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司马迁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司马迁之壮游生涯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10期  作者:仲謙  出版时间:1972-07-15
    关键字: 司马迁 孔子 壮游

    司马迁,字子长。汉太使令司马谈之子,生龙门,今陕西韩城县,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学齐鲁之邦,过梁楚以归,仕为郞中,奉使巴蜀,还为太使令。史记五帝本纪賛里,他说:「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南浮江淮矣!」玆为使读者认识他的旅行生涯,特辑撰本文,用励来玆。㈠司马迁二十岁就开始他的游历生活,他因为甚么原因,如此年轻,就出外奔波,是「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呢?或是奉命行事,还是陪了甚么人

  • 文章史记与司马迁(选载)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8期  作者:李甲孚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史记》 司马迁 书评

    一、前言中国的历史最悠久,中国的史学也最完备。刘知几把中国的史学划分为尙书、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六家,钱穆氏进一步从史体上把它分成记事、编年、列传三类。钱氏特别推崇史记的列传是一种最进步、最深入和最能得历史的眞情实义的史体。古今史学家都推崇史记,列传在史学上的价値自然远在记事史和编年史之上。二、史记的定名史记这部书的名称,不是司马迁取的。司马迁写太史公自序,只说明他「著十二本纪,作十表,作八书,作三十世家,作七十列传,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

  • 文章司马迁谈话录(选载)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8期  作者:費海璣  出版时间:1979-07-15
    关键字: 司马迁 太史公 史记

    前言历史家硏究许多国家之治乱兴亡,并搜寻其远因近因主因侧因,于是形成一种极端重要之学问。这种学问有许多已设定的名称,如唯心史观、唯物史观、唯生史观。但是凡物一陈旧便固陋,已设定之名称不足以称其实。历史家之学问愈来愈博大,非已往所定之名称所能限制。于是有创造一新的名称之必要。我把察微而知著的学问名为国势学。业已获中外硕学同意。任何国家之治乱兴亡,只要拈其一二现象,便可加以预卜。友好催促我传这种知识。我想这种知识的鼻祖是司马迁。应先介绍司马迁。于是决定用

  • 文章记陕西韩城太史公司马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李靜  出版时间:1986-10-31
    关键字: 司马迁 人物传记 历史 名胜古迹

    司马迁,字子长,汉龙门夏阳人,史记正义括地志云:「龙门夏阳在陕西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其山更黄河,为禹所凿,汉置龙门夏阳县,至唐改夏阳为韩城。」所以说史记上载司马迁出生地—龙门夏阳,就是现在咱们陕西韩城。他生于汉武帝中元五年,(公元前一四五年),卒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八六年),享年五十九岁。司马迁出生于汉朝史学世家,他的父亲司马谈,为汉太史令,学养深厚,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迁自幼即得其传,束发又受业于孔安国治尙书,闻春秋于董仲舒,喜

  • 文章史记与司马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6期  作者:黃介瑞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史记》 司马迁 《资治通鉴》 对比研究 《春秋》

    ㈠史记与通鉴梁启超曾说:「我国史界,推前后两司马焉」(语见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二章)。前司马系指西汉的司马迁(字子长,山西龙门人,著史记,世称太史公),后司马系指北宋的司马光(字君实,山西夏县人,著通鉴,封温国公)。这确不失为千古至论。因为史公与温公,在史学界的贡献与成就,是任何人所不能比拟的。先以史公而论,这一部上始轩辕,下讫天汉的通史——史记。是太史公,博采尙书国语国策世本及楚汉春秋诸书而写成的。内容凡十二本纪(帝王之兴废悉详),三十世家(诸侯之存亡毕著

  • 文章司马迁的性格与风格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徐文珊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司马迁 人物传记 历史 史料

    司马迁的性格与风格,是一面得自先天,一面得自后天。先天条件之中,有与生俱来的本质,有家庭环境的影响。后天的条件,则一面由于受敎育与自己的立志,一面是由政治社会风气薰陶所养成。兹择要分述于下:天眞、淳朴、豪爽、坦率,是司马迁与生俱来,最可贵的本性。由他的书中,处处表现的,无非一片天眞淳朴之气,豪爽、坦率之风。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语语皆自肺腑中呕出。有一句说一句,不隐讳,不虚假,不保留。热情洋溢,赤心对人。整个内心,全部性情,所有意志,完全灌注在史记一书

  • 文章西北聖賢豪傑談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1期  作者:秩平  出版时间:1975-04-15
    关键字: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苏武 司马迁 班超

    得天独厚,故多豪侠慷慨之士,如西汉李广、苏武、司马迁;东汉张骞、马援、班超、窦宪等人,莫不志节卓绝,风仪足式。李广:西汉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文帝时以击匈奴有功,为郞骑常侍。景帝立,擢将军。武帝时为北平太守,猿臂善肘,历守陇西、上谷、雁门、云中等地,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多所斩获,匈奴畏之,号为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行无部曲行阵,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自衞,士卒乐为用。然数奇,未得封侯,后从大将军衞靑击匈奴,以失道,责广幕府对簿,广遂自刭死

  • 文章司马迁与史记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期  作者:高景亮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司马迁 《史记》 人物生平 著书历程 史书价值

    史记」这两个字,在魏晋以前,并非原作者司马迁采用的书名,而是古代史书的通称。到了魏晋时,才将原名「太史公书」,改为「史记」,自此以后便成为司马迁这部书的专用名称。因为此书取材的严谨,记事的周详,撰述的手法又是那么独特,有别具风格的模式,在我国人文学术的领域里,占有高昂的价値,保有优越的地位,使作者名据古今,声震寰宇,被推为中国「正史之父」。即可显示他不平凡的成就,并烘托出他撰述此书的艰辛历程,和不幸的遭遇。且使后世硏究历史与展读他书的人们,涌起无比

  • 文章太史公取材之實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5期  作者:蔡信發  出版时间:1992-06-20
    关键字: 司马迁 取材标准 撰史风格 把握特色 史料辅证

    ⑴前言太史公的史記,在我國史學界享有至高無上的榮譽,列爲正史之首,絕非偶然。其取材之謹嚴,無疑是一大主因,已爲後世留下極佳的典範與準則,頗多可采。茲特論列於后,以供參稽。⑵凡其事疑而不實者,則槪不采錄梁啓超先生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文中說:「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爲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鑑者也。」歷史的可貴,在記取前人的經驗與教訓,以作來日行事的航向與南針,所以史尙記實,已是不爭的事實。太史公撰史記,深明此道,所以凡其事疑而不實者,則槪不采...

  • 文章司马迁生平及卓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裴可權  出版时间:1982-10-15
    关键字: 司马迁 人物生平 思想文化 史料记载

    司马迁,字子长,汉太子令司马谈之子。生于龙门,龙门当山西、陕西间,黄河出峡之口,东岸属山西河津县,西岸属陕西韩城县,中通黄河之水,两山对出如门,故谓之龙门,夹河为险,古称津要。黄河至龙门山始出峡而成广川,惊涛激浪,震动岩谷,与浙江潮、匡卢瀑、峨眉雪、洞庭月相并称,为中国伟大名胜之一。司马迁之故鄕,在今陕西韩城县南十一公里芝川鎭,东濒黄河。年十岁,随父徙居茂陵(陕西兴平县),死后葬韩城,今芝川鎭有他的坟墓和祠堂。父谈为太史公,按太史公系武帝时所置,位在丞相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