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史料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日史话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8期  作者:莊月江 出版时间:2008-08-10
    关键字: 衢州空军站 战争实况 抗日史料

    笔者多年来一直关注一九四二年四月十八日〈杜立德行动〉和衢州百姓救护美军B-25飞行员的史料。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二日下午,笔者与衢州市委宣传部吴德生、毕茗二位专程去空军第十三总站遗址寻访了一番,希望找到一些历史遗存。经过当地居民的指点,我们终于在长满杂树乱草、藤蔓没膝的小山坡上,找到了一些断垣残壁和两幢比较完整的小洋房。这两幢小洋房的门窗已经破烂,但饰有灰幕的屋顶和青砖勾缝的墙体仍然完好,西洋式建筑的风采依旧。尤为令人兴奋的是,我们找还到了那个曾经被美国

  • 文章湖南雄鬼胡轮参加台胞抗日行列大义凛然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5-01-15
    关键字: 胡伦 抗日英雄 台湾抗日战役史 抗日史料

    台湾与大陆血肉一脉相连的民族情感。台湾史蹟源流硏究会,每年在其会友年会上,都会公布若干珍贵的抗日史料,特别是一些未曾留下详细史料抗日烈士,而今年所公布的「湖南雄鬼」——胡轮,是较罕见的一位,因他的籍贯又是湖南人,更增加其史料的可贵。胡轮的抗日史实,是发生在八十九年前的淸甲午之役后的第二年,即淸廷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引起台湾同胞的全面抗御,胡轮本可以藉驻守撤守的机会返囘内陆,但他却大义凛然的投入抗日行列,更是显得突出与感人。胡轮的事蹟,正代表着诸多大陆在台志士,他们

  • 文章宛西民团抗日纪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陳舜德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宛西民团 领导人简介 抗日史料 战争实况

    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内而励精图治,外而吸收西方科学文明,国势日强,亟谋向外扩展。嗣以甲午,日俄两次战争获胜,骄横不可一世,必欲侵略我大陆,进而征服世界(田中义一奏折所陈)。抗日战争于焉爆发。「七七」事变后,南阳很快的接近战区。国军于应付强敌,自难兼顾后方治安,复以当时的自卫组织系统,中央命令专员区与各县者由行政专员及县长兼任司令,实际率兵之副司令一律由中央派定。此辈多属外籍人士,与地方情形,多不明了。平日是好官,一遇战乱辄束手无策。是以南阳十三县除镇,内

  • 文章河南省抗日英雄 高侠轩其人其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4期  作者:陶士君 出版时间:2003-10-01
    关键字: 高侠轩 人物生平 从军 战胜实况 抗日史料

    讲话说:「同进退」「共患难」获得全体的响应,高侠轩登高一呼,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很快招募了一千人,声势浩大,受到各方面重视,周旋于各军阀之间,高侠轩作事有原则,他说:「青年人要立志报效国家」,「军人要到前方杀敌御侮」。民国廿年(一九三一)九月十八日沈阳事变,日本军阀出兵侵占我东三省,东北军未抵抗撤退关内,引起舆论及民意的不满。廿二年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在张家口,宣布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总司令、方振武任副总令、吉鸿昌任前线总指挥

  • 文章回响篇 蒐集部份资料 有关胡文臣将军抗日史料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方矩成  出版时间:2005-12-01
    关键字: 胡文臣 抗日史料 连云港保卫战 学者观点

    张树庄鄕长在〈海州文献〉第一〇一期所撰〈读抗日烈士胡文臣将军随想〉一文,有关文中几个「弄不淸楚的问题」,谨就个人所获资料提供参考于后:一、关于保卫连云港的部队,据方荫堂(第八军)、吴克鹏(第五十七军)两位老兵指出:是第八军、三十三师及第五十七军等三支部队。至于他们和日军打过多少次仗,已不复记忆矣。二、胡文臣将军保卫连云港的战斗经过与在宿迁作战的情形,根据「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领录〉中记载:「……一九三八年春,日军在海空火力配合下侵犯

  • 文章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郭恒毅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史料记载 从军 服兵役

    作爲一個現代國家,需要具備很多條件,其中的一項,就是每一個男性國民,在靑年時代,只要是體格合於規定,就都有服兵役的義務。退役之後,列爲後備軍人,一旦國家面臨戰爭,就得應召再入伍,執干戈以衞社稷。可是我們中國,在從前一直實行的是「募兵制」,到了對日抗戰前夕的民國二十五年,才實施「兵役法」,改「募兵制」爲「徵兵制」。不過當時政府鑒於我國敎育落後,國家百廢待興,各項建設工作,都需要培育知識份子擔任,因此不得不在兵役法中規定:知識靑年可以免役或緩役。二十六年下半...

  • 文章南洋華僑支持抗戰之史實每月捐輸義款 又助後方運輸 閩籍居領導地位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2期  作者:志澄  出版时间:1968-06-10
    关键字: 华侨 抗日战争 捐款 敌后战争 史料记载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發生,我國全面對日抗戰。海外華僑憂憤同深,一致奮起,輸財助軍,如火如荼!爲求整齊步伐,一九三八(民國廿七年)十月十日,全南洋各地僑團代表,齊集新加坡,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討論籌款之一致辦法,並選擧新加坡陳嘉庚(福建同安人)爲主席,荷屬南洋莊西言(福建南靖人),菲律賓李淸泉(福建晉江人),爲副主席,切實聯繫,通力合作,頗收指臂之效。其所募之款,就民國廿八年、廿九年、三十年,中馬滙率以叻幣十五元折合國幣壹佰...

  • 文章抗戰期間教育廳資送青年前往後方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劉道元  出版时间:1984-09-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教育厅 资送青年 奔赴后方 史料考古

    高中毕业学生赴后方升学,已为沦陷区靑年所周知之事实,而敎育厅同人亦有办理此类事情的经验。同时中央十万靑年十万军是靑年运动,虽名为「军」,是抗日杀敌之意,实有异于一般国军。征诸当时事实经过及顺利成功,省府委员会之决定由敎育厅主办是有道理的。㈡登记与训练:时间记不淸楚了。省府决定响应此一运动大约是三十二年十二月间,山东靑年赴皖北登记集合期间是次年三四两月间,届时随登记随编队,随作行军训练。事先估计不会少于五百人,乃以两营的编制,征调各级军官,分配住地,准备粮秣被服

  • 文章青島抗戰憶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孫壽庭  出版时间:1985-12-20
    关键字: 青岛 抗日战争 人物回忆 游击战 军事史料

    抗日救国,就得不惜牺牲,但必须向敌人索取理想的代价。这种精神,就是侵略必败、抗战必胜的保证。鬼谷子说:「万人必死,横行天下。」单就鲁东而言,各游击部队,即达五万之众。鲁东如此,其他地区亦莫不如此。不过游击队在数量上虽占优势,但既是游击队,就必须运用游击战术。那就是不打硬仗,避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敌进则退,敌去我来,一切采取主动,选择最有利的时机行动,使敌人防不胜防,疲于奔命,穷于应付,这就是游击队求生存求发展的哲学。政府长期抗战的战略是:「策应

  • 文章高祖羔抗戰中罹難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期  作者:小兵 出版时间:1969-05-20
    关键字: 高祖羔 地方乡贤 抗日战争 史料记载

    邑人高祖羔君是靑城區高家尖人,早年曾入軍校第五期肄業,抗戰前任中國國民黨無錫縣黨部委員,廿六年冬無錫淪入敵軍,高氏在家鄕集中民間槍枝,組織游擊隊,保衞家鄕,廿七年江南挺進軍獨立支隊司令蔡潤祺奉命到陷區收編游雜部隊,時高部約計人槍四百有餘,受編爲蔡部第二大隊,高君被任支隊副司令,民國廿八年三月,江蘇省政府江南行署派蔡氏爲二區保安副司令兼保安第一團團長,高君調任該團中校副團長,轉輾於澄錫武虞等縣,協助縣府推行政令,廿八年四月,該團於常熟沙洲區與日軍作戰時,少...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