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学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前無錫鄉區校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7期  作者:振曄  出版时间:1992-01-20
    关键字: 校歌 匡村中学 洛社中学

    抗战前,无锡鄕区中小学自制的校歌中颇多质朴典雅,风格独具者。私立匡村中学校歌歌词是:「杨墅作芳邻,荒地广厦新,斩棘披荆费经营,西南阳山静,东北溪水深,风景清幽地自灵。学子莘莘,负笈担,门墙深深尽欣欣。快趁年青,师法匡衡,志心力学冀成名。」洛社中学校歌是:「惠山耸峙东南方,运河之水清且长,吾校乃是灵■鄕,洗砚池边起新厦,开利遗址辟操场,培养人才扬国光,学风崇朴实,习气戒虚张,万方桃李列门墙,前程进步永无疆。」胶南初中的校歌是:「风云久暗中华土,鸡鸣不已天欲

  • 文章抗戰前我蘇省立中等學校一覽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0期  出版时间:1975-12-20
    关键字: 抗战时期 江苏 中学 名单

    民国二十六年六月,我苏省立各中等学校,共计四十四所。分述如次:六月下旬,教育厅令调鎭江中学校长王骏声,囘厅任省督学,所遗鎭江中学校长之缺,另委沈亦珍接充。

  • 文章抗战时期的琼西联合中学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13期  作者:王煥 出版时间:1982-07-15
    关键字: 琼西联合中学 琼西中学 设立经过

    人心之沈毅,宴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沿海各县沦陷后,所有学校,除定安县中学迁往该县龙门鄕龙拔塘村复课外,余皆无形解体。迄民国三十年,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丘岳宋先生囘琼主政后,一面积极策划巩固抗战基地,一面关怀抗战敎育;于民国三十一年出巡西路时,深觉各县均无学校,无论沦陷区或避难内地的靑年,皆无机会接受敎育,失学者比比皆是,学子靑年前途,殊堪忧虑,乃饬由驻防白沙县的守备第二团团长王弼先生,会同各县县长筹备建校,王弼团长乃邀约澄迈县长王绍裕、临高县

  • 文章抗戰時期遷禹縣之學校對地方教育文化之影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9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3-09-30
    关键字: 禹县 学校 教育 搬迁 师范 中学

    十三帮(即禹县各药材商会馆),另师范附属小学迁禹县天宁寺。师范生原为公费,迁禹后先招收自费生一班,后亦改为公费。自二十七年秋起,至三十二年五月三日禹县沦陷为止,先后达七年之久。不过,按汲县师范先迁禹县十三帮,后又迁鎭平县石佛寺,不久又迁囘禹县城西顺店街,直至县城沦陷,学校才停办。但是汲师之迁禹,不但为禹县地方造就了许多师资,而附近各县亦受惠不少。二、省立汲县中学:校长袁汝骧(字俊卿),北平大学毕业。学生分男女两部,有高中也有初中,男生部在城内怀庆会馆,女生部

  • 文章忆抗战期间林葭蕃与晋江中学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8期  作者:金秀聰 出版时间:1988-05-01
    关键字: 晋江中学 设校复课 林葭蕃

    沿海各公私立大专院校暨高级中学,由福建省政府教育厅调查全省各县地方,可供利用的「公共」场所,紧急令达沿海各校,按指定地点悉数分向后方迁移,无论水陆交通险阻与山岚瘴气肆虐,但求避寇为患而维絃歌不辍。福建省晋江县省立晋江中学,在当地以学风淳朴著名,校长林葭蕃先生,系前国民政府林故主席子超公的族人,年轻有为,他本着百年树人的办学精神,以苦干、力行著称,所敦聘的各科教师,都是质优资深,而且热心教学,其阵容相当坚强,如:萨兆琛、罗保基、吴文良、林崇禧、李祖彝、邹允衡

  • 文章抗战时我就读的中学历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抗战中学回忆 联合中学 下均县投考 德功桥 录取榜单 返乡小住

    抗战时期,我就读的中学,初中是联中,高中是八高。这两所学校的来历,我在枣阳文献第十八期所载「『八高』创校原始历程与首届的枣阳学生」一文中,曾经提到过;那就是在一九三七年,也是常讲的:民国二十六年日本军阀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件,爆发我国全面抗战局面。很快的我国大部精华地区,悉被日军侵占,武汉也已弃守,湖北省政府播迁恩施。一九三八年的下半年,省主席为了全省学校,因逃难而停课解散,乃成立联合中学,校名订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简称「联中」;以公费待遇

  • 文章抗战时期的国立山西中学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4期  作者:丁士奇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国立山西中学 社会局势 学校概况

    丁士奇:台北縣板橋市陽明街二十九巷一弄二十二號二樓

  • 文章抗战时我就读的中学历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湖北省立联合中学 同学

    话说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日本军阀发动「七七」芦沟桥事件,爆发我国全面抗战局面,不及一年后的时光,我国大部精华地区,悉被日军侵占,武汉也已弃守;湖北省政府播迁恩施。主席陈诚将军,为了全省学校,因逃离而停课解散,乃成立联合中学校,校名定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简称「联中」;以公费待遇,军事管理,招收全省失学青年就读,时在一九三八年的下半年。在鄂北设立两所分校;一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郧阳分校,由原省立襄阳第五中学为基础,设于郧阳县城内,李国魁任分校主任

  • 文章抗日時期的寧波敎育㈡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2期  作者:▲汪煥章▼ 出版时间:1966-10-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战争教育 宁波中学介绍 校志

    定象初中 奉化初中 效实中学 正始初中鄞南初中 小学教育抗日时期,除鄞县联中外,宁波尙有定象联立初中、奉化初中、效实中学、正始初中和鄞南初中等五中学,略述如下:宁波六邑之中惟定海县,孤悬海中,在鄞奉等县未沦陷前,早已被日本海军占据,县境以内的敎育机关,由汉奸管理。民国卅一年二月象山又继鄞奉等县而被日军占据了。当时象山县长苏本善兼任定海县长。苏县长于退出象山城区,布置游击根据地后,注意到靑年的敎育问题;决定联合定海、象山二县,设立一个初级中学。聘请

  • 文章记抗战胜利时之定海中学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3期  作者:藹民 出版时间:1982-02-01
    关键字: 定海中学 孔庙 老师 水产教育 校长 纪念

    民国卅四年秋,昌国中学随日本投降而结束,定海各方嘱目重庆中央政府速派县长前来接收,以期使中学早日开学,时一切暂呈眞空状态。斯时有刘贤德、王声高、及许姓诸师,自吿奋勇借孔庙右侧一栋房屋中展开敎学。似不计学费,也不重考试等,管理并不严格,此种为敎育而敎育之精神,甚获社会人士之好评,惟誉之所至,毁也随之。有人背后评议诸师乘机混水摸鱼,私取校方公物云。此孔庙右侧之另一房屋,与台北大龙峒孔庙之明伦堂类似,仅借二三间空屋作为临时敎室,此屋于胜利后曾作阅览室,知识份子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