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李鸿章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睡獅何時醒?——中國百年來外交史的省思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2期  作者:繆香珍 出版时间:1996-02-19
    关键字: 外交史 林则徐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伊藤博文 李鸿章 反思

    可限量。愚昧无知的清室并未重视留学人才,严复唯有翻译西书,传达西方新知,如「物竞天择」、「天演淘汰」,即是他介绍而来。伊藤博文回国后却当了首相,中日甲午之战,清朝打败,割土赔款订约,是在伊藤博文和李鸿章手中完成。话说一八九四年朝鲜发生东学党乱事,为中日战争的直接导火线,东学党是朝鲜的守旧党,其源起于崔福成,杂取中国儒家及佛老之说,自衍为一派,称东学,以明人伦、诛污吏、救民生相号召。因当时朝鲜亲日派、亲华派、两派互争,政治日非,日人有机可乘,组「天祐侠团」助东学党,乱事遂

  • 文章從 國父「人能盡其才」論敎育改進之道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韓廷一  出版时间:1996-03-31
    关键字: 孙中山 教育 《上李鸿章陈救国大计书》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对比

    高压政治的产物,因为「不入考场便入训场」),竞相钻入故纸堆中讨生活;于是讲文治而轻武功,谈心性而远现实,舍人事而取考据。二、富强之本端在敎育光緖二十年甲午(一八九四)一月,朝鲜农民暴动,以「除暴救民」为口号,揭橥「斥倭洋倡正义」,展开有组织大规模之反抗运动,农民、儒生、地方官吏多参与其事,是为「东学党之乱」—亦即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线。是时,孙中山先生正在宁静的翠亨村撰述「上李鸿章陈救国大计书」。二月,他将广州东西药局的医务委托尹文楷医师,事务委托陈少白[2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