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芦沟桥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八年抗戰之山東(續完)附錄 山東抗戰八年的文化事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李繼昶 出版时间:1978-06-20
    关键字: 抗戰 蘆溝橋 地理環境

    一、引言山东基于地理环境的优势,及交通上的种种便利,各种事业格外易于兴发;尤以战前几年局面平稳的关系,无论军事、政治、经济、敎育以及其他的行政设施,尙都能在「就轨」的途径上慢慢向前进展,最低限度能维持它的水准。文化的建设事业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曾星星点点的散布在全省各处;虽是有时也不免要呈现些稚弱的色素,然就山东当时的实际情形言,这至少是表露了一点时代的文化声息!跟了芦沟桥事变的爆发,山东军事力量的南移,不数月间,多半的城市先后沦入敌手,所有各种

  • 文章守土有責氣壯山河的抗戰名將吉星文團長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6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1997-10-03
    关键字: 吉星文 《孝经》 七七事变 芦沟桥

    像遗长团文星吉「七七芦沟桥事变」,宛平县城驻军吉星文团长,以守土有责,毅然奋起抵抗,于是揭开了全民一致对外八年抗战的序幕。甫过三十岁生日的吉星文团长,抱定必死的决心,率领一团之众,与十倍优势的日军,展开为时二十九天的浴血苦战,使得我华北各地驻军,获得了宝贵的整顿与准备的时间,更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忍毅力。学兵出身的吉星文性格爽朗、待人诚挚、豁达大度,实事求是;凭恃其骠悍豪迈的精神与救国救民的志节,每临战阵,辄手舞大刀,身先士卒,立下了许多辉煌的战功

  • 文章七七抗戰由來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97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4-07-20
    关键字: 七七抗战 芦沟桥 七七事变 全面抗战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晚间,日军在北平西南的芦沟桥,举行非法演习,借口搜查失踪士兵,强入宛平县城,并开鎗进攻;守军立即抵抗,大战爆发,这就是七七事变也称七七抗战。日本又不断增兵,十七日,蒋委员长(即蒋公中正)在江西庐山发表谈话,提出和平的最低条件,是不损失主权和领士完整。动负令随即颁布,但日本不理。七月底,攻陷平、津。八月十三日,又进攻上海闸北,中国全面抗战于是展开。经过八年长期抗战,我国终获胜利,收复失地,光复台湾。

  • 文章紀念七七抗戰五十週年的囘顧與前瞻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26期  作者:高永祖  出版时间:1987-08-01
    关键字: 纪念七七抗战五十周年 回顾与前瞻 抗日战争 庐山谈话 芦沟桥

    廓消障蔽,谋求永久和平。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夜,日军依其预定大擧侵华计画,在河北宛平县芦沟桥附近,非法擧行演习,借口有日兵一名失踪,强欲入城搜索,迫我守军撤退,我军以守土有责,奋起抵抗,因此揭开了我八年抗战序幕。蒋委员长于七月十七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告我国对芦沟桥事变之最低限度立场,强调:「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但日军仍步步进逼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