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塞北年景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期  作者:王家慧  出版时间:1972-01-15
    关键字: 塞北 家乡 风俗

    我的故鄕在塞北長城邊上,是一個沙漠圍繞着的小城市,抗戰初起那一年我隨母親由和暖的南京囘到冰天雪地的家鄕陝西楡林,雖僅只住了還不到一年的時間,但是那一個「年」却過得非常有意思,留給我永遠難忘的深刻印象,月是故鄕明,水是故鄕甜,也許是鄕土之情特別親切給我的感受吧!在家鄕,每逢舊曆臘月開始就進入濃厚的農曆新年氣氛中,家家戶戶都爲準備過年而日夜忙碌不堪,大家要忙各種豐富美味的吃食,因爲有許多吃的東西是要過年時才能吃到的,譬如像「如意豆」這樣菜,是用紅蘿蔔絲、豆芽...

  • 文章古豳陝西栒邑縣簡介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0期  作者:景凡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旬邑县 家乡概况 豳国

    栒邑位於咸陽市北部,和甘肅省正寧毗連,北依雕靈關和黃陵相望,東傍金鎖關和銅川,耀縣接壤,南合石門關和淳化同脈,汃水自東北而西南橫貫其中,古來是王者封土,兵家相爭重地,這裡構壑縱橫,山川壯麗,尤在秋季,攀登在高山峻嶺之上,慢步於汃水之濱或層林之中,彷彿置身於金色的大自然美景之中。古老的栒邑縣城,依山築成,泰塔凌空,汃水環繞,翠屛倒影,登高鳥瞰,但見東澗、西溪、汃河三水合襟於城南,迴環優美,婉若水中之舟,素有『舟翠』之美稱,當年明朝夫子文在中曾形象地描繪,『...

  • 文章九月寒衣末剪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田航  出版时间:1981-10-15
    关键字: 吊皮衣 家乡习俗

    抗戰前的大陸,每年進入九月,不論是窮家或富戶,多多少少總要添製幾件冬裝,爲什麼偏偏選在九月添製冬裝呢?這是有意義的:十月,向來講究爲鬼「送寒衣」,試看當年每到了十月初一這一天,大家小戶多在燒「銀筒」、燒「包袱」,這「銀筒」與「包袱」可都是紙糊的。銀筒裏盛的是金銀大箔疊成的元寶,包袱裏則盛的是一些紙剪的衣服,這風氣,倒是南方盛於北方。到北方,雖也多在九月裏添製冬裝,但一般多只是拆拆洗洗,皮衣服則是換換面子而巳。北方的天氣比南方涼得多,因之皮衣之盛行則遠過於...

  • 文章歳寒話臘八粥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8期  作者:愛華  出版时间:1982-01-15
    关键字: 腊八粥 家乡习俗

    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則是由佛敎而來。其起源的故事,是印度迦毗羅衞城主淨飯王之子釋迦牟尼,母摩耶夫人,生後七日,母死,賴姨母波闇波提撫育,十九歲納拘利城善覺王之女耶輸陀羅爲妃。二十九歲時偶乘車出遊,見衰病及死者,由是念及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盛陰八苦相逼,於是毅然捨棄王室尊榮而出家,於十二月八日夜半,乘馬潛出王城,入東方籃摩國剃髮爲沙門,然後前往王舍城邊阿蘭若林,就鬱陀羅伽仙求道,遂修習諸神之禪定,更正優樓頻螺村之畢鉢羅樹(佛於此處...

  • 文章清明佳節話鄉俗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5期  作者:仲天  出版时间:1971-04-15
    关键字: 家乡 清明 元宵节

    家鄕汧陽,是一個「地方百里」不足,人口八萬猶少的小縣,向不被人重視,甚至提起汧陽二字,好多人不大清楚在那里,必須說汧陽隴州,或是汧隴並稱,才能使人了然說一聲「你是西府的」。陝西人口頭上所說的「東府」「西府」,是指省東的舊日同州府十屬及省西的鳳翔府八屬各縣而言,亦稱「東路」「西路」。汧陽在鳳翔之西,隴縣之東,寳鷄之北,麟遊靈台之南,昔年隴海鐵路沒有修到寳鷄之前,這里是經鳳翔赴隴南必經的交通大道,境內五分之三爲山區,北境百里,山佔六七十里,最北一個市鎭叫高崖...

  • 文章杏北方夏天最佳的水果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李祥亭  出版时间:1982-07-15
    关键字: 家乡水果

    在水果中,杏與桃在北方各地都是最普遍的。過了長江以北,差不多每個村莊上都有杏樹。也都有桃樹。大戶人家更是種植杏園、桃園。其面積之大,山坡上就不必說了,連平地上也有好幾十畝。一般說來,杏樹與棗樹一樣,多是種在村前村後,或是房舍左右,甚至種在庭院裹的也有;只有桃園,才多半種得離村莊較遠些。爲什麼呢?這與樹齡有關,一棵桃樹,從育苗到長成要四年的時間,可是它長成之後,却只能結三季的果實,三季之後就老邁,不再結可吃的果了,因此,必須砍掉,異地再種,而杏樹不同,樹齡...

  • 文章鄕情瑣記(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9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家乡琐事 日本侵略 农耕 施肥

    行犂過來的土,把麥種蓋住就行了,②叫樣麥,僅由一人,左手抱著麥種盛具(如前之梭箕或外子)由右手在盛具中抓一把種子,往整理好的田地裏揚手撒去,這應該說是撒麥,但在習慣上都叫樣麥(樣爲借用同音字)樣麥要有眞本事,樣的好的,間隔距離非常均匀,樣不好:就是這裏一堆,那裏空著,就不像話了。③脚窩子,是要點技術的,前半爲略於樣麥同,也是一人抱著麥種盛具,在整理好的田地裏橫著跳走,很像在跳韻律舞,由右手揑些麥種,很適量的丢在由脚踩過的脚印內,長出來的麥苗,方方整整,畢...

  • 文章略述家鄕「陝西栒邑」的食品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4期  作者:文登秀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食品 风土习俗 家乡美食

    憶及家鄕菜和飯,讓我慢慢道端詳。重要主食爲小麥,另外輔佐以雜糧。提起雜糧種類多,包穀小米與高梁。牛肉泡饃鉸子宴,戲名遠播響噹噹。蒸碗酒席十三花,杯著交錯神采揚。出籠蒸饃熱騰騰,手趕麵條細又長。風乾掛麵富韌性,製作過程有文章。巧手來把飫麵洗,個中奧妙心中藏。可曾吃過釀皮手?滑溜細膩請客嚐。羊肉合洛熱呼呼,風味絕佳暖洋洋。自製涼粉最可口,涼粉魚兒更冰涼。豆腐豆花自家做,附帶還可喝豆漿。鍋盛儘管三寸厚,口感並不硬梆梆。各種包子齊出籠,地軟包子性屬涼。老遠听到叫...

  • 文章鄕情瑣記(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7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上坟扫墓 踏青登高 养蚕 蚕丝 家乡习俗

    在發文中,曾談過家鄕的年俗和二月會的情況,不妨仍依時序順延,繼續談些家鄕事故,以說明各地風俗習慣之異同點,好讓後生代的鄕親們,多瞭解些家鄕事物,一旦神州光復,家園重建時,也好有個適應的心理準備,謹分述之:壹、上蚊掃墓二月會過後,家家戶戶,都得收拾整理一番,踏平踩光的麥苗,必須經過施肥灌漑,才能繼續生長,之後就是準備上坟事項。家鄕的上坟掃墓,與今天所見者截然不同,無論是:時間、儀式、程序等等,都較現在所見的:隆重、嚴肅、有體制,時間律定爲淸明節前十天的頭一...

  • 文章家鄉諺語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0期  作者:文登秀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陕西 农业谚语 家乡回忆

    七十六年三月中旬,拜讀台灣日報副刊郭有文先生大作「北方諺語多親切。」我除了敬佩郭先生對諺語了解的深刻,以及描寫的細緻,讀起來格外親切感人外,同時也勾起了我淡淡的鄕思,四十多年來,能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或是與同鄕談及類似諺語的機會並不多。「樹葉落在樹底下,根葉還有想見時。」僅以記憶所及,將咱們家鄕—陝西的「農諺」以拋磚引玉的動機,提供幾則如下,就敎於各位鄕親先進之前:一、「正月二十五,黃風刮起土,喬麥壓壞股。」(股即幹也,喬麥、雜糧之一種,若扁豆大小、色黑、...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