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沙漠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沙坡鳴鐘.人駝踐踏失原貌 寧夏奇觀.高度漸降虞消失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1期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沙坡鸣钟 宁夏 沙漠景观 《光明日报》

    我国三大鸣沙之一的沙漠奇观—宁夏省「沙坡鸣钟」,正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有消失之虞。这一坐落于宁、甘两省交界的黄河北岸,背靠腾格里大沙漠的沙坡头,高一百公尺,长两千多公尺,月牙形的陡峻沙堤,涌出股股淸流,穿过密林,流入滔滔奔腾的黄河。炎夏之际,人们从坡顶顺沙而下,滑至坡中心可听到噏噏噏噏的轰鸣,犹如金钟长鸣,悠然洪亮。据北平「光明日报」最近透露,这一独特的沙漠奇景,目前沙堤比五十年代降低了五、六公尺,并因不断受到大批人群和骆驼践踏,以致沙堤继续降低。

  • 文章(故乡风物)鄂尔多斯两大沙漠及其治理情况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5期  作者:劉懋功 出版时间:2001-10-01
    关键字: 鄂尔多斯 毛乌素沙漠 治理概况 水土流失

    鄂尔多斯境内的库布其、毛乌素(沙地)两大沙漠在自然地带上位于温带草原与荒漠的过度地带,干燥度从东向西,由1.6—2.8。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本不应出现沙漠。远至秦汉时代,这里曾是“沃野千里,土地宜牧”的好地方。五世纪时西夏王首领赫连勃勃在创建白城子为夏国的都城时曾赞叹说:“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淸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说明当时并无流沙,而是水草丰美,景色宜人的好地方。建成后到唐代公元八二二年已有“十月夏洲大风,堆沙高及城堞”的记载。到公元994年

  • 文章莫高窟藝術寶庫千年内不虞埋沒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6、47期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敦煌莫高窟 艺术宝库 莫高窟顶沙丘移动 兰州沙漠研究所

    本报香港新闻中心记者苏煜钦十一日电】「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硏究所,从一九八九年与美国盖蒂保护硏究所合作研究敦煌莫高窟顶沙丘移动规律,提出莫高窟在千年内都不会被沙山埋没的理论,一反六十年代所提莫高窟将面临沙山东移而埋没的说法。敦煌莫高窟在中国大陆石窟群中,保存著四至十四世纪精美壁画和彩塑,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因此有世界艺术画廊和墙壁上的博物馆之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着极崇高的地位,可惜近年由于人为及自然因素影响,石窟及壁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特别对窟顶

  • 文章(陸、綿江詩苑)思齋詩稿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0期  作者:朱學瓊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人造湖 沙漠绿洲 大峡谷 峭壁 中国电影院 影展

    世界最大人造湖幷序湖在美国内华达州,拦截科罗拉多河而成,周围八十八公里,供应加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飮水及灌溉用水,使西部沙漠成为绿洲。湖水青天合双碧,源流滚滚贯三州。先人赤地连荒漠,后世黄沙变绿洲。筚路蓝衫都远去,波光秀色正长留。纵横千里无饥渴,泽润苍生百代讴。大峡谷顶远眺二首㈠岭上松涛灌耳盈,青烟瀚海雪初晴。千山翠木天边尽,万里银毡地面平。低首斜看崖崛峭,并肩瘦削壁峥嵘。洪荒只见悬飞瀑,三两乌鸦遶谷鸣。㈡参差峭壁植珊瑚,迤逦开屏抱一湖。峰外有峰难

  • 文章氣候異變的衝擊與應變(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47期  作者:林得恩 出版时间:2006-06-10
    关键字: 气候异变 生物多样性 温室效应 灾变天气事件记录表 沙漠化

    -十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区生成的台风个数较百年统计値偏多(其中又以八月份为最高),侵台台风个数亦较百年气候値偏高许多,其中九四年的侵台数又高于九〇—九四年之平均値,显示近年来台风对台湾地区的威胁有增多之趋势。然而,未来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生成与侵台个数是否持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而出现变异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与硏究。表一、九〇年至九四年台湾地区灾变天气事件记录表气候异变的环境情况下,沙漠化的范围及强度正在全球持续扩大及蔓延中,联合国也呼吁全球现有两亿五千多万人直接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