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信仰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印尼見聞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22期  作者:顧庭銘 出版时间:1996-01-10
    关键字: 印尼 宗教信仰 加龙根 葬仪

    宗敎信仰印尼的宗教信仰根据一九八〇年的统计,穆斯林占百分之八十三点六,基督教百分之七点五,印度教百分之二点一,佛教百分之一;回教占了绝对多数,也使印尼成为也界最大的回教国家。但是四大宗教的教义,在印尼受到本土信仰的影响,都起了折衷作用,令外人十分惊奇。例如爪哇人自称是信仰回教的,却同时又崇奉印度教的神明;相信本土性的女神、灵魂、妖亭鬼怪存在于世;也焚香祭拜等。在峇里岛是信仰印度教的,但导游硬说是「信都」教,教义中混合佛道儒及泛灵信仰在内,我们乍到生地

  • 文章我認識神的經過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8期  作者:高慶辰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基督教 信仰 人物回忆

    這是一篇爲國爲家的生死奮鬥史,也可以説是高先生的傳略,辛勿作宗教宣傳品觀——編者小的時候喜歡聽鬼故事,很怕鬼。怕黑暗,怕孤獨。我民國五年生在湖北省棗陽縣熊家集。父親諱高維嶽,字叔淸,行三。我們鎮上有個惟一的洋式建築,好像叫作天主堂,空空的。堂前有塊平地,也是空空的,我們好在那場上玩。但我七歲時就因爲鄕裡土匪很多,怕綁票,父親著人把哥哥和我送到了北平。二伯父是淸末舉人,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畢業生。在當時的思想是很新的,革命後當選了中華民國國會的參議院議員...

  • 文章中華文化思想的價值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馬融 出版时间:1993-09-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宗教信仰 伦理道德 古罗马 精神文化

    精神与物质失调、失衡,人心浮动、偏向、反常,社会上易起冲突、争端,国际间难有和平,战乱不已,此为世乱的一大主因。试看:近世战乱多由西方引起,究其根因,因支撑西方精神文化的宗教信仰,宗教精神,由于过度的衰沉,因失调、失衡而致人心大变,世风日坏,乱由之而起。(2)由于伦理道德观念的淡薄东方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流。中华文化的特质,偏重伦理道德。数千年来伦理成为社会的组织,道德是维繋社会人心的安定力量。(自古以来东方不全靠法治,乃以伦理道德为纲纪,以之律己律人。西方则

  • 文章中華民國敎友朝聖團羅馬謁見教宗追記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慕參  出版时间:1982-10-15
    关键字: 基督教 基督教教友朝圣团 宗教信仰 罗马朝圣 教宗

    本年七月,編者參加中華民國天主敎國會議員朝聖訪問考察團,前往中東及歐洲,往返一月,行前經與另一行程完全相同的中華民國天主敎敎友朝聖團,彼此同時出國,行動又一致,乃協議公推本文作者慕參先生爲總頗隊,一切朝聖活動悉聽安排進行。此文卽其歸後所寫,極爲詳盡生動,爲了首先向我讀者先生報導此一朝聖高潮的歷史鏡頭,特爲選載,讓大家先覩爲快!按「慕參」係作者筆名,陜西鳳翔縣人,此行所經各地多爲其昔年遊學所歷之處他旣通曉當地語文,且熟悉人情風習,於我們此行幫助最大。玆於欣...

  • 文章走馬觀花遊印度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07期  作者:夏盛克賢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印度历史 城市建设 宗教信仰 名胜古迹 泰姬玛哈陵

    为利统治控制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当甘地于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五日宣布印度独立时,全国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同时回教徒也另建立巴基斯坦国,因信仰不同两国经常交战,成为世仇。在政府全力推动教育普及政策下,全国仍有百分之三十文盲,尤以女性居多。教育、宗教、种族、人口是印度现代化发展迟缓的主因。游览重要名胜古蹟第一天在德里参观印度圣雄甘地当年火化纪念场,因印度教的习惯,人往生之后骨灰要撒在河里,所以公园里只有一座石碑作为纪念。接着参观巴哈依教的莲花寺,巴哈依教相信世界

  • 文章緬甸佛國民俗風情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6期  作者:池章慶  出版时间:2012-02-11
    关键字: 缅甸 佛教信仰 泼水节新年 直燐率点灯节 跪拜礼 地方风俗

    住在异乡为异客,久住他乡变故乡,我在缅甸长大,能体察缅甸人士的风情,缅甸人民百分之八十以上信仰佛教,僧侣在社会上的地位很高,普遍受到人们的尊敬。所以缅甸每个男孩必需要剃发一次为沙弥(小和尚),但如父母无生育男孩的,可请邻居或亲属嗣子皈依做沙弥,为期三天或一星期,长则一年以上,应守斋戒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醉酒。)剃度当过沙弥以后才算成人,可以随时还俗,不需办什么仪式,待男孩年满二十岁时,可以再受大戒,完成后这才是正式

  • 文章我與外川相處五十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3卷 第1期  作者:袁樞眞 出版时间:1991-01-10
    关键字: 郭外川 初次相识 巴黎游览 抗日战争 避乱回国 婚后生活 简朴习性 乐于助人 宗教信仰

    必定要赠送礼品。他就是这样一个克己厚人的典型人物。外川出生在佛敎的家庭,所以对于基督敎有先天性的排斥心理。很多基督徒朋友劝他上敎堂听道,他总是藉辞躱避。他的挚友徐鼐(健靑)先生的夫人是虔诚的基督敎友。每年圣诞节的家庭礼拜,一定邀请我们全家人到她家里去聚会。外川往往等到快要散会的时候,勉强赶来报到。大家司空见惯,也不以为忤。后来由于女儿梦华笃信基督,每次囘国都苦心劝吿,加以他年事渐老,病痛日多,慢慢感觉到需要有宗敎信仰,以寄托精神。乃于民国六十六年五月十五日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