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术研究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二曲先生學術與交遊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0期  作者:李洛九  出版时间:1975-01-15
    关键字: 李颙 思想文化 学术研究 人物传记

    二曲學術一斑二曲先生之學,係一本明新止善之體,而用於誠正格致,修齊治平之行也。其樂於傳世著述,一爲四書反身錄,一爲學髓,於前著首章云:格物乃聖學入門第一義,入門一差,則無所不差,毫釐千里,不可不愼也。彼以物即身心意知家國天下之物,格者,格其誠正修齊治平之則。而其認定爲身心意知家國天下之物,循序漸進,方獲近道也。釋格物二字,即中庸之擇善,論語之博文,虞廷之惟精,博文原以約禮,惟精原以執中,格物原以明善。大人之學,原在止於至善,是其學在體用渾然一貫,簡明確切...

  • 文章明末流寇禍陝記略(中)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17期  作者:仲天輯  出版时间:1974-04-15
    关键字: 明末流寇 史料记载 学术研究

    陳奇瑜擊賊於漢中受其降(紀事本末):六月,總督陳其瑜圍李自成於漢中車廂峽,會連雨四十日,賊馬乏芻,死者過半,弓矢俱脫,賊大窘,自成乃自縛乞降,奇瑜許之,各給免死票囘籍,自是復縱橫不可制矣。(二申野錄):崇禎甲戍五月,陝賊再陷鳳縣、漢南。六月洪承疇等阨賊漢中,賊詐降,陳奇瑜信之。賊出棧道,陷麟遊、永壽、同官。(紀事本末):七月辛卯,賊至鳳翔,藉口奉督撫檄安揷城內,守臣知其詐,紿以門不敢啓,須縋城上,先登三十六人,盡殺之。奇瑜因借爲詞,劾地方官紳撓僨撫局,命...

  • 文章閒話科擧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17期  作者:秦慧伽  出版时间:1974-04-15
    关键字: 科举 史料记载 学术研究

    科擧的沿革我國古代用人,多採取求賢薦賢的方式。殷高宗得傅說於版築之間,周文王訪呂尙於渭水之上,是求來的。漢高因蕭何而重韓信。劉備由徐庶而三顧諸葛,是薦來的。漢魏時代詔求賢良方正,並擧薦孝廉,則採雙途並進。但也有許多人的職位,是自吹自擂得到的。張儀蘇秦憑三寸不爛之舌,游說諸侯,取得相印。毛遂向平原君自薦,纔能穎脫而出,都屬於這一類。可見人人求事,事事求人,是自古而然的了。至於用考試制度來求人,是從隋煬帝大業二年設進士科,試詩賦及策才開始。於是演成了科擧取士...

  • 文章韓養民論著目錄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3期  出版时间:1997-10-30
    关键字: 韩养民 论文论著 历史小说 学术研究

    一、简历韩养民为陕西蓝田县,一九三九年生,执教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二、学术专著1.《秦汉文化史》三十万字:一九八六年九月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同年十月台北里仁书局再版。2.《中国古代节日风俗》十六万字:一九八七年十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九年台北博远出版公司再版。3.《秦汉风俗》十五万字:一九八七年十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九年台北博远出版公司再版。4.组织全国三十余所高校学者编写《中国风俗丛书》,任主编。全书三十册,约四五〇万字,已于一九九四年

  • 文章我對「閃西變陝西」報導的質疑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王普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新闻报道 历史 民间传说 学术研究

    自從看到聯合報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十五日第十版記者賴淑姫在霧峰的報導,標題是「閃西變陝西現代神話誤人子弟」之後,不禁激起了我心中的洶湧浪潮,和諸多疑點隨即提起筆來,寫了一篇「質疑」的短文,依聯合報報頭上所印的南部版地址,寄出投稿,可是,迄至今日,已逾兩個多月,旣不見拙文的刊登,也未接到賴淑姫的回函答辯,百思不得其解,無奈之中,只得再提禿筆,重新爲文,再次「質疑」一番,並且,擬作一稿數投,以防聯合報再次「敲不響」之虞。茲依賴淑姫的報導文字的次序,質疑於後:第一...

  • 文章明朝陝西劉瑾並不是佞臣奸宦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李靜  出版时间:1985-05-15
    关键字: 刘瑾 史料考古 人物生平 学术研究

    劉瑾生於陝西,本姓談,幼時拜明憲宗宮中宦官劉凱爲繼父,乃改姓劉。九歲入宮,十一歲侍奉明孝宗東宮太子朱厚照,爲近身宦官。因其智力過人,相貌不凡,而獲太子靑睞,成爲太子親密玩伴。十四歲孝宗駕崩,太子卽位稱武宗,改元正德,劉瑾升司禮太監,總管宮中一切大小事務,並督導兵部吏部。十五歲獲武宗授權,代武宗處理軍國大計,位居六部九卿之上,被稱千歲,而成爲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最年輕的當國者,權傾朝野,史無前例。十九歲被反對者栽賍嫁禍,以「心懷不軌,陰謀造反」罪名棄市,...

  • 文章錢從那裡來!(選載)——略述歷代貨幣制度的變遷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廖寶惠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货币制度 史料考古 学术研究

    上古之時,以有易無,無所謂貨幣也。及至漁獵時代,則以貝殼石刀爲貨幣,耕種時代,則以農器爲貨幣,嗣後交易日繁,漸感不便,人類智識,逐漸進化,發明金屬,故以金屬製爲貝形刀形鏟形,作爲交易之媒介,是爲貝殼石刀農器而進爲金屬貨幣時代,此卽金屬貨幣之濫觴也。殷周之世,又變其形式爲空首、方足、尖足、圓足,其時封建制度,鑄幣之權,在於列國,諸候各自爲政,故所鑄之幣,其形式輕重,大小各有不同:有紀地者,如湼金、安陽、山陽等;有紀値者,如虞一金貨、二金貨、安邑一金貨、二金...

  • 文章先秦政治制度之演變與文化之發展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楊亮功  出版时间:1985-08-15
    关键字: 先秦制度 史料考古 史料记载 学术研究

    文化之發展,足以影響政治之進步,而政治之演變,亦足以影響文化之發展,兩者乃是互爲因果的。本文意在對先秦政治制度之演變在文化上所產生之影響,就其因果關係,作一扼要之闡述。我國上古時期,無所謂政治組織,諸夏民族分别部居,聚族而處。部落之中,各有酋長。最初偶有些相近部落爲互助的接觸。後來民族意識漸次產生,這些部落爲着抵禦敵人遂形成一種聯邦式的結合。當時吾族最大的敵人爲苗族。呂刑:「若古有訓,蚩尤惟始作亂。」苗族爲患,由來已久,史記五帝本紀載:「蚩尤作亂,黃帝乃...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