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经济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陝西省的石油工業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張力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经济发展 石油 工业 资源

    苏联或美国的石油工程师来华。然而这些建议无法付诸实现。因此中共中央基于「自力更生」的要求,曾在民国三十年的边区经济建设计画中,规定石油产量应比二十九年至少增产三倍以上。因此除继续利用旧有之井抽取石油冶炼外,由中共中央军委后勤部军工局于二十九年冬派淸华大学地学系地质组毕业的汪鹏,到延长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后于三十年至三十三年间在延长西南七里村一带新钻七1井、七2井、七3井,成绩甚佳,「一九五三年一年的产量,就相当于一九三五年以前十四年石油产量的总和。」一度攻克

  • 文章抗戰初期陜省財政的整理(二)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0期  作者:王德溥  出版时间:1975-01-15
    关键字: 财政 抗日战争 经济金融

    免职查办,风气为之丕变。至于筹画一笔钜款,不但为财政经济打算,确有其绝对需要,同时非如此办理,即求维持现状,亦势所难能。几经硏讨,惟有发行省公债一途。因此拟具发行公债两千万元,于三年届满,本利还淸的计画,陈明主席,提出省府委员会议讨论。当时各委员意见纷歧,不易集中;尤其注意于如何派销及偿还两点。我恐影响本案之成立及中央之核准,对此又不能具体语明。不得已仍由我保证绝不向地方人民派销,亦绝对如期偿还。加以主席帮助解说,表示信赖,始获通过;并推定五先生,偕同向中央

  • 文章閒話清代貨幣中的制錢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7期  作者:聞度朝  出版时间:1976-10-15
    关键字: 货币 经济 铜钱 流通制度

    「孔方兄」是昔時文人對於金錢的代名詞。究其實,它旣非金,也非銀,僅不過是充滿「銅臭氣」的制錢而已。因爲制錢是銅鑄的,其形外圓,中有方孔,自鳴淸高的文人避諱談「錢」這個「俗」字,所以錫以「孔方兄」這一雅號。今天,四十歲以下的人,看見過這種昔時流通的貨幣的,已經不多了,至於它的來源,則知道的就更少了。淸朝流通的貨幣,主要的是銀兩和銅錢,(咸豐三年才發行銀鈔,行使不久;以後又有官錢票,但均不及銀兩和銅錢流行時間長久。)可以說是屬於複本位制的一種。不過兩者之間並...

  • 文章戰後西安的機器棉紡織工業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馬登崧  出版时间:1977-04-15
    关键字: 棉纺织 机器 工业发展 经济发展

    棉花是人類利用最早,用量較多,用途很廣的植物纖維。自從一七九三年美國人惠特尼發明軋棉機後,棉花的加工製造,更加突飛猛進。其消費量佔纖維總量一半以上,人類衣服現仍多使用棉花,故棉有纖維之王的美譽。其他纖維如羊毛、亞麻、大麻、生絲及人造纖維等,都瞠乎其後,無法比擬。世界棉花的分佈,範圍甚廣,遍及七十餘國,但主要產區仍集中於少數國家,以美國、蘇聯、中國、印度、巴西及阿聯所產者超過世界總產量七〇%以上。棉紡織工業爲民生工業之一,無論工業先進國家或開發國家中都有該...

  • 文章抗戰期間陝南黎坪墾區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7期  作者:汪楷民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陕南黎坪 农林开垦 羌人 农林经济

    开垦,视其经济情况,予以援助;贫困者,给予给养费每口每月新法币一五〇元。此外,贷给房屋费、耕牛费、种籽费等,耕地分新开垦与复耕两种,一是还鄕垦户,都是沿山路边的平坡地上找自己的土地复耕,只贷予开垦费;新移进的垦民,则指定森林地开垦,贷给开垦、房屋、耕牛、种籽等费。黎坪山区交通困难,加以战时汇兑不便,重庆农林部汇款,常迟达半年之久,新垦户到垦区马上就是面对吃的问题,非立即解决不可,不得已由作者用变通办法,开私人便条向老垦户赊取杂粮(有时亦借种籽),等到重庆汇款

  • 文章西北行前言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7、28期  作者:金惠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边疆地区 行政区划 资源情况 经济发展

    本文作者金惠先生浙江省温州人。出身大夏大學。曾任縣長、教授、省府顧問、黨政考核委員及政務考核委員等職。在西北多年,著作豐富,享譽士林。本文錄自金氏所著「西北行」一書。該書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圖文並茂,甚為暢銷。民國七十四年一月再版。——編者

  • 文章正是騰越時(陕西對外經貿綜述)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1期  作者:榮濤 志榮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陕西对外经贸 出口商品结构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技术引进 技改设备进口

    陕西曾是中国的京畿之地,对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选在二千一百多年前,汉长安(今西安)通过海上交通,同日本、朝鲜、柬埔寨、泰国等国家有人员往来和商业交换关系。公元前一三八年,以西安为起点的驰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揭开了人类历史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章。「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等诗句,就描绘了这条丝绸之路上富有画意、令人神往的风光。如今,改革开放以来的陕西,作为内陆省份的外贸新兴口岸,正在更高的层次上重振古昔的雄风。陕西跨越三个气候带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