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校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战期间山东省立两所专上学校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劉道元  出版时间:1987-06-20
    关键字: 抗戰期間 專上學校

    一、前言抗战期间,山东有两所省立的专科以上学校。一是省立医学专科学校,一是省立临时政治学院。前者于民国二十一年设置,地址在济南市趵突泉前街,二十六年八九月间迁往四川省万县。后者于三十年成立,地址前在安邱,后在昌乐,三十二年夏随省政府迁至安徽省阜阳县,胜利后均原校复员。两校在抗战期间,皆曾经过播迁之苦。在日寇骚扰下渡过缺衣缺食艰危备尝的岁月。和当时在省内的省立联合中学及在省外皖北的临时中等学校相同。现就不完备的资料曁记忆所及,简要敍述于后。二、省立医学

  • 文章抗战时期迁禹县之学校对地方教育文化之影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9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3-09-30
    关键字: 禹县 学校 教育 搬迁 师范 中学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抗战开始,豫北、开封相继接近战线。开封及豫北各地学校,均纷纷向较安全地方迁移,以使学校不受战事影响。其他各处不论,但就豫北汲县而言,各学校大部份都迁到了禹县。汲县各校之大部迁禹,其主要原因有二:㈠就是汲县大儒李时灿(字敏修)老先生,淸朝翰林,曾任河南省敎育司司长,北京政府国会议员,河南许多公立学堂,多在其任内设立。曾于光緖三十年前后,应禹州知州曹广权之聘,出长禹县丹山书院,时废科擧,兴学堂,禹州当时设有师范学校,学生多为秀才贡生,下附设蒙

  • 文章抗戰後期在阜陽設立六校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劉道元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抗战后期 阜阳 设立六校 学校概况

    学生。㈢省府核定设校方案 根据我的构想,赴皖途中见闻及地方行政首长协助态度,拟订在皖设立山东省立临时中等学校计画,其要点为:(1)原在山区敎育经费项下所列敎育事业数目不变,以为在皖北设立各级学校经费之来源,其支付视学校情形及其班级数目而定;(2)设立何类学校及应有班级,由敎育厅视实际情形决定之。以高中、初中、师范、简易师范,为设立范围。为便利省府同人子女就学需要,依照惯例,将设立省立小学一所;(3)省立临时政治学院自昌乐迁阜,仍照常办理;(4)为扩大收容并

  • 文章抗戰時期的國立山西中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4期  作者:丁士奇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国立山西中学 社会局势 学校概况

    丁士奇:台北縣板橋市陽明街二十九巷一弄二十二號二樓

  • 文章(壹、滄海憶往)張將軍培義在抗戰勝利後為國樹立勛功一段紀實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楊紹印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投笔从戎 考入航空学校 空军抗日 案件交接 押解战犯

    浙江省杭州考入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编入该校第六期轰炸班,学习飞行之技能,自此乘风踏月,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崇山竣岭之上,学业日进,胆识益壮,热诚报国之志益坚。毕业后即参加空军抗日工作,时常轰炸敌人阵地与船舰,穿梭于敌机及枪林弹雨之中,躬冒矢石,屡遭艰险,迭奏肤功,尤以三十四年我国胜利后,奉命赴日押解南京大屠杀之首犯谷寿夫,为最曲折棘手之任务,当时我政府廿六年以首都南京被日军攻陷后,谷寿夫身为第六师师团长,不惟纵容其部队残杀我军民三十余万之众,且鼓励其所属向井明敏

  • 文章抗戰期間省電訓班訓練紀要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牟敦泰 出版时间:1997-03-20
    关键字: 山东省党政军干部学校 电训班 抗日战争

    是又兴奋又激动!稍事休息,即行报到编队,经过沈主席鸿烈先生的个别谈话,草屋中、木条凳、主席亲切慈祥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当时适逢共军侵扰,省府连夜转移〈吕匣店子〉一带,队伍临行之时,沈主席还特别对我们讲话,叫我们安心先行,他殿后保护我们的安全,叮咛再三,至深关切。到达新址安定后,我们开始在〈靑崖〉党务班第三期,接受为期一个月的训练。(即山东省党政军干部学校,校长先总统蒋公,副校长由沈主席兼任)时省党部书记长系族叔牟希禹,亦驻节靑崖。在靑的前面环绕着一条溪水

  • 文章七七抗战学校后迁情形之囘忆——答刘道元教授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孫璞如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山东省立中等学校 后迁情形 往事回忆

    承询战时山东省立中等学校后迁情形,弟以身历其境,得略知梗槪。兹就原七个问题(刘函所提),一一奉答如左。㈠我校平原鄕师,是第一个奉令后迁的,时当在九月二十间。德州似快沦陷,十二中已解散。砲声隆隆可闻。一夜韩军开进校内,负责军官吿我:「你们应立即离开,我们是奉令掩护前方撤退的」。敎职员学生大队(约二百人,这时有些学生回家取东西,并与家人吿别,未得赶回)由军事敎官(九月起即组织学生分队,打装行囊,练习行军)及主任们带领,当日去济南。没客车,幸获准搭军用车(满载

  • 文章懷念抗戰時期西安中正中學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2期  作者:辰雨  出版时间:2001-09-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西安中正中学 学校发展 人物回忆

    编者按:本文转载于二〇〇一年三月十八日及十九日「世界日报」之「上下古今」栏。文中所述高化臣校长,是山东滕县人,民国二年十二月十日生。高先生早岁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抗战时期,追随胡宗南将军,曾任西安中央军校第七分校上校政治教官,西安中正中学校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上校秘书等职。至民国四十年转入教育界及学术界服务,历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台湾师范大学之前身)副教授兼总务主任,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教育部总务司司长,常务次长等职。五十九年十一月

  • 文章抗戰初期之海師生活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楊漢馳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求学过程 东海师范学校 童年回忆 抗战初期

    在我家鄕是一所响叮当的学校「名」;当时去投考的十几个人当中,只有我和一位远房表哥徐锦淮(现住北市)考取o于是,消息就传扬开来;凡是与我们杨家沾亲带故的差不多都知道了。不要看我的家鄕交通是那么闭塞,连个汽车也没有,可是亲友间我告诉你,你告诉他的这种「小众传播」的功能还眞不小;当我还没有入学前,居然接六连七的有人上门提亲,我记得母亲总是说:「孩子还小嘛,这件事慢慢再说吧。」提亲的人说某家闺女如何如何漂亮,怎么怎么聪明,家势又何等何等体面;但我母亲总是一面推辞,一面

  • 文章往事塵封半世紀——五十年前抗戰受訓辛常公路遇險記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陶景升 出版时间:1996-06-20
    关键字: 山东省党政军干部学校 受训 辛常公路 遇险

    民国三十年春天,是山东省党政军干部学校第六期将要开训的一段时间,那时学员一部份是各地抗战政府保送的,另一部分是志愿靑年投考的。我们由益都县政府苏家庄、抗战基地出发时,计有六人:建设科长宋全德(子艮),九区区长包树声(子风),财务科员朱锡祐(福忱),志愿投考生李兴伟、李洪治。我与子风兄是民政班,兴伟兄是民运班,最可惜的是李洪治同学,尙未参训,即患了急性肠炎,那时抗战基地医药缺乏,驻地分散难照顾,营养补品是奢想:迨同鄕们晓得时,己是亡故多日了。一个康慨激昂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