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閒話國術憶一代大師三原高山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4期  作者:王哲文  出版时间:1976-01-15
    关键字: 传统文化 国术 武术

    中華國術第一屆世界觀摩及擂台邀請賽在台南市擧行,經過五天的角逐之後已於十月十八日圓滿閉幕。由嚴總統頒贈「術德兼修」扁額一方,其隆重熱烈的盛况可謂空前。以致引起筆者對故鄕國術與一代大師鷂子高山的緬懷,謹撰此文以饗同好。國術起源與演進國術起源甚古,溯自黃帝時代就有所創作,如角抵、射御、舞蹈、擊劍等技擊等;唐堯、虞舜、夏、商、周爲我國之黃金時代,文事武功光耀史丹,除將前人所創宏揚利用外,又創拳術、劍術、弓矢等,至於器械,則有刀槍、劍㦸、釵鎚、鈎釵等。爲了平定異...

  • 文章我国谈婚论嫁的传统仪则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83-01-15
    关键字: 婚嫁传统 风土习俗 传统文化

    校证的卅位耆宿的名单看来,这部书应是眞实的社会史料。中国的传统婚礼,是建筑在「六礼」的基础上。所谓六礼是:①纳釆—也就是「合婚」、「说媒」,先由媒人到男家求婚。②问名—相当于近代的「订婚」,俗称「小定」、「大定」、「换龙凤帖」等,主要仪文是双方交换正式年庚,效力等于现在订婚的证书,内容包括:男女生辰八字、双方的三代及主婚人姓名、荣衔、里居等。③纳吉—也叫「小聘」,指的是男家致送女家的订婚礼物。④纳征—即是「聘礼」或「过大礼」。男家依照论婚时所议定的财帛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續)——秦腔瑣記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4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秦腔 传统戏剧 演出排练 蝴蝶杯 剧本

    目前秦腔在衆多熱心同鄕推動下,每年均有幾場演出,能在經費不足、又無專人負責情形下,使秦腔藝術,繼續發揚,工作人員精神,令人感動,最近台北之秦腔劇團,利用假日排練劇目有,「趕坡」由常中蓉、王鶯華,分别飾演王寶釧、薛平貴。另有「殺狗勸妻」由井玉玲、姜瑪琍、張素琴擔任演出,「拾玉鐲」由葛德芬、夏文欣、周陸麟飾演、張瑞岐、石德印演「殺驛」,預定在七十五年元月在國立藝術館演出,秦腔劇團,演員陣容最強,工作人員最熱心,屆時將會有精彩的演出,盛況可期,凡我西北同鄕,及...

  • 文章中國武術與西北少林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王哲文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武术 少林 历史 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源于三秦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是我国传统文化两大主流之一的「武道」;或称「国粹」「国术」「技击」「武术」「把式」等等,总之皆我先民威武自强强国之术也,亦即文化之精华,民族奋斗之至宝。国术一词由来甚久,中央政府奠都南京之后于民国十七年成立中央国术舘时,原为「中国武术」,以后简称「国术」迄今。我国武术发源于三秦,成长在黄河流域,壮大威鎭四夷于汉唐时期;武术是搏击技术之发扬,为人类生存与自术生理之倾向,是其始与人类俱来。我国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昌明,可说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2期  作者:張秦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秦腔 民间艺术 传统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由民间曲调、歌谣变成舞台戏剧,流传至今数千年,秦腔发源西北,因民族发展之源流关系,是由北而南演变发展,随各地民俗之不同,唱工、音乐、化妆、行头,均有很大之变化,各省、各地方,就连台湾算起都不一样,以前多少出名艺人之起伏,都说明了戏剧随着时代在改变,所以从事戏剧工作者,不必怕变,也不要怕改,最重要的是推广发扬。大陆地区秦腔腔调都有改变,文武场操作也改进,但为大众所极端爱好的却都沿袭下来,保持传统,推陈出新,是应要硏究的,在台

  • 文章中华传统文艺最丰富的资料库秦腔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菊農  出版时间:1987-01-25
    关键字: 戏曲 秦腔 传统文化

    「秦腔」是形成國劇的主流之一,由於這個戲裡,極其活潑,傳播甚廣,因而有人論「秦腔」始於秦始皇之前,並引述約於秦始皇十年(公元前二三七年)前的李斯「諫逐客書」曰:『夫擊甕叩缶,彈箏摶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眞秦之聲也。鄭衞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叩缶擊甕而就鄭衞,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這是說:秦始皇摒棄了叩缶擊甕之打瓦罐,彈箏摶髀之敲骨頭,與呼嗚嗚的歌聲,而取桑間濮上之音,以快意適觀而求聲色之娛,換句話說,那個時候,即...

  • 文章農民打瓜社 鑼鼓動天地 西安農民鼓樂迎賓 結構緊湊曲式複雜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5期  出版时间:1988-09-20
    关键字: 中国传统音乐学年会 大雁塔 《打瓜社》 西安鼓乐 节庆传统

    一群到西安参加第五届中国传统音乐学年会的代表们,正步向陕西艺术硏究院的剧场去欣赏陕西打击乐学会的演出时的亲身经验。这一群摆阵迎宾的农民来自西安市著名的古蹟大雁塔附近的瓦胡同村。他们所演奏的音乐叫做「打瓜社」。西安地区素以保存了历史悠久的西安鼓乐闻名。狭义的西安鼓乐是指一种大型的吹打乐,用了多面的鼓、大大小小的锣、钹和旋律乐器如笛、笙、管、云锣等等;其结构庞大,曲式复杂。但是广义地说,西安鼓乐也包括了淸锣鼓(不用旋律乐器),打瓜社就是其一。打瓜社音乐每次

  • 文章新編隋唐歌舞劇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3期  作者:藝萌  出版时间:1997-10-30
    关键字: 《踏谣娘》 传统剧目 歌舞戏 史料考证

    踏谣娘 艺萌艺萌 祖织西安,一九三七年一月十一日生于南京。一级编剧。陕西省歌舞剧院艺委会委。员陕西省剧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陕西轻音乐学会理事,陕西延安文艺学会理事兼秘书长。述「歌舞剧有大面,拨头,踏谣娘,窟■子等戏。」「踏谣娘,生子随末,随末河内有人貌恋而嗜酒,常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其妻美色善歌为怨苦之辞。河朔演其曲而被之弦管。因写其妻之容,妻悲诉每摇顿其身,故号踏摇娘。近代忧人颇改其制度,非归旨也。」(《归唐书

  • 文章春聯和年畫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李文漢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春联 年画 年俗 传统文化

    民艺、贺年卡甚至风筝,所有关于春节艺品,以及往年画廊在春节前所举办的美术推向家庭等等,大家一齐来,推展成一个繁荣春节,发展观光,展现优良民俗,中国味特强的一个文化市埸。不祗要热烈推行,嗣后台湾的年节,更有一番传统文化的新气象。

  • 文章中國毛筆的歷史故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劉小薇  出版时间:1985-08-15
    关键字: 毛笔品种 毛笔别称 中华传统文化

    提起毛筆,中國人確實能自豪一番;看看今天享譽全球的中華墨寶,那一件不是歷代文人毛筆下創造出來的傑作?毛筆不但可以表現東方文化柔和的特色,更可以顯現出一種蒼勁剛健,屹立不屈的豪邁氣象,代表我中華民族爲一剛毅挺拔,永不衰竭的泱泱大國。談到中國筆的歷史,實在不能算短,它差不多是和中華文化並存,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時間了。今天中國人能在書畫方面達到如此登峯造極之境,毛筆的玉成之功,實是不能一筆抹殺的。要論中國筆的年齡,應該從中國有文字的開始追溯起,那就要從殷墟出...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