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梅花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東北詩壇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0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挽诗 感时 立法院 梅花

    庚午迎春王大任棲止蓬萊歲月長,驚心臘鼓動城鄕,虛從卜易推年命,佇望精英作棟樑,禹甸倘能歸一統,勞生何用卜行藏,盈衢燈火迎新歲,共祝春光滿玉堂。其二年去年來來去忙,佇看獻歲歲華昌,昔時孺子今成立,舊日耆賢志節昂,瀛海列邦紛抗暴,蓬萊立命顯綱常,花紅柳綠迎人笑,瑞靄凝庥共擧觴。霜凝梅蕊張友騫孤山初破萼,青女尙留痕,玉骨傳春訊,冰肌寄國魂,隨風疏影動,傍雪暗香存,笑索南枝下,花中爾獨尊。有贈葉開憶昔蓬萊聚,難忘往事幽,登臨步履健,晤對語音柔,潤别情尤密,無言意...

  • 文章讓梅花香飄梅州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8期  作者:鍾德仁 出版时间:2004-01-31
    关键字: 梅花协会 工作情况 建议与设想

    按:作者钟德仁先生现职系梅花协会副会长,多年来积极致力于建设梅州市为梅花乡的工作,著有绩效,堪称种梅功臣。

  • 文章推广梅花运动发扬民族精神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51期  作者:許自誠 出版时间:1983-09-28
    关键字: 梅花 梅山乡 咏梅 坚韧不拔 激励民气

    不是一番寒澈骨,争得梅花扑鼻香。梅花具有坚忍不拔,玉洁冰淸之节操。自古以来,即为国人所崇爱。诗经召南有咏梅之篇,山海经有梅之记载,足证梅之原产地即为中国,且至少在三千年以前已列入文献。盛唐以后,梅更广为文人雅士作为诗词书画题材。可见国人崇爱梅花之悠久历史,及深厚之民族感情。民国十八年三月,本党中央宣传部建议,在梅花、菊花、牡丹三种中,选定一种为国花。且提出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讨论,卒因众论纷云,遂致搁置。当时正值内忧外患,主张用梅花作国花者,则认为梅花

  • 文章讓梅花香飄梅州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2期  作者:丘波 出版时间:1998-02-08
    关键字: 梅花协会 梅花乡建设 乡亲捐款

    梅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首,梅州市已于一九九三年十月确定市花为梅花,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在梅州市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通过了《建设梅州市为梅花乡》的提案,接着在热心人士的资助和有关人员的努力下,一九九五年春从武汉引进数千株梅花到梅州种植;从此抓起了大种梅花的热潮。一九九六年五月成立了梅州市梅花协会,协会挂靠梅州农校,由梅州农校侯敏校长任会长,副会长有市城市建设规划局副局长彭钦盛和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钟德仁。梅花协会的成立得到梅州市各级领导和有关单位

  • 文章梅州梅花映梅江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0期  作者:丘波 徐曉麗 出版时间:2006-02-11
    关键字: 梅花 梅花乡建设 书画展 梅江

    梅州市梅花协会 丘波 徐晓丽梅花,以其雅洁、清爽、傲骨铮铮而得世人的赞美,千百年来多少骚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章。在粤东北一隅——梅州市,自古以来就有着「梅花之乡」的称谓。据清代《乾隆嘉应州志》和《光绪嘉应州志》等史籍记载,自唐宋以来梅州一带田园山野、溪河堤岸均盛产梅树。宋代大诗人杨万里任广东提点刑狱时,曾率兵来梅州平息盗贼沈师扰粤,其时正是梅花盛开时节,为路边十里梅花激奋,写下题为《自彭铺至杨田道旁梅花十余里》的诗云:「一路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

  • 文章梅话 话梅——梅花遍地是梅州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2期  作者:溫文樣 出版时间:1998-02-08
    关键字: 梅花 品种特性 种梅推广小组 梅花乡建设

    卒「望梅止渴」的故事,就自然地流传下来而被后人广泛地运用。梅树是我国特有的植物。聪明的中国人,早就知道利用其酸味,以糖盐浸渍晒干等简易技术制成各种食品,如陈皮梅、话梅、糖梅、梅干、梅子酱、梅子酒、酸梅汤等。古书还说:把半黄梅子经烟燻制成乌梅作中药,对治痢疾、驱蛔虫、治咳嗽,都有极佳的疗效。因此,我梅州若积极推广栽种梅树(据研究报告,土壤气候都很适合),必然可因其高经济和观赏价值,而提升人民精神生活和个人所得收益,增进人民福祉。梅花端的种梅州也好,梅州端的种梅花也好

  • 文章風雨樓隨筆(七十)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91期  作者:周啓範 出版时间:1984-06-01
    关键字: 警察 站岗 天疽 龙发堂事件 乐畊葆 梅花粥会

    如果女主角造型开朗、感性,则失去女记者的形象,当然不为陈香梅女士所接受。男主角为迁就中国女子的性格,擧动东方化,那麽演出一定会变得呆头呆脑,极不自然;即此二端,皆犯戯剧上之大忌。任何人写此剧本,导演此剧,都无法讨好的。何况还有其他时代、地理等背景与实况大有距离。五、「梅花粥会」征求会员粥会为丁福保先生和吴稚晖先生早年在上海发起,来台后由狄君武(膺)先生主持恢会,名为「台北粥会」。狄公过世后,粥会继续擧行,卅多年来从未间断。当年于右老、李石公和杨森将军在世时

  • 文章華視藝術中心舉辦「陶壽伯畫展」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16期  出版时间:1987-10-20
    关键字: 华视艺术中心 陶寿伯画展 揭幕仪式 梅花苍松

    华视艺术中心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艺术创作,于上(九)月十九日起至二十五日止在本市光复南一〇二号二楼该中心举办「陶寿伯画展」,并请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奇禄博士揭幕致词。陶鄕长此次展出极为精彩,都是名世之作,尤以梅花苍松,笔力矫健,风格独特,各界人士前往参观者甚众。

  • 文章建设梅州巿为梅花鄕大家一起来——琐谈梅州种梅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1期  作者:張耀君 出版时间:1997-02-15
    关键字: 梅州市建设 梅花乡 梅花协会 种梅

    一、种梅琐谈一九九六年四二九梅州中学校庆,适逢高中二十三届与初中二十九届校友返校庆祝,因为我的小妹张津云系高二十三届校友,与热心种梅的温怀粦校友同受邀返校参与热烈而庄严的校庆,我则代表台北校友会陈会长思明捐助母校种梅款港币二万元,老校长钟皎光先生捐助种梅款二千元新台币及高八届台北校友捐助种梅款新台币壹万元,全部交给刘锦昌校长,以表达台北校友对母校植梅赞助的心意。开完庆祝会后,由校长带领校友们约有五十多人参观校园所植梅花,并由校友曾雪麟、李历、叶选钧

  • 文章梅州端的种梅花——以梅为媒,让梅州走向世界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9期  作者:丘波 出版时间:2005-02-19
    关键字: 梅花 梅州发展 梅花种植 梅花乡建设

    梅花,其姿态“冰清玉洁”、“疏影横斜”,受到人们的喜爱,其性能“傲雪经霜,不畏严寒”,更得到人们的称颂。梅州其名,据考证实与梅花有着密切关系,梅州人爱梅,情理之中,近见“梅花与梅州”征文,投稿甚为踊跃,多为赞颂梅花精神,以激励梅州客家人奋发改变贫困山区面貌,这当然是最为需要的。但就梅花而言,在梅州要种怎样的梅?能否把梅种好?能否恢复昔日“十里梅花”景观?这是关系到能否以梅花作为梅州精神的一个标志的问题,我想也是叶帅写“梅花端的种梅州”的期许之意。这里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