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忆抗战时期吾闽春大观

    来源期刊:《闽聲》 第46期  作者:祖華 出版时间:1971-07-31
    关键字: 春联 酒楼 旅馆 茶馆

    于五代以前,南北朝以后之宜春帖(又名春书)所演变者,好于此门类能道之。亦为我国风俗所特具之一格,传于晚淸,更为盛行,然饱具诗词宿儒,则莫能办精警之句。吾闽号称海滨邹鲁之邦,对于春一道,格调布局,似有独钟,迄至民国,对日抗战,仍盛弗替,适余壮年,横遭国难,凡有此种胜句,佥为收集,得若干则,其中分门别类,丝丝入扣,恒不庸俗,足称圣手者,兹若囘味各,允以:「词多便驯,题无誊义」。忆此家鄕无限好,横被红祸蹂躝,何日重扫犂穴,收拾河山,更以不胜欢跃鼓舞之情

  • 文章麻城窑器上的抗战谜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92期  作者:劉樹勤  出版时间:2014-07-10
    关键字: 麻城窑 抗日战争 窑器谜联

    在麻城窑器中也有反映。我所收藏一只产于抗日时期的日用小罐,就是一件带有这样历史印记的实物。该罐呈上下圆形,高三十公分,底径不足二十公分,腹部一面刻下一幅对。上是:「天寒地冻,水无二点不成冰」。下是:「国难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二之中刻写一稍大的「笔」字,拟作横批。这是一副谜语对。谜底己隐含在谜面上。上谜底为最后一个字「冰」字。下谜底为最后一个字「主」字。这两个字与横批「笔」字,表面看起来毫无关,但「冰」乃「兵」字谐音,「笔」乃「必」字谐音

  • 文章憶抗戰前膠東的養䘉事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李雨亭  出版时间:1984-06-20
    关键字: 养蚕事业 华洋蚕丝联合会 胶东

    华洋蚕丝合会」,据说是由烟台海关拨出一笔经费,用来改良胶东一带的养蚕事业。总机构设在烟台市,并附设一所蚕丝学校,学生来源是招考的,所授课程与初中同,多了一科养蚕课程。此外学生要参加养蚕工作。另在牟平县的凤凰崖、栖霞县的接官亭南山、及班山北山等地,设立三处蚕丝试验场,在班山北山蚕丝试验场也附设了一所蚕丝学校,学生来源也是招考的。所授课程与国小同,也多了一科养蚕课程,学生也要参加养蚕工作。各试验场的建筑物虽不怎样宏伟,都是西式建筑,白墙红瓦,环境淸幽,在那穷鄕僻壤中

  • 文章三十六縱隊抗戰史略稿(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2-06-20
    关键字: 三十六纵队 抗日战争 宣传 组训 联军 战役

    儿童青年多半失学,本部乃尽力扶植未陷区域之小学开学,并于每乡鎭成立教育促进会,协助县府推行教育计画,所有教员经该会调查合格者均由本部拨给养以资补助,统计小学高密境内五十余所,昌邑境内七十余所,平度境内十余所。高密中学设于东村,有学生二百余名,并于李家创设中心小学,作为抗战人员子弟受教之所。由此非特本防区内之儿童及青年均获求学机会,而友军区内青年学子受益亦多。㈡保送青年学生深造 计保送省立十八中六名,代办中央军校西安分校招考新生七十四名。(列军校十七期

  • 文章回憶抗戰狙擊福州倭寇 有感二首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刋》 第9期  作者:薛奮超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狙击战 散文诗联

    其一東山郁郁入穹蒼,博浪英風莫可忘不怕衝鋒與陷陣,何愁熱血灑邊疆饞言毒語方軍命,怒髮沖冠上戰場煙雨滿天彈共舞,艱危任務不尋常其二山環水繞勢飛揚,勵此成仁是墓場已作尖兵與斥候,復充前線及攻防職司任重彈爲雨,志決身殲虎亦羊不願爭功誇智勇,但求戰果有輝煌

  • 文章抗戰初期憶舊遊——五十年前西安至漢中紀行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王述之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西北联合大学 西安 宝鸡 城固

    今年为抗战五十周年纪念,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抗战发生时,我方在本县书院小学任敎职,迄年底以战火迫近,学校结束,我便到西安西北合大学读书。年后三月间,因战局吃紧,西安震动,学校南迁汉中,我随校由西安而宝鸡,然后越秦岭,循栈道,出褒斜谷而抵汉中。当时西安为大后方西北的重鎭,由西安至汉中是川陜的要道,我身经这段历程,见到和听到一些有关抗战的景象,于今抗战五十周年时,颇多感念。且因铁幕已告开放,大陆情况渐多了解,尤感山河依旧,而人物全非,抗战成果几皆无存,缅怀往昔

  • 文章抗戰時我就讀的中學歷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湖北省立联合中学 同学

    话说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日本军阀发动「七七」芦沟桥事件,爆发我国全面抗战局面,不及一年后的时光,我国大部精华地区,悉被日军侵占,武汉也已弃守;湖北省政府播迁恩施。主席陈诚将军,为了全省学校,因逃离而停课解散,乃成立合中学校,校名定为「湖北省立合中学」,简称「中」;以公费待遇,军事管理,招收全省失学青年就读,时在一九三八年的下半年。在鄂北设立两所分校;一为湖北省立合中学郧阳分校,由原省立襄阳第五中学为基础,设于郧阳县城内,李国魁任分校主任

  • 文章忆抗战时期吾闽春大观

    来源期刊:《闽聲》 第44期  作者:祖華 出版时间:1971-04-30
    关键字: 春联 风俗 抗日英雄 抗战文章

    源于五代以前,南北朝以后之宜春帖(又名春书)所演变者,好于此门类能道之。亦为我国风俗所特具之一格,传于晚淸,更为盛行,然而饱具诗词宿儒,则莫能办精警之句。吾闽号称海滨邹鲁之邦,对于春一道,格调布局,似有独钟,迄至民国,对日抗战,仍盛弗替,适余壮年,横遭国难,凡有此种胜句,佥为收集,得若干则,其中分门别类,丝丝入扣,恒不庸俗,足称圣手者。兹若红囘味各,允以:「词多便驯,题无誊义」。忆此家鄕无限好,横被红祸蹂,何日重扫犂穴,收拾河山,更红以不胜欢跃

  • 文章忆抗战时期吾闽春大观

    来源期刊:《闽聲》 第43期  作者:祖華 出版时间:1971-03-31
    关键字: 春联 抗战时期 厨房 家宅

    源于五代以前,南北朝以后之宜春帖(又名春书)所演变者,好于此门类能道之。亦为我国风俗所特具之一格,传于晚淸,更为盛行,然非饱具诗词宿儒,则莫能办精警之句。吾闽号称海滨邹鲁之邦,对于春一道,格调布局,似有独钟,迄至民国,对日抗战,仍盛弗替,适余壮年,横遭国难,凡有此种胜句,佥为收集,得若干则,其中分门别频,丝丝入扣,恒不庸俗,足称圣手者,兹若囘味各,允以:「词多雅驯,题无賸义」。忆此家鄕无限好,横被红祸蹂躏,何日重扫犂穴,收拾河山,更以不胜欢跃鼓舞

  • 文章广西航业营社——对抗战时期交通运输的贡献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9期  作者:盧國富 出版时间:2008-01-10
    关键字: 交通概况 铁路建设 航业联营社

    一、抗战前广西的交通运输槪况民国二十六年卢沟桥事变以前,广阔的华南地区,只有一条官民合办的粤汉铁路,是由政府招商募股建筑的。笔者年少时,曾见先父保管一张以卢钦先公蒸尝名义认购的股票,金额五百银元(据说当时可买良田二百亩),是前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发行的。盖因清朝末年,中日甲午之战,曾赔给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三千万两;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之乱,引发英、美、法、日、意、俄、德、奥八国军入侵,再赔军费白银四万万五千万两,国库已经空虚到一无所有了,各项重大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