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求学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期中肄業寧中什憶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7期  作者:吳烈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宁波生活 抗战时期 求学经历

    由鄞縣南部之橫溪——接壤奉化縣境——到寧波的新河頭,似乎每天都有拖船,(前面一條裝有馬達的木船拖着若干條木船,一條船大約可容十多個人。)在夜船上,軋軋的馬達聲,依然催人欲睡;一位旅客撩起了長袍,在船頭弓着身,瑟縮地小便着,——時序已是下雪的冬天了。到了城裏南昌行,找到了族叔,就在他那裏溫讀功課。一個傍晚的時分,我踽踽地獨自個兒踏有雪蓋的馬路,行人稀少彤雲密佈,一直到了南門外寧波中學的舊址去投考。大概爲了空襲的緣故吧!每人一支蠟燭,在課桌上悄悄地寫着,心想...

  • 文章抗戰初期之海師生活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楊漢馳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求学过程 东海师范学校 童年回忆 抗战初期

    的孩子们够洋啊!接到海师寄来的入学通知,正是抗战开始;去不去读?家庭中曾经引起一番争论,父母亲主张我去,因为先父早就为我定下求学计划:初中读海师,,高中读杨中,大学读交大;学工程,全力以赴。当时先祖父不表示意见,言语之间,偏向赞成;只是先祖母疼孙心切,大加反对,她老人家说:「他是我的长子长孙,何况长房又只有这么个儿子;现在兵荒马乱的,上学堂要坐一两天的船,还要走路;小小年纪,冻着、饿着;那一点我心里不疼,我们家也不指望他赚钱吃饭,靠祖上产业,一辈子也够吃够穿

  • 文章我對抗戰的回憶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9期  作者:易濟忠  出版时间:2000-07-1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出身小康 求学生涯 抗日游击战 广西贡献 白崇禧

    的。二、家父的构想我生长在桂林西鄕山区的小农村里,家庭小康,以耕读为主,过著田园的生活,甚为愉快。家父洪志公,中等敎育程度曾专学中医,在家悬壶治病,兼做小本生意,因而逐年丰收,添购田地,算得上是小康之家。我家有兄弟四人,姐妹三人,爱好读书。因此,在抗战初期,家父的想法是:下定决心「培育子女求学上进,不计成本,就是卖掉田地,都要供给子女到城市读书,接受高等敎育,前程才有发展」。这项构想的涵意是,让子女多读书培育成功,始能创业增光,供子女多读书造就成才,方可踏上

  • 文章追忆抗战期间求学服务艰苦历程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4期  作者:朱登皋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抗战时期 求学历程 工作历程

    松江乡讯」主编盛朗奎乡长函嘱,以抗战胜利迄今已五十周年,必有所感,乃以当时艰苦岁月,略述身受经历,敬请乡长先进,不吝指教。苟安上海 艰苦求学抗战期间,各地大学随军转进迁移。余幸而寄居上海,当时徐家汇交通大学校舍,被迫封闭,校方不得已在法租界震旦大学及中华学艺社授课。斯时余家已无收入,幸国立交大每学期仅收法币五元,所费有限,但为维持生计,课余兼任家教,夜间充任补习学校教员,并翻译科技杂志。默默四年,勉能于民国卅年八月毕业。当时战情虽甚不利,国军士气仍极高昂。上海之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