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4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紀念九三軍人節,談抗戰精神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5期  作者:王仲廉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卢沟桥事变 九一八事变 抗战精神 演讲

    —民国七十六年九月三日,应中国现代文化基金会之邀,在台北市国立中央图书馆演讲词谈抗战精神,必须先从七七卢沟桥事谈起。这次激起我国八年抗战事,是肇因于欧洲的纳粹主义德国和亚洲的日本帝国主义相互勾结,签订了「防共协定」,对苏俄形成严重威胁,致使苏俄在国际路线上作了很大的修正—号召建立「反帝国主义」,「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在此之前的苏俄,当内部权力斗争,史达林战胜托洛斯基以后,使其全力巩固个人独裁地位及国内建设,因而对外交采取温和政策。迄九一八事爆发

  • 文章爲「抗戰十四年」進一解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張式綸 出版时间:1975-05-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起止时间 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

    起戰日期計算不同 對日抗戰實爲十四年 全面抗戰則爲八年民國六十三年十一月廿四日爲本黨建黨革命八十週年紀念,同時擧行十屆五中全會,會中恭讀 總裁訓詞四篇,其中㈠建黨革命七十週年紀念(距今十年前),總裁吿全黨同志書………「對日軍閥抵抗到底,前後苦撑惡闘,艱難百戰,至十四年之久,而結果得到了最後勝利」………㈡國父建黨革命八十週年紀念詞:「然而在十四年苦撑堅忍中,我們却仍然能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爲大勝,阻遏了日軍的攻勢,亦且爲盟國牽制了數以百萬的敵軍,於是才有二次...

  • 文章八年抗戰温城舊事記要中華民國廿六年(丁丑)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1期  作者:胡今虛 林文鈞 出版时间:1991-02-10
    关键字: 七七事变 抗战爆发 温州城 大事记

    永嘉縣城—白鹿城,舊時至今口頭通稱溫州。它原是舊溫州府六縣—永嘉、樂清、瑞安、平陽、泰順、玉環的中心,即今溫州市的鹿城、龍灣兩區、瑞安市、永嘉、甌海、樂清、洞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八縣的中心。本稿所記即以抗日戰爭期間的溫區為限,也略渉及本省及鄰縣有關之事。記述簡要,但大致反映了各縣抗日戰爭中一些實況。本稿係由胡今虛鄉長輯錄,林文鈞鄉長校訂今後將分期發表,以佐鄉親之回憶,並供將來篡修地方史誌之參考。編者

  • 文章纪念「七七」抗戰今時的意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林雄  出版时间:2007-07-31
    关键字: 七七事变 纪念抗战 教育意义 蒋介石

    今時紀念「七七」抗戰,在「去蔣化」之際,特別予人有「刻意分割族群」的話題。首先,「七七」抗戰紀念在臺灣,到底意義何在?可以說:其精神就在於「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臺灣光復」!當然,也由於國共內戰失利,因政府遷臺而引起另波移民潮。但是否「七七」時至今日,即等同已貼上了「標籤」?畢竟,「臺灣光復不能忘」這是我軍民抗戰期間在蔣公領導、曾犧牲傷亡三千多萬生命所換來的,臺籍青年及原民更因日閥征調充軍而陣亡、失蹤,也約達六萬人之多!爲人尊敬的丘逢甲先生,其子丘念臺也曾在...

  • 文章癸卯七七紀念日,四川文献月刊出版《四川與抗戰特輯》,作詩十首,流布詞林,次頌橘廬題大千居士蜀江圖韻。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12期  作者:羅尙 出版时间:1963-07-01
    关键字: 七七事变 抗日战争 历史记忆

    江漢朝宗溯本源,岷峨高踞鎖天翻,耿光百代陪都史,舟壑俱移忍着言。民國二十九年九月六日,國府明令定重慶爲陪都。七七蘆溝聖戰開,血淵彈雨骨成堆。元戎早定苞桑計,府院西巡字水來。民國二十四年三月,今總統蔣公飛渝,督剿**,整理川政。同年八月十一日蒞峨嵋軍訓團訓話,謂四川爲革命發祥地,今後應作爲革命永久根據地。虎帳龍韜罷起居,將軍忠藎象應疏(疏,畫也;見禮記)。萬家香案迎歸櫬,玉壘靈關響步虛。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劉湘(字甫澄)率川軍出川抗戰,二十七年一月病逝漢皋,遺...

  • 文章七七抗戰前的華北局勢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執中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九一八事变 华北局势 绥东抗战

    三十年防守国策案」。㈡卢沟桥事前的绥东抗战日军指向绥东时,阎锡山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四日函蒋介石委员长云:『日人对绥远晋北在所必取,若绥远不守,不特「大元国」将圆满成立,「大夏国」也将发生。守绥远,不只兵力财力问题,且有对日问题,此就保守国土而言。就晋绥情形论,若据守雁门,不只受包围而陷于被动,亦恐民气消沉,虽有天险,亦难持久。锡山决以晋绥全军全体在平绥铁路线上与敌一拼,请拨三十团以上兵力助山一拼』。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五日阎锡山致委员长电云:「弱国外交,当以决心

  • 文章(蒋公领导神圣抗战)七七事与平津作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7期  作者:虞瑞海 出版时间:1993-12-10
    关键字: 七七事变 北平 卢沟桥 平津作战 宋哲元

    在双方派员监视下撤兵,事实上则阴行调集大军,作三路围攻北平之计:㈠由关东军派铃木、酒井两旅团,经热河向北平前进。㈡由朝鲜派川岸师团入关,向北平以南地区前进。㈢以华北驻屯军河边旅团向北平以东地区前进。㈣另由日本国内派来第五师团配合海军进攻天津。事次日(七月八日)我中央接获报吿,令孙连仲部两师及厐炳勋部一师开往石家庄保定一带应援。同时由外交部电令驻日代办杨云竹向日本外务省提出抗议;又派亚洲司科长董道宁向日本驻华大使馆提出口头抗议,并要求立刻制止日军的非法行动

  • 文章(蔣公領導神聖抗戰)敵我兩國之軍備(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8期  作者:虞瑞海 出版时间:1994-01-10
    关键字: 七七事变 武汉沦陷 兵役制度 装备 军需

    两军状况㈠敌我兵力比较1.敌军: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之初,其陆、海、空军无论在数量上、素质上,均远较我国为优势,不但在鄕兵员甚多,而且训练有素,此皆系其实行征兵制度数十年之故;又因日本兵工业发达,装备亦颇精良。当七七事时,日本全国总兵力共计四百四十八万一千人,其中常备兵三十八万人;预备兵七十三万八千人;后备兵八十七万九千人;第一补充兵一百五十七万九千人;第二补充兵九十万五千人。皆训练有素,技术精良,但其战斗兵仅一百九十九万七千人。⑴陆军:敌陆军计有十七个常备

  • 文章(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特辑)不能忘却的记忆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039期  作者:成志新 出版时间:2016-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酷刑 七七事变 父亲 失明 失学

    任主任科员,后调任归绥市民众教育馆任馆长,办公地点在旧城小东街文昌庙内。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十月,归绥亦告沦陷。归绥沦陷后,日伪将归绥市改名为厚和市,将归绥省府改名为巴彦塔拉盟。祖父成章,字焕文,归化城古丰书院,山西优等师范毕业,曾任归绥中学训导主任、校长等职。因不愿为伪政权服务,毅然辞职,告老回家。父亲本打算投奔延安,后因种种原因未能离开归绥,但他的抗日救国的责任心始终未减,于是参加了绥蒙抗日救国会

  • 文章守土有責氣壯山河的抗戰名將吉星文團長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6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1997-10-03
    关键字: 吉星文 《孝经》 七七事变 芦沟桥

    像遗长团文星吉「七七芦沟桥事」,宛平县城驻军吉星文团长,以守土有责,毅然奋起抵抗,于是揭开了全民一致对外八年抗战的序幕。甫过三十岁生日的吉星文团长,抱定必死的决心,率领一团之众,与十倍优势的日军,展开为时二十九天的浴血苦战,使得我华北各地驻军,获得了宝贵的整顿与准备的时间,更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忍毅力。学兵出身的吉星文性格爽朗、待人诚挚、豁达大度,实事求是;凭恃其骠悍豪迈的精神与救国救民的志节,每临战阵,辄手舞大刀,身先士卒,立下了许多辉煌的战功

共48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