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庭社会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教子有義方的穆太夫人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1期  作者:蘇梅初 出版时间:1985-02-12
    关键字: 邹鲁 穆太夫人 家庭教育 呼吁社会

    而雍容高贵,出于自然,其风度实令我肃然起敬。我的鄕长曾公定一先生说:『邹先生秉性和蔼,在豪爽中有可歌可敬的吸引力,我尝问他这种态度是那里学来的?他说:『「得力于家里敎育者半,得力于 国父者半」』。因此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系于家庭敎育,学校敎育,社会敎育之互相配合,至为重要。际此反攻期中,目前所需要的为科学、民主、伦理之敎育,不可偏废,以资发扬中华民族之精神。还要加强「三民主义」为鹄的敎育,把三民主义列入小、中、大学校中最重要的课程,经常命题考试,如中、英、算

  • 文章節約儲蓄是正風强國之道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51期  作者:章為皓 出版时间:1981-04-01
    关键字: 节约储蓄 社会风气 家庭开支

    章爲皓小朋友是章甘霖兄幼公子,現肄業懷生國中二年級,學業成績爲全年級冠,本文由學校推荐參加儲委會及省敎育會合辦之學藝競賽作文乙組,獲得第二名,今年靑年節刋出於中央日報。

  • 文章家庭的觉醒

    来源期刊:《富陽年刊》 第12期  作者:市隱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社会形态 工业革命 家庭教育 伦理规范

    我曾不止一次的说过一句话:「人从家庭来,终回家庭去。」引伸以言,家庭是一切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策源地,也是所有人类的根源和归宿。政治风气也好,社会风气也好,莫不直接间接与家庭有关,若要改革政治风气,转移社会风气,就从家庭着手,决没有错。擧一个最简单的例,我国古代的家庭都以圣贤之教和伦理之义为世代相传的家风。家庭对于一个人行为上的要求是先法律而存在的。一个人的行为不待法律来规范,先已有家训为准绳。一个人如能「入则孝悌」,必能「出则忠信」,所以俗语有「求忠臣

  • 文章論父教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父亲节 家庭关系 社会文化 人物抒怀

    母亲节的热烈。今天我们撰写社论的目的,乃在于引起社会大众重视父亲节,唤醒为人予女者敬爱自己的父亲。有谓「男主外女主内」,其实在家庭敎育中,父敎与母敎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母亲细心照拂子女与父亲严格管敎子女,同等比重。子不敎,敎无方,父母均有过焉。母慈父严都是爱,在慈严之间,调和适当,是成功的爱心敎育。我国夙重伦理,父亲列五伦之一,亦为一家之长。长者,长辈也、尊长也,要皆有尊严模范的形象。时下一般不良靑少年作奸犯科,其原因固不止一端,惟父亲疏于管敎或父亲生活不正常

  • 文章老人之言

    来源期刊:《富陽年刊》 第12期  作者:方陽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社会评论 家庭教育 礼仪文化

    中國人素來是一個敬老尊賢的民族。可是近數十年來,老者、長者之受子孫晚輩崇敬孝從的程度,却頗有與時倶減,每下愈況之勢。在子孫晚輩的心目中,老人不免「頑固」、「守舊」和「落伍」,老人亦常是拘束他們的行爲,阻撓他們好事的「討厭」東西。換言之,後一代的人似乎在竭力向長輩爭取較多的自由和獨立,希望長輩愈少過問或干預年青人的事愈好。於是較爲開朗的長輩便漸漸趨合潮流,對於子女的日常生活及終身大事都採用「顧問」的方式,僅僅提出意見,供他們參考而已。誠然,青年們的爭取獨立...

  • 文章宏扬伦理精神·作好家庭敎育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0期  出版时间:1985-09-01
    关键字: 家庭教育 伦理精神 三民主义 社会发展

    的伦理精神与现代的敎育方法,以眞心、爱心和耐心来作好家庭敎育者,便是这个道理。他表示:政府今后的施政,将兼顾社会、敎育、文化等非经济性方面的建设。以适应面临社会进步转型过程,谋求社会和谐,缔造一个安和乐利的现代化社会。的确其为对症下药,足以振衰起蔽。最近,行政院研考会与中国社会学社曾共同擧办「加强家庭敎育,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与会的一百五十多位学者一致认为,家庭敎育是促进社会和谐,减少靑少年犯罪的主要手段,我们应该体认除了传统上母亲在亲职敎育中的重要性,并应

  • 文章谈连锁性的敎育——学校——家庭——社会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1期  作者:井應秋 出版时间:1985-02-20
    关键字: 连锁性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人人忙于工作生活之中,至于休闲活动又贪图消耗在欣赏电视上,如此不但减少了灌输道德伦理,也减少了管敎正在学习发展中的孩子,在这个空档中出了差错,家庭怪学校,学校怪社会,互推责任,莫衷一是,要知道敎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不管婆对媳非,大家都有责任,笔者权衡其功能,站在客观立场,略表胸怀之意。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是传授知识、受业、解惑培养人才的所在,其课程是统一的,而每天都有二十分的生活与伦理(过去是公民训练);虽是课程的一小部份;但敎师并不敢轻视,而是要帮助他们完成

  • 文章社会伦理)如何强化社会敬老尊贤之风尚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5期  作者:黃惠美 出版时间:2001-10-01
    关键字: 家庭教育 心理建设 社会福利政策 老化机制 尊老

    岁月而至的寂寞,已由心下移到了头上,越来越浓郁。濒临人生的终点站,数十寒暑莫论聚首时的欢乐或分离的悲伤。假如人生没有意外事件发生,相信每个人都会历经如「虞美人」一词中所描绘三意景。台湾地区自光复以来,短短数十年历经了快速「现代化」的洗礼,由农业、工业社会一跃而进入以服务业、资讯业为主的后现代社会。如此巨大的社会变迁,无论是政经文化或生活行为模式,以致于价値体系等等的层面,均有了极大的冲击与改变、社会道德大异于前,卫生环境处在巨变洪流中,家庭的结构也有大的变迁

  • 文章心靈改革與道德重振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5期  作者:方子明 出版时间:2000-06-01
    关键字: 心灵改革 道德重振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循环依旧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令所有有志之士及生活在这块土地之人民心灰意冷矣。至于「心灵改革,道德重振」的倡导与实践,应从根本上之「敎育方面」做起,现代敎育之升学,文凭等观念,也造就了不少人格幼稚、心灵残缺,品德低下的靑年。故我最高学术中作奸犯科、杀人等案件,亦时有所闻。现在再就敎育方面对「心灵改革,道德重振」上必须重视者分述于下:一、家庭敎育:㈠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硏究,自律行为产生自同年龄游伴的交往,在社会行为的发展中,孩子会逐渐发现除了自我

  • 文章(玖:雜篡)探討青少年問題—系列報導選載㈠㈡㈢㈣㈤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6期  作者:曾一定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青少年问题 工商社会 犯罪 辅导工作 人格 家庭教育 看书

    。亦有学者认为,十二岁到廿岁之间可称为靑少年,因为廿岁尙未达服兵役年龄,心智及经验未达初步成熟,仍是「小孩子」。另有人指出,廿来岁以内,大学没毕业者,亦可包括在靑少年之列,因为他(她)们仍然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的笼罩中。综合各种不同论点,大致可以这么说:「靑少年是指十二岁以上,尙未服兵役,大学敎育尙未结束者」。有别于「问题」靑少年的至于「靑少年问题」,一般社会大众视之为「有问题的靑少年,他们的问题」,此观念値得修正。这种观念强调有不良倾向、有犯罪倾向的靑少年行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