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思想共返回6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今日的女人,應如何爭取女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3期  作者:鮑燕生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男女平等 女权 社会思想

    喊了半個世紀的男女平等,對於怎麼樣才能達到真正的男女平等,好像至今沒有明確的定論,曾在台北市立圖書館讀書會上與包德慈女士討論到這問題,我們各有認同。我的見解是現在的女性已然很平等的接受著完整的教育,及在社會服務的權利。然而這樣是不是就算平等了呢?想想看,生兒育女,相夫教子,洗手做羹湯。都是女人的天職,像這樣裡外皆忙,豈不是比以往的男主外、女主內更不平等呢?所以我覺得,女人接受教育,追求知識、權利、人格、自尊及被尊重,而達到能在社會上與男人一樣的工作謀生,...

  • 文章国父是伟大思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90-12-30
    关键字: 孙中山思想 三民主义 思想内涵

    一、引言最近敎育部在修订共同必修科目时,以「宪法与立国精神」领域必修课程取代「国父思想」必修科。此事在七月廿七日敎育部召集大学必修科目最后一次会议时,此案匆促通过,原先即列在议案中的「宪法与立国精神」领域即在此会中确定。但这项影响重大的变革,自从报纸报导后敎育部的公文即无法出门,为何不能照会议决定发出公文,据了解与外界压力有关。由三民主义敎学研究会、 国父遗敎研究会、中国五权法学会三个学术团体主办的「国父思想」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中之定位学术研讨会,于

  • 文章(中华文化)如何践履仁与爱、忠与孝的精神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5期  作者:楊文斌 出版时间:2001-10-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孝道 孔子

    中国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绵延生生不息数千年,已为举世崇仰不移之事实,亦为博大精深不易之哲理,其中所标示的「仁」与「爱」、「忠」与「孝」,更是深入人心,而为治国平天下之大经,则为孔子外王之学,至于知天下之化育,夫焉有所得,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以及诚正修齐,都是以仁为出发点,而为内圣之学,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成己仁也,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然则再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仁爱表现了人类的人性本善之最高境界,因此,维护了人群与社会

  • 文章儒學現代化的意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葛建業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人文思想 西方哲学 政治体制 西方民主

    壹、前言「儒学」:依现代哲学观点衡量,是属于人文主义思想,是一种广义的道德哲学系统,施之于实践,在造就完美的人格——君子或圣人。由修已安人,立人达人兼施,同归德化,止于理想中之「大同世界」!「儒学之理源」:为「允执厥中」,由孔子集大成,称之谓「中道」,开展为「中道哲学」与「中道政治」,其思想之中心,在指点出「人的精神生命」与「人生的价値」,就是「行仁」,并以「仁政德治」为儒学政治伦理的最高理想,以实践「伦理、民主、科学」的共和政体为施政的最高目标,更以

  • 文章阐扬中山道德教育思想,掌握未来道德教育导向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陳光輝 出版时间:1993-11-12
    关键字: 孙中山思想 教育改革 道德教育思想 社评

    壹、前言我国敎育思想素来以儒家学说为中心。隋唐以后,儒家学说虽然接受了佛学的影响,然而体系仍属儒家的旧风,主旨是以经典为依归。自从淸末维新变法以还,在这将近百年的期间里,敎育思想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传统「中学独尊」的敎育思想,历经了「中体西用」、「彻底西化」与「三民主义」的三个阶段。其中「中体西用」与「彻底西化」的敎育思想,仅是淸末民初少数政治人物与知识份子,为著雪耻图强所提出的一时主张,因此,在敎育上并未产生重大的影响。惟有国父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于

  • 文章中山思想在中西文化会通上的典范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趙玲玲 出版时间:1994-12-30
    关键字: 孙中山思想 中西文化会通 学术研究 国际瞭望 思想文化

    (本文系中山思想学术硏讨会论文之一,作者赵玲玲博士系师范大学三民主义硏究所所长)

  • 文章風雲際會動春雷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5期  出版时间:1983-03-01
    关键字: 民主法治 思想文化 三民主义

    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大家不能没有忧患意识,知所警惕;但也不能因忧患而泄气、丧志,反之,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积极有为,才能殷忧启圣,多难兴邦。这也正如 国父之所训示:「国家是人类凑合而成,人人都有机会可以造成一个好国家。我们要造成一个好国家,便先要人人有好人格。」(—国民以人格救国)又云:「国家的基础,是建筑在人民思想之上。改革国家并不是要把所有江山都要改变,只要改造人心,除去人民的旧思想,另外换成一种新思想,这便是国家的基础革新。」(—国民党奋斗之法,宜

  • 文章馬年談馬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姚鍾居  出版时间:1978-06-30
    关键字: 马年 时论社评 思想文化

    义,斯「天马行空」,优哉!悠哉?现代的人,虽然物质丰富,却偏穿得「马牛襟裾」,不成体统;思想却是「求马唐肆」,钻牛角尖。每日骑着「马多卡」,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正当「车马喧阗」,不管有无「斑马线」,照样开足「马力」,老「盲人瞎马」,横冲直撞,常常看见「马仰人翻」,把机车撞得稀烂,「非驴非马」;人则重伤,头破耳裂、蹬脚蹑蹄、面靑嘴肿,好像「牛头马面」,这眞是「马舞之灾」,何苦来哉!家人获悉,「心猿意马」,急得「牛马走」。幸得「马先生」,介绍「马大夫

  • 文章「四傻」與「三寶」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4期  作者:尚賓 出版时间:2009-01-25
    关键字: 台湾大选 四傻 三宝 孔子思想

    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又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的中庸思想,源于他的天道宇宙观,是将其宇宙观应用于人类社会中所衍生的「不偏不倚」和「合宜」的方法,以及「时中」、「执中」、「用中」、和「建中」的行为准则。换言之,中庸思想是孔子天道观在人道中的应用,毫无「平庸」、「乡愿」之意。孔子中庸思想既含有「时、度、权」的变通含义,也包含了、「中、和、正」的稳定特质,既有「无可无不可

  • 文章學堪益智慧 古可鑒興衰——有感於政府用人,近來頻出問題而作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6期  作者:魏鴻燈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政府用人 时政论述 思想杂谈 政府工作

    在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明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盛世的聖君明相;他們所展現的雄才大略,精闢深刻的至理名言,至今仍被世人廣爲傳頌,有的還被人們深入研究,以史爲鑒。這些珍貴的遺產,仍然値得我們借鏡學習。一、任人唯賢德才兼備歸納這些聖君明相多重視人才的開發、任用。用人都有一個具體標準,那就是認清人的本質:屬於「君子」型,還是「小人」輩;屬於「忠良」還是「奸佞」?選人才的基點,就是要把「德」放在首位,「德」不行,「才」越高,危害越大。因此,要做到「任人唯賢」,就是要嚴...

共63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