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战生活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战时的赣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13期  作者:黃嘉煥  出版时间:1983-07-02
    关键字: 赣州 抗战生活 往事回忆

    内的大马路,全是用水泥铺的,因当地无柏油,街巷有的用靑石板,有的用鹅卵石密密麻麻砌成。雨天无论大街小巷,绝没有泥泞现象。战时的中学生,都穿土布,用土法染成靛蓝色的中山服,麻鞋或草鞋,冬天才穿布鞋,吃的是糙米,蔬菜,三月不知肉味是常事。城里有重要庆祝集会,都是整队从乡下步行而来。用的课本全是粗糙色黄的纸张印成,纸面上总是浮着一层细草,轻轻一碰,细草脱落,字迹也就难辨了。但这种生活并没有影响学生的读书情緖,照样士气高昻,在领袖号召十万靑年十万军时,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 文章从军「鲁八游」琐忆——抗战生活之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魏興家  出版时间:1978-09-20
    关键字: 魯八游 抗戰生活 日寇 壽光中學

    一、抗战前夕的寿光中学民国二十四、五年间,华北风云日急。日寇步步进逼,又在全国各地,到处制造事端。引发国人抗日怒潮,风起云涌,寿光中学(下简称寿中)师生,尤为激动。二十五年冬,绥远抗战百灵庙大捷,寿中同学纷纷组队,下鄕宣传募捐,慰劳前方将士。我们到城东王家口子一带劝募,鄕人莫不慷慨解囊,踊跃捐献。甚至有老妇人问「要不要鸡蛋」的事迹,十分感人。是年「双一二」西安事变,领袖蒙难。大家随陷入极端愤怒、焦急、期待中。到二十五日傍晚,羣集校园,静听无线电广播。听到

  • 文章抗战生活点滴见闻录浙西寿昌居民终生以吃玉米维生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5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2009-07-10
    关键字: 抗战生活点滴见闻录 抗日战争 艰苦生活 随军行动纪实

    文·梁学干『八一三』全面抗战爆发,桂军奉命参加『淞沪会战』,由上海战场大撤退,直接开进大别山区根据地作长期抗战。笔者有幸参加随军行动。军次浙西,由孝丰南下,道经天目山、淳安(现已淹没水底),到达寿昌县时,部队宿营于民家。当我们官兵进食白米饭时,竟然吸引附近的许多民众:包括男女老幼,一窝蜂地围观我们的吃食,呈现十分惊奇的样子!经我们査询察觉之后,始知道他(她)们有生以来,从未见过吃食白米饭餐呢!原来这一带是棉亘的山区,既无广阔的水田种植稻米;也无平阳的田地

  • 文章点油灯的日子(抗战时期生活回忆)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1期  作者:陳嘉明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油灯发展史 抗战生活回忆 困苦生活

    我也读了化学,才知这位学长的化学还未读通,食盐要经电解才能分解成氯与钠,油灯燃烧温度比我们日常炒菜温度要低得多,食盐经热要分解,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从菜肴中要吃下多少毒瓦斯。一九九九年冬季,我旅居美国东部马利兰州银泉鎭,当时美东大风雪,积雪压垮了输电线路,造成美东七州三天三夜大停电,很多居民受不了黑灯黑火无电之苦,纷纷逃到有电地区亲友家去避难,我突然灵机一动,用家中饭碗,棉花条,沙拉油,做了四盏油灯,灯蕊粗、油量足,比抗战时期点的油灯奢侈多了,在楼上放两盏

  • 文章春江水暖鴨先知——日本投降日期訂正,並囘憶青年軍那段艱困,苦澀,狂歡的日子。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7期  作者:雷恆孝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青年军 营区生活 抗战胜利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市。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 文章抗战期中肄业宁中什忆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7期  作者:吳烈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宁波生活 抗战时期 求学经历

    自己编著的地理课本,曾是走遍大江南北,边塞要地,听了令人乐而忘返。在吴江临中的一位老师,讲课时老是提到张其昀先生,但是我在宁中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赵仲苏校长,人高马大,服色整洁有绅士之风,当我入学时,在报上(宁波时事公报)还可看到宁波士绅们诉述他的十大罪状。嵊县长乐的马路上我拦到了一部黑色小轿车,要他捐了钱,这是我第一次为抗战出了一分力,亦是毕生难忘。民国卅一年五月十六日夜十一时,全校高初中同学集合在邢家祠堂的大门前面,两边点着灯笼,光线黯淡;校长赵仲苏

  • 文章抗战期中的流浪生活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9期  作者:吳烈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抗战回忆 中学生活 流浪经历

    天尊堂内,就作为临时的所址。九月廿六日,由代理主任带领到福建南平(延平),倂入金华进修班。以后由洋口溯江而上,分发到福建省立顺昌临时中学。期年,乃考取江西赣州国立十九中学。经过了三个省界——浙闽、闽赣、浙赣,读了三个中学,到抗战胜利时,好不容易才结束,我的艰苦奋鬪的中学生活。卅一年十一月廿四日记于顺昌临中六十八年十二月十九日改写于台中

  • 文章(人文风情)在大陆我替抗战老兵讲了几句公道话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25期  作者:胡宗彞 出版时间:2016-01-20
    关键字: 抗战老兵 国军老兵 生活待遇

    为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今年八月我湖湘文化发展协会,应邀组团回湖南参加座谈会,并参访抗战遗址活动。由于主办单位策划周详,服务热心,以及各有关县市的配合良好,使全体与会人员受益良多,印象深刻,令人感激。在武冈的欢迎餐会时,宾主尽欢之余,我却一时有感而发的为抗战老兵讲了几句公道话:「昨天我在邵阳看到了抗战老兵的纪录片,刚才又听到了对抗战老兵照顾的各项措施,我觉得这是一个德政。但是我也听到对于当年曾参加过『内战』的国军老兵,被排斥在外,我认为这似乎是为德不卒

  • 文章烽火絃歌——记抗战时期学生生活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9期  作者:王维鐸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学生生活 扫荡行动

    「烽火連天,絃歌不輟」,這是抗日敵後淪陷區內教育的寫照。我從小學到中學,在戰火中成長,也在戰火中茁壯,日本鬼子的據點,同我們上課場所,相距只有五華里,已沒有固定的教室,也沒有課桌,就在鄉村居民家中涼棚裡,或是堆雜物的房屋中,不能被看出這裡是學校場所,否則日本鬼子會放火燒屋。上課時,還得派出一位同學,擔任放風警戒,如有跑反民眾出現,立即跑回向老師報告,老師根據當時狀況,採取立即疏散,或是轉移上課地點。那是一九四一年初春,春寒依然料峭,有一天上午十時左右,擔...

  • 文章抗战胜利前后同步的大学生活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8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抗战胜利 大学生活 湖北农学院

    再换成木炭车前往恩施。抗战期间后方汽车运输,酒精车算是较好的;即是木炭车票,也是一票难求啊!所以交通非常不便利。木炭车上坡还得要使用三角木支撑。惟在此时的运输,徒步挑担仍极为盛行唷!恩施是湖北抗战时的省会,省政府就暂时设在这里。街道虽谈不上十分宽阔,但因是湖北战时省会及第六战区司令部所在地,也都加以整顿过。有清江河绕经城北,河上架有木桥便于通行。我们初到这儿,人地生疏,住宿颇不方便,战时生活困难,不得已就往金子埧湖北省立农学院,找到乡亲同学就暂借暑假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