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敌后抗日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东北敌后抗日殉难烈士入祠纪实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李經九 出版时间:1982-08-01
    关键字: 敌后抗日 烈士 名单 忠烈祠

    的,因为他(它)们若报,应该汇总,不致如此散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日久年深,忠烈祠主管人员也弄不淸楚,只说都是经过中央党部许可的。我操心费力,一再申请,终于达成为烈士们申请入祠的志愿,并发现东北殉难烈士入祠者全部人氏,宿愿克遂値得高兴!玆将69名入祀忠烈祠烈士名表列后:第二部份:致祭入祠烈士情形:初,我东北地区敌后抗日殉难烈士24名申请入祠获准,消息流传,引起同鄕们高兴,嗣又传出在53年靑年节已有61名烈士入祠,同鄕们更是兴奋,大家认为对于这种重大事情,不可

  • 文章参加敌后抗战忆往——一个平凡的危险任务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9期  作者:梁松年 出版时间:1993-01-23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敌后游击 危险任务

    友人赵汉卿兄原为二十一师刘珍年之骑兵营长,该师奉命南调,赵君卢山训练团调训,二十五年秋被派至华北工作,重游旧地烟台,二十六年十月商议组织敌后游击部队适値设在牟平县之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撤离,遗留一部份人员经汉卿前往接洽,巧遇沧县张建勋先生原任专署副官,被指定为负责善后,(张乃东北军人出身)经他二人共同硏商,邀集地方爱国人士共议组织抗日部队,经三个月的筹划由五位区长及警察的访问调査,民间所有的枪枝以各种方式宣导,大家认同缴出长短枪五百余支,号召爱国青年六百

  • 文章抗戰時期永僑之義行

    来源期刊:《永春文献》 第8期  作者:維國 出版时间:1973-03-29
    关键字: 侨胞 抗日战争 敌后援会

    骨原野,成为无名英雄。而地方志乘,各姓族谱,能为国殇纪载留名后世者未有所闻。惟吾永夹郑逢善、郑玉书等三修郑氏族谱,独能注意及此,将战死之族中靑年烈士,一一记其名字,以供悼念而慰英魂,此擧大可供各姓家族会之效法。兹抄得该姓族谱中关于国殇题名之原文,照登如左:为国牺牲参加抗日青年统计表小引抗战军兴。擧国动员。凡适龄壮丁。皆须入伍。吾族入伍者三十九名。其中十二名乃旅菲族众集资募人顶替者。又有嘉录一名。乃粤省逃军。与某妇同居。亦应征入伍者。又有少患白痴之修文贤一名

  • 文章抗战期间鲁青敌后工作回忆(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姜成章 劉光華  出版时间:1996-12-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人物回忆 敌后工作

    宣导救国爱民,消除以往的习性。这件事情上报中央,传令嘉奖。以后我回到即墨,老百姓把我当作救星看待,受到地方人士的礼遇,无条件协助工作,凡有要求,无不应命。抗战期间,我在即墨工作的时间最久,人员和电台都掩护得很好,安全无虞。收编土匪是主要的助因。游击战斗对日抗战期间,除了敌后情报工作之外,大部份时间,是在崂山地区从事游击战,牵制敌人,削弱其侵略行动及力量,也就是消耗战,利用有利的民心和地形,与日军长期周旋,使其疲于奔命。因此,日军对于抗日游击队十分恼火,有多次

  • 文章谈包著「抗日时期东南敌后」㈢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76期  作者:凌紹祖 出版时间:1975-08-10
    关键字:抗日时期东南敌后 日据时期 阅读感悟 包明叔

    包著以新江蘇報之播遷爲經,以當時所經各地之山川,人物,風俗,人情,敵我情况爲緯,包羅萬象。此書文筆簡練優美,以極短之文字就能描述出一切錯綜複雜的事物情景。如將其文擇出其中的每一段,都是一篇好文章。如第二十二頁「第一次上海行」一節中,寫拜訪韓止老的經過。對海安鎭及止老住宅的情景,止老當時的生活起居,止老不減靑年志士的敵愾同仇,均躍然於紙上,而所用並未超過五百字。二十三頁寫戰後的長江,二十四頁寫戰後的上海港口,二十五頁寫南通淪陷的經過,都能以極簡短的文字而使...

  • 文章谈包著「抗日时期东南敌后」㈣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77期  作者:凌紹祖 出版时间:1975-10-10
    关键字:抗日时期东南敌后 阅读感悟 日据时期 仙女庙

    包先生對陳泰運初見面的一段,對陳印象的描寫,在原書第三五四頁,有「……他的塊頭很大,約四十上下年齡,貴州人,一副蟹殻臉。嘴大齒齊,兩眼有雄雌,一隻有威光,一隻有秀氣,……」僅僅四十個字即將陳泰運的形容態度描寫得刻劃入微。這四十個字所刻劃出來的陳泰運,要比一位名人像畫家所速」寫出來的還要眞實與生動。第三五五頁「介紹一段史料」,寫勝利後陳逆公博在蘇州高等法院受審的一段,也極爲生動,並且眞實,因爲當時我也是應邀旁聽親自所見,親耳所聞之人。至於他寫風景的部份,如...

  • 文章南洋華僑支持抗戰之史實每月捐輸義款 又助後方運輸 閩籍居領導地位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2期  作者:志澄  出版时间:1968-06-10
    关键字: 华侨 抗日战争 捐款 敌后战争 史料记载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發生,我國全面對日抗戰。海外華僑憂憤同深,一致奮起,輸財助軍,如火如荼!爲求整齊步伐,一九三八(民國廿七年)十月十日,全南洋各地僑團代表,齊集新加坡,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討論籌款之一致辦法,並選擧新加坡陳嘉庚(福建同安人)爲主席,荷屬南洋莊西言(福建南靖人),菲律賓李淸泉(福建晉江人),爲副主席,切實聯繫,通力合作,頗收指臂之效。其所募之款,就民國廿八年、廿九年、三十年,中馬滙率以叻幣十五元折合國幣壹佰...

  • 文章『中国抗日敌后战场』读后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3期  作者:秦臺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中国抗日敌后战场》 一弓 秦台生 抗日战争 国共两党

    笔者有幸拜读了一弓先生《中国抗日敌后战场》一书。根据作者行文(语言习惯)及所引资料(黄玉山先生日记和王公屿先生纪念集等),可以肯定作者应为长期旅居外地的丰县人。许多抗战史实以丰县为主导,应为”县事钓沈“;书中人物亦多有丰籍人士,应为”丰人行谊“;该书澄清了读者许多认识误区,视为学术研究,亦无不可。基于上述,本文投给了《丰县文献》。人们曾长期受意识型态的宣传教育,形成了固定的思惟定式:国民党不抵抗,消极抗战。读完该书,似觉”豁然开朗“。笔者无意涉及国共两党

  • 文章回忆应山八年敌后抗战事蹟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2期  作者:馮開洲  出版时间:1987-01-10
    关键字: 应山县 抗日战争 应山县人物 敌后抗战

    控制襄花与桐柏山我军之大据点!寨上日寇,经常至附近各鄕市鎭赶热集,并不定时下山巡查打掳,而**乘隙渗透、宣传、组织,企图造成有日军即有匪之据点!应山全县在此情形下,经过五位县长,在第一任县长时,我是私塾学生,自县府播迁浆溪店后,前往继续学业,之后甄选鄂三区地方行政干部训练班受训结业,曾任第五任县长警衞排长,对五位县长之作人处事的点滴,我大意记忆甚详,其中不少可耻、可惜、可恨、可歌、可泣之事,总书其经过,可以说是应山人踞敌后八年抗战之史页,兹谨述于后:张铎

  • 文章抗战敌后工作回忆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8期  作者:陸震廷 出版时间:1973-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松江 敌后工作 青年团 结婚 外祖母逝世

    从民国三十一年初开始,一直到抗战胜利为止,在这三年多的时间中,除了抗战胜利前二个多月,笔者奉命到皖南屯溪述职外,其他时间大都在故鄕从事抗日敌后工作,发展三民主义靑年团组织。在工作期间,笔者一直以敎育工作为掩护,这中间,除了和友人合作创办培德小学外,并先后在伪县中,伪省中,西渡小学以及私立茸光中学,私立达义中学等学校执敎。此外,并在假期创办培德义务补习班,敎育失学靑年和为在学靑年补习,并在这中间吸收靑年团工作同志。在文化事业方面,成立了靑声文艺研究社,由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