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台湾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国璠先生谈台湾同胞溯源追根兼论陕西村渊源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郭淑敏  出版时间:1978-07-15
    关键字: 王国璠 台湾同胞 溯源 追根

    籍贯台湾的同胞,一般习惯上都以为自己的祖先来自福建省的漳州府、泉州府,或者是从广东省的嘉应州迁徙而来,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的执行秘书王国璠表示,这种说法并不尽然。王秘书说,除了山地同胞,台湾居民的「根」是来自大陆各地。他说,当郑成功擧著反淸复明的旗帜来到台湾时,其文武僚属,几乎有百分之卅,不属于闽、粤两地。譬如荷兰人所著「被遗误之台湾」一书的扉页上,画著郑氏戎骑临海的情景,众人的旁边就站立着一只骆驼。王国璠说,由此可鉴在复台的义师当中,就有蒙古同胞参与。而这

  • 文章秦腔與梆子腔漫談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5期  出版时间:1978-10-15
    关键字: 秦腔 梆子腔 台湾戏

    盛罢了。各地有各地之衍变,如山西梆子分蒲州梆子代州梆子等;直隶梆子,天津梆子,山东梆子,芜莱芜子,曹州梆子,沂水梆子;河南梆子分豫西梆子豫东梆子。其余各省梆子之名虽不显著,然川腔、滇腔、两广等省的戏,其原本都是脱胎于梆子腔的,只是日久,各省有了地域性的变化就是了。在二三百年以前,全国的戏,大致都是梆子腔的势力。就说台湾的本地戏,大部份也是由梆子腔衍来,所奏胡琴音节过门,仿佛秦腔胡胡,猛听简直不分;最妙的是陕西俗称秦腔戏为乱弹,台湾戏也有乱弹之称。

  • 文章打開省籍矛盾史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2期  作者:尹章義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台湾大选 省籍问题 地域观念

    每次公职和民意代表选举,省籍问题就像锣鼓阵中的唢呐一样,高亢、杂乱地喧嚣起来。今年三月选举第八任总统,国民党的台籍双雄李登辉、林洋港二人相持不下,某些主流派的国民党籍立委祭起「省籍纠结」的大帽子逼退非主流派;李登辉也以「同属台籍政治人物」为由劝退林洋港,而演出一场前所未见的高层次权力斗争。这场闹剧不仅让台湾人民眼界大开,不仅使惯于利用「省籍问题」火中取栗的民进党和新潮流系窃笑不已,也让当年极力提拔这些政客以消泯台湾的省籍隔阂,甚至以「台湾人」自居的蒋经国

  • 文章淸代陜藉人士出任台湾文官武将名录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6期  作者:李生輝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陕籍人士 台湾文官武将 岗位官员

    台湾古称琉球,欲稽其古,文献不足微也。依据淸朝续修台湾府志卷首封域:「海外苍茫岛屿,自古未有建郡县耶。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略澎湖三十六岛,至元末置巡司,而北港台湾,明洪武五年徙其居住,置漳泉间。明宣德间,太监王三保郑和舟下西洋,因风泊北,初称逋薮,继作倭巢。」嘉靖四十二年林寇道干乱边海,遣都督兪大猷逐林寇道干入台,侦知港道迂回不敢进,乃留偏师驻澎湖,时哨鹿耳门外,而林寇认台湾非久居之所。遂恣杀当地之土番,取膏血用以造舟,从台南安平鎭二鲲身隙间遁去占城,林

  • 文章淸代陜籍人士殉难台湾忠义轶事名录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6期  作者:李生輝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陕籍人士 史料考古 殉职台湾

    康熙六十年间(公元一七二一年)五月初四日,因原住台湾县东部罗门一带之前朝遗民朱一贵,因谋反淸复明之计,乃自立为王,煽动当地之民起而倡乱造反,首陷诸罗县(即今之嘉南地区)。当时之厦门之总兵杨嘉瑞,金门总兵陈龙等人即时商会剿台寇之事,时有前靖海将军水师提督施琅之子施世骠者,初以外委守备,因随父作战有功,后累官至水师提督,驻厦门,世骠闻变集诸将议曰:「台寇猖獗六七日,全郡俱陷,此非小贼也,今台湾数百艘船只逃入内地,脱有奸徒混迹,乘虚鼓煽,厦岛一摇,势不可制,咎

  • 文章清代陝甘仕臺武職人員續考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80-10-15
    关键字: 人物名录 职官 陕甘先贤 台湾历史 档案资料

    焦云:陕西楡林衞人,台湾北路营参将,出身行伍,康熙四十三年由台协中营游击升任,卒于官。罗万仓:陜甘宁夏衞人,台湾北路营参将,行伍出身,康熙五十八年由台湾鎭中营游击升任,六十年朱一贵案殉难。张永龙:陕西楡林衞人,台湾北路营参将,行伍出身,雍正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在任?魏进升:陕西蓝田县人,台湾北路营守备,行伍出身,康熙二十三年任,二十七年休致。李胜:陕西绥德州人,台湾北路营守备,将材出身,康熙二十七年任,三十一年升任江南江北营漕标右营游击。王郡:陕西乾州人

  • 文章臺胞抗戰血淚史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1期  作者:馬世弘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台湾抗战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清末海军 公车上书

    前言淸光緖二十一年(一八九五),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失去了台湾和澎湖。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八年抗战开始,至三十四年(一九四五),战争结束,中国战胜日本,台湾和澎湖复归中华民国怀抱。台湾受日人统治整整经过五十年的岁月,台湾同胞受尽日本人的压迫、欺凌、宰割、剥削、蹂躏、恐吓和虐待,多少灾难痛苦毕尝。台胞曾亦自动组织义军,不断反抗,中间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蹟,如今还深深印在人们的心灵上。由于中国的八年长期抗战,在蒋委员长英明领导之下,动员全国人

  • 文章臺胞抗戰血淚史(三)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馬世弘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林杞埔事件 台湾光复运动 玉井之役 雾社事件 日据时期 抗日

    。刘干与林启祯所领导的林杞埔抗日革命事蹟,后来得到一般人的重视;原因是刘干的抗日义举,与中国大陆上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偶然都在同一时期。若干台湾的史学家将刘干视为与中国革命相呼应的一个民族英雄,评该事件有「自侧面响应民族革命」的意义。林杞埔事件虽然失败,但在台湾的抗日历史上,也自有其相当的影响地位。其后在台湾的日本总督府方面,也承认「林杞埔事件,可视为其后相继而起的苗栗事件、六甲事件、西来庵事件等之前兆。」民国元年至四年,这四年之间,接连发生十几次的抗日事件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