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论述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話三伏天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陵叟  出版时间:1978-07-15
    关键字: 三伏天 节气 论述

    八月八日將是農曆立秋,按歲序,伏天已完,但臺灣地處亞熱帶,雖屆立秋,仍熱如伏天,故談伏。所謂三伏,大槪秦時始有,「古今事物考」說:「伏者何也,金熱伏藏之日也,四時代謝,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金代水,金畏火,故至庚日必伏,庚金也,自夏至第三庚爲初伏,第四庚爲中伏,立秋後初庚爲末伏,故謂之三伏,秦穆公始爲伏祠」,「漢郊祀志」也說:「六月伏日,周時無」,可知秦以前,仍未有三伏的。昔人每謂至不熱三伏熱,可見這一...

  • 文章解答孟子三不孝中,未言明之二不孝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0期  作者:郭振武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孟子 思想文化 学者论述

    」程伊川曰:「勤能致富,俭可却贫。」[2]凡以此勤俭方法,或正当职业,得来之钱财,而又能以恭敬之心,奉养父母,以现代人之共识,就是极孝之人。反转来说,不以「勤俭」方法,或正当职业赚钱,而以贪污、诈欺、窃盗、抢劫等非法行为,得来之钱财,即使以恭敬之心,奉养父母,也是大不孝。此外鄙对赵岐所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再补充两点如左:第一、曾子曰:「子从父之令,①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②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③虽无道,不失其天下;④诸侯有争臣五

  • 文章先秦究竟指那個時期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關關  出版时间:1989-08-01
    关键字: 先秦时期 释义 学者论述

    讀中國歷史時,我們都曉得有一個「先秦」時期。說「先秦是個時期,而不說是個「朝代」,大家當然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因為,「秦」才是朝代,「先秦」不過是先於「秦」朝的某一時期罷了。「先秦」一詞,最早見於「漢書·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金帛賜以招之。鷂是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等。是時,准南王亦好書,所招致率多浮辯。獻王所得書皆古先秦舊書:…。顔師古的...

  • 文章「鯉魚躍龍門」的起源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静之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典故 历史故事 学者论述

    一年一度的聯考又過了,許多人形容聯考如同鯉魚躍龍門一樣的困難。聽此言不由人想起龍門的一些往事。龍門位於山西、陝西間,黃河出峽之口,東岸是山西河津縣,西岸爲陝西韓城縣,中通黃河之水,兩山左右如門,故謂之龍門。黃河至龍門山始出峽而成廣川,驚濤駭浪,震動岸谷,景觀之奇,昔人曾與浙江潮、匡廬瀑、峨眉雪、洞庭月相提並論。龍門爲中國名勝之一,又名禹門口,相傳大禹開龍門山,使黃河從山中河道流出,由於西岸石壁峭立,所以河水流得很急,宛如狂風驟雨,奔流而下,「黃河之水天上...

  • 文章蒙古語文的歷史與發展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7、28期  作者:丁金生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蒙古语 历史发展 方言 学者论述

    最近在報刊上,時常讀到有關蒙古的文章,其中所介紹的是成吉思汗的武功,和他孫子忽必烈的事蹟,以及蒙古人開疆闢地的歷史,現在特來介紹蒙古的語文,因爲語文才是一個民族的命根;又何況蒙古文的演進還有一頁滄桑史。●蒙語的方言不少?蒙古同胞的語言,在型態上來說,是屬於膠著語型、複音節、單音調語言,在語族的歸屬而言,是屬於烏拉爾秦語族的阿爾秦語系的蒙古語。由於蒙古同胞也是一個源遠流長的民族,當然在語言方面也會因時代的演進,在語言上也有所變化。再加上蒙古同胞分佈的地區非...

  • 文章淺談曆書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86-01-15
    关键字: 风土习俗 历书 节气 学者论述

    曆書的作用在判别節候,記載時日,規定計算時間之標準。太古時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無曆之需要,惟人類逐漸進化,關係日益複雜。因此,必須有一計量時間之單位爲準繩,於是以一晝夜爲一日,是一般曆法之基本單位;以月球盈是爲一月,是太陰曆之基礎;以一寒暑爲一年,即太陽之基礎。「陽曆」又名「太陽曆」,係以地球繞行太陽一周爲一年,爲泰西各國所通用,又名「西曆」。我們自民國元年採用陽曆,又名「國曆」。和我國舊有之曆相對稱,又名「新曆」。「陰曆」又名「太陰曆」,係以...

  • 文章秦建帝國對於文化所産生的影響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楊亮功  出版时间:1980-07-15
    关键字: 秦帝国 文化影响 研究论述

    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由上所说,「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可知秦之焚书,并未收到澈底效果。各家学说,依然流行。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一尊孔子,此后中国学术思想始走上以儒家为中心的道路。(完)(本文选自东方杂志13卷第2期)

  • 文章極其典雅,何有鄙俗——關中方言詞管窺(續)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9期  作者:景爾强 景亞鸝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方言词 学者论述 关中地区

    有幸拙文《極其典雅,何有鄙俗—關中方言詞管窺》能在《陝西文獻》第八十八期上發表。嗣後獲息,不少鄕親閱後尙有鄕音親切之感。爲此,不揣冒昧,再擷取若干,以續前文,懇請不吝指正。腆,ㄊ一(忝),有遺忘義。這個義項一般字典裡已不易見到。但在關中方言詞裡却常常會應用到它,唯訛讀成ㄉ一(電)音。如說『久不見面,你的名字我腆住了』,『這個字,我一下腆住了,不認得』,等等。句中的『住』字是動詞『腆』(忘)的補語,表示遺忘動作的持續。『腆』字的這個用法,在古代字書裡却屢見...

  • 文章談談靈活多變的關中方言詞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景亞鸝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关中方言 词语 学者论述

    『秦中自古帝王州』,漢唐盛世的首都長安,八方輻湊,人文薈萃。作爲交流思想感情的語言,相應地有了充分的發展與應用,自亦是事理之常。流風遠被,關中地區時至今日的方言詞,不僅古樸典雅者多,靈活多變者亦復不少。今謹就其靈活多變談談千慮之一得,希望指正。瓦『ㄨ』,係建築材料,名詞。《正字通》:『瓦以覆屋蔽風雨』。但在關中方言詞裡可以讀去聲『ㄨ(娃)』,活用爲動詞,指在屋頂鋪瓦的行動。如說『把肩瓦好了』。這種鋪瓦的刀也叫『瓦刀』。這裡瓦仍係動詞作刀的定語。爲了和作名...

  • 文章新發現的兩首敦煌曲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2期  作者:黃永武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敦煌曲 史料考证 曲子词 学者论述

    敦煌寶藏裏,發現不少唐五代人詞曲的寫卷,對於詞的起源,與佛曲的音樂關係等,提供了許多明確的答案。新材料的出現,是硏究中國文學史上驚人的突破點,所以從敦煌寫卷問世以來,羅振玉、唐圭璋、王重民、任二北及饒宗頤、潘重規諸先生,均對敦煌曲子校釋訂補,有極大的興趣,也各有其貢獻。但是由於分藏倫敦、巴黎、列寧格勒的敦煌卷子,一直沒有詳盡的編目,所以諸家對敦煌曲子的採錄,也不容易有完備的本子。如倫敦的漢文寫卷,自來只編到斯坦因第六九八〇號爲止,諸家所錄曲子,眼界也限於...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