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剧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懷念「天香院主」——王天民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陳紹軒 陳紹淳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王天民 人物纪念 口述 戏剧

    陳紹軒口述陳紹淳音譯一九三〇年王天民榮獲「天香院主」稱號;二次赴京,榮獲「西京梅蘭芳」稱號。西安市人,生於一九一四年。(乳名天貴,藝名天民)富於才風,家貧,十六歲入易俗社,受藝於名老藝人陳雨農、趙傑民等。一九二六年嶄露頭角,一鳴驚人。唐李正風咏牡丹花云:「天香夜染衣,國色招酣酒」。白居易咏山石榴花十二韻詩云:「此時逢國色,何處憫天香」。天民天生的楊貴妃式的美、亭亭玉立、脈脈含情,面如滿月,胸現雙峯,有如貴妃出浴的雕像美。其甩袖、抖袖、舞袖、疊袖、水袖始終...

  • 文章欣見台中秦腔自樂班成長中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楊玉龍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秦腔 自乐班 戏剧 历史

    秦腔自樂班正式命名立萬,是民國七十二年的夏天,創始人有梁鳴岐、董安吉、馬冀野、羅瑞雲、李惠中、陳世斌、賈雲峰、劉文賢、樊慰生、辛崇生等鄕長,在當時苦無一適當場所,同鄕們乘賀梁鳴岐鄕兄新廈落成之便,在梁府三樓聚會時,大家曾提出關於場所有所討論,最後仍無法定案,因爲擇地的基本條件在地點要適中、場地要寬暢,還要不妨害左鄰右舍及附近的安寧。因顧慮到每次聚會總有三十人以上,諸如大家的飮食衞生問題,都要作週全的安排。我老妻當時看大家爲場地難覓而發愁時,即席毛遂自薦發...

  • 文章一折閒戲,兩路梆子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王根炎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戏剧 蒲州梆子 人物回忆

    在陕西,经营油盐酒店,杂货酱园的商家,晋南帮占了很大的比率,因而家鄕的戏曲也就跟着活跃起来,以西安而言,经常总有一两家戏园子,邀请名角登台献艺,大槪您还记得,「宁看存才把尻子摆,不看杨老六把胡子甩」。王存才,河南灵宝人,约生于清光緖八、九年,工花旦。河南西北部与晋南操同一方言,故而也都喜爱相同的戏剧—蒲州梆子。存才的剧艺,滴溜溜的眼,妩媚出神。微动的嘴唇,更显得泼辣,把一些相公娃看得直流涎水。跷工尤其扎实,「挂画」一折是代表作,表演时在桌子上放一条长板凳

  • 文章「梆子腔」綜述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5期  作者:揚璉  出版时间:1976-04-15
    关键字: 戏剧 梆子腔 秦腔 历史考究

    壹、前言戏剧乃由求神、酬神、娱神,进而成为自娱、娱人和负有「高台敎化」民众的综合文化活动之一;由眞人或者被操纵的傀儡,依循着传统规律和透过约定、俗成逐渐演化的新传统规律,先分由演者舞、助者和;继而方迳由演者既歌且舞、助者伴奏,希望统一运用和谐的声音(歌、谣或广义的台词、伴奏)与具韵律的动作(广义的舞踊),具体表演某一时、空间所发生的故事,使其形象化再度显现于对象——观众之前的行动。我国戏剧的演进,依时代而言:在隋、唐、五代早已有了科(动作、后又称「介

  • 文章憶王伯致彬公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安振明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人物回忆 人物纪念 戏剧 秦腔

    诚恳的可贵。也给我有着一种「诚实的信守」的启示。回忆前景,如在眼前,特记于此,以纪寿诞之盛。歌仔琴韵绕梁窗,宏扬文化复旧邦。文章艺事何足重,偏爱鄕音是秦腔。这是我多年前拟好的句子,准备在王伯九秩荣庆的时候献给他,因为这时候我们计画办一个秦腔研究社成立二十五周年和秦腔戏剧学会重新成立五周年的纪念晚会,来庆贺他老人家与秦腔剧团并寿。如今王伯弃我们而去,所以这个计画也就否决了。但是写的句子仍在,作为九十冥诞曁逝世三周年的献礼,还是可以的。所以录在我写王伯与秦腔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