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秦腔戏剧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秦腔大师马天成简介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仲倫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马天成 秦腔戏剧 人物简介 秦剧改良

    大老经常集会为研究改良秦腔而清唱而彩排,斯时已成为一位能拉能唱能编能导的秦剧全才。一九五〇年起,又承甘肃省政府秘书长何承华先生特邀选派为省公营之秦腔剧团团长,并为时代驱使,对传统性之秦剧改良与创新也曾获得当局的重视。综观大师终生献身秦剧,高台敎化,无私无我,秉持廓然大公之胸襟与高瞻远瞩之抱负,对西北戏剧文化之创新,对历史已有交代。现今虽近八十高龄,但对秦腔戏剧仍作不断的奉献,不庋不求,令人钦敬。

  • 文章清末秦腔演员——魏长生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7期  作者:陳紹淳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魏长生 秦腔戏剧 人物事略 妇女形象 艺术创作

    魏长生,三次进京表演秦腔与当时昆曲争艳斗奇,最后终于取代了昆曲的剧坛盟主地位。他把秦腔名播大江南北,促进了许多地方戏曲剧种的形成。他的美名海内外皆知,他的业绩,彪炳靑史。魏长生字宛靑,行三,故名魏三儿,或魏三官。1744年生于四川金塘县之农家,十三岁随父亲到陕西西安,次年到同、蒲一带学戏,在渭北农村演出达十七年之久。1775年进京遭冷遇;五年以后二次进京,同行者有三寿官、杨五儿等,以「滚楼」一剧名动京师,演出达八年之久。1785年另组新班「尹庆部」,后

  • 文章漫谈秦腔之板路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7期  作者:郭致斌  出版时间:1976-10-15
    关键字: 戏剧 秦腔 历史

    秦腔,笔者不是科班出身,更未接受其专业训练。谨是年幼时,有时涉足父执辈组织的自乐班。耳濡目染,道听途说而已。来台后,水山阻隔,音讯断绝,欲问鄕音—秦腔,已少可能。近年来,暇时与数同好者窃相砥砺琢磨,俾秦腔在台能继续流传。故不揣冒昧,将管见所及,提供诸鄕长与同好之前,请不吝予斧正。并以此文就敎方家,幷请匡我不逮。秦腔之所谓「××板」。即是其所唱的腔调之谓。一般演唱者所应遵守的原则:「变腔不变调」。即是说演唱者,不论如何耍玩花腔,却不可任意改变腔调—(首创

  • 文章欣见台中秦腔自乐班成长中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楊玉龍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秦腔 自乐班 戏剧 历史

    秦腔自乐班正式命名立万,是民国七十二年的夏天,创始人有梁鸣岐、董安吉、马冀野、罗瑞云、李惠中、陈世斌、贾云峰、刘文贤、樊慰生、辛崇生等鄕长,在当时苦无一适当场所,同鄕们乘贺梁鸣岐鄕兄新厦落成之便,在梁府三楼聚会时,大家曾提出关于场所有所讨论,最后仍无法定案,因为择地的基本条件在地点要适中、场地要宽畅,还要不妨害左邻右舍及附近的安宁。因顾虑到每次聚会总有三十人以上,诸如大家的飮食衞生问题,都要作周全的安排。我老妻当时看大家为场地难觅而发愁时,即席毛遂自荐

  • 文章发扬秦腔艺术(续)——秦腔琐记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4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秦腔 传统戏剧 演出排练 蝴蝶杯 剧本

    目前秦腔在众多热心同鄕推动下,每年均有几场演出,能在经费不足、又无专人负责情形下,使秦腔艺术,继续发扬,工作人员精神,令人感动,最近台北之秦腔剧团,利用假日排练剧目有,「赶坡」由常中蓉、王莺华,分别饰演王宝钏、薛平贵。另有「杀狗劝妻」由井玉玲、姜玛琍、张素琴担任演出,「拾玉镯」由葛德芬、夏文欣、周陆麟饰演、张瑞岐、石德印演「杀驿」,预定在七十五年元月在国立艺术馆演出,秦腔剧团,演员阵容最强,工作人员最热心,届时将会有精彩的演出,盛况可期,凡我西北同鄕,及

  • 文章秦腔南天门走雪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8期  作者:秦腔戏剧学会 出版时间:1989-06-01
    关键字: 秦腔 戏剧精选 魏忠贤 南天门

    明天啓年間,宦官魏忠賢專權,廣招黨羽,謀害忠良,圖謀不軌,吏部尙書曹正邦正直無私,不受結納,被迫自刎,曹妻聞訊投井自盡。曹女玉蓮隨老僕曹甫逃往大同投親,道經廣華山,大雪紛飛,飢寒交迫,甫以己衣護女,致遭凍死。時大同方面聞訊迎接,女終得救。玉帝嘉甫忠義,授南天門都司,位列仙班。故名「南天門」。又名「走雪」。本折至二人攙手跑雪止。人物:曹玉蓮簡稱「蓮」。曹甫簡稱「甫」。蓮:主僕們双双逃奔忙。甫:受着驚來躭着慌。蓮:槍刀林裡往外闖。甫:虎口裡逃出兩隻羊。蓮:鯉...

  • 文章秦腔——杨氏婢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7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秦腔 地方戏剧 杨氏婢 剧本台词

    少婦張芸娥,悲丈夫與公婆相繼去世,留一幼子,家中雖有貲財,苦無擔當之人,故日夜以淚洗面。有周媽媽者,以說媒爲業,聞張婦有改嫁之意,特爲奔走,擬介爲王貢員繼室,事爲張婦丫環玉蘭所悉,設計阻攔,終使芸娥回心轉意,撫養幼兒,主僕合好如初。正旦上:(唱)(哭音慢板)自古紅顏多命薄,命薄不過(我)張芸娥,去年奴夫亡故了,(轉二六)今年又喪二公婆,膝下只有兒一個,同堂叔伯一個莫,箱中滿藏金銀棵,何必爲人守財物,衣裳首飾堆成垜,爲誰戴來爲誰著,越思越想越難過,想到傷心...

  • 文章发扬秦腔艺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1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秦腔实验剧团 《秦香莲》 秦腔自乐班 地方戏剧公演 太平乡民众活动中心

    秦腔戏剧获得本年敎育部颁发了团体「薪传奖」艺术价値获得肯定,是凡从事秦腔活动之爱好者,均同感高兴,亦是西北同鄕大家感到我西北民间艺术能在宝岛发芽生根,是为鄕里争光,备感荣幸。开春以来各剧团活动,更见积极。二月十六日「秦腔实验剧团」在国立艺术馆民族艺术大展中演出「蝴蝶杯」中之「藏舟」由中兴大学学生郑智莲饰田玉川、辅仁大学学生陈伶婷饰胡凤莲、桑忠翔饰唐将、稻江商职学生花凤娥饰家郞,另辅大学生彭美玲、卢丽媛、周寿祖、刘启荣等饰兵丁,文化大学蔡一的扬琴,与邓惠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