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史料共返回1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周秦漢唐何其多——歷史上重複出現的朝代和國名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9期  作者:葉蒙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朝代 国名 “汉” 史料

    因爲中國歷史年代久遠,國名衆多,加上皇帝的年號五花八門,經常讓人有無所適從之感。例如「周」有東周、西周、北周、後周,連淸初吳三桂也自稱周帝,類似情形不勝枚舉,常讓讀史者一頭霧水。本文針對這一複雜現象做了淸晰而有條理的說明,讀完之後,相信會有較具體而完整的槪念。

  • 文章江山憶長安馬嵬楊貴妃時代的離亂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齊濟  出版时间:1987-01-25
    关键字: 历史 杨贵妃 史料

    壹、李唐王朝盛極而衰唐太宗李世民(六二七~六四九年),文治武功,均極顯赫,心胸豁達,類似漢高,英勇神武,形同魏祖,政績幾及成康,除亂可比湯武,居安而思危,勵精而圖治。帝京篇有云:「予以萬機之暇,游息藝文,觀列代之皇王,考當時之行事,軒昊舜禹之上,信無間熟矣。至於秦皇周穆漢武魏明,窮侈極麗,征稅殫於宇宙,轍迹徧於天下,九州無以稱其求,江海不能瞻其欲,發亡顚沛,不亦宜乎?予進蹤百王之末,馳心千載以下,慷慨懷古,相彼哲人,庶以堯舜之風,蕩秦漢之弊,用咸英之曲,...

  • 文章新校重訂兩漢華陰楊族名賢碑銘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8-07-15
    关键字: 华阴杨族 碑铭 史料

    玆爲便利陜籍同胞,特別是華陰楊族仕女,參究硏討「鄕土」之人文發展起見,用特謹將個人歷來厲行閱讀所錄存之那幾種關於兩漢華陰楊族某些名賢的碑銘篇章,悉予新校重訂,而成此小文。尙祈四海方家,不吝惠賜指正。至於此文所收之碑銘,合計還只有九篇;且皆分別見於:①蔡中郞集(民國四十八年十二月,台北新興書局縮印出版。自後篇稱「蔡集」)與②金石萃編(民國五十三年七月,台北國風出版社縮印出版。自後簡稱「萃編」)。各篇原無㸃逗,今則由余補加。同時,本「文」所採取之排比方法,實...

  • 文章挖李自成祖墳——米脂縣令死裡逃生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6期  作者:谷少游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李自成 边大绶 史料考古 盗墓

    縣令邊大綬的密呈明崇禎年間流寇李自成倡亂,自稱闖王,流竄四方,打家刧舍,殺人放火,無辜民衆受害至慘。當時,任職陝西省延安府米脂縣李自成原籍的縣令邊大綬,爲了平息全國老百姓的憤怒,獻計挖掘闖賊李自成的祖墳,以示懲罰。邊大綬的提議經上級批准之後,邊大綬便親率役卒前往李自成家的祖墳,實行挖掘,並剖棺焚屍。不料後來邊大綬竟被李闖部屬捕獲,押解徒步行走數百里,被因三旬,最後卻神奇的脫險,本文便是記載邊大綬從獻計掘墓到被俘以至逃離虎口的傳奇故事。明崇禎十四年(公元一...

  • 文章古代宮廷元旦特殊儀注考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倪搏九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元旦 庆典 史料 宫廷

    正月一日,爲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古人也稱之爲「三始」。這一天,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朝野騰歡,普天同慶,歷代宮廷民間,都有五光十色的風俗儀注,來歡迎這一年一度的新歲之首。翻開各朝史書中的禮樂志一看,實在是光怪陸離,不勝枚舉。自從民國肇興,帝制推翻以後,曆法改新制,舊時新正元旦,改爲春節,提前一月,早過新年。雖然國家典章制度如此,不由人民不遵,但是在這種新舊遞嬗的過渡時期中,終不免對於舊年時生依依眷戀之感。其所以使人不能忘情者,倒不是元旦這...

  • 文章眞幻之間談——輞川圖中的建築(選載)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漢寶德  出版时间:1987-08-01
    关键字: 建筑 史料考古 档案资料 辋川图

    漢德寳先生爲著名建築學者,曾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現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並在台大土木硏究所擔任敎職,著有「生活的觸擊」、「爲建築看相」等書。本文由一專業學者的態度出發,討論郭忠恕摹本的輞川圖之建築,與王維的輞川詩參看,提出輞川圖中的建築乃是眞實與想像的結合,並肯定我國古代繪畫在建築史上的價値。(原中央日報編者)

  • 文章從長安古跡得到的啓示與困惑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李靜  出版时间:1987-01-25
    关键字: 名胜古迹 长安 史料考古

    白居易新豐折臂翁的啓示長安東區古蹟新豐,位於臨潼縣城東北,原是唐朝新豐縣制的所在地,現爲臨潼縣的新豐鎭。二千多年前,劉邦擊敗項羽,獲得天下建都長安,爲思念家鄕,聽聞鄕音,乃遷泗上豐,沛父老於此,同時也是項羽入關滅秦的屯兵之地。史記上說:「當項羽陳兵新豐、鴻門,卽西屠咸陽殺公子嬰,火燒秦宮,三月不熄」。唐朝詩人白居易,所寫的新豐折臂翁長詩,就是以新豐一個折臂的老人口述,描寫唐朝天寳年間,靑年人過慣了太平盛世,無憂無愁的安適富足生活,而對戰爭的恐怖,一聽說政...

  • 文章我國漢代瓦當文與塼文藝術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1期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史料考古 瓦当 历史

    磚、瓦自古以來一直作爲建築材料,係瓦質的建築材料,由於土質和燃燒程度的關係,中國的磚瓦大都是灰黑色。由於我國先人在磚、瓦上作了許多花紋、圖案與文字,使得我國的磚瓦不但在建築史上、書法史上、繪畫史上,以及風俗史上的資料,都有其硏究的價値。據考古學者的硏究,磚比瓦類的使用要晚些,直到在戰國時代的遺址中才發現磚的使用,至止漢代,從許多遺物中證明它曾廣泛地被使用於墓室建築之用,前漢的文獻中把磚稱爲「瓴甓」,也有人寫成「令甓」或「令壁」、「令辟」、「靈壁」。最古的...

  • 文章姓氏溯源及演進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学术研究 姓氏 史料考古

    我們的姓氏制度,起源於秦漢時代,以父系爲中心,人人平等,每人一姓,姓氏之稱,合而爲一。以姓表血統,而示女系;代表宗族,而示男系,男爲氏,女稱系。如伯姫、季姫、孟姜……這些都是姓。中國人平常初次見面時,首先問「貴姓」?再問「貴處那裡」?這是我們重視宗親血緣關係與同鄕地緣關係的一種由衷表示。目前國人仍保持同姓不婚的習俗,這是基於母系社會長期經驗中所體認出來遺傳之理。重視同宗同鄕的關係,爲我國固有社會的優良傳統。同宗是血緣關係,同鄕則爲地緣關係。本省同胞的祖先...

  • 文章兵馬俑守護何人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中國時報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兵马俑 史料考证

    考古學家聲稱是宣后墓前古蹟中共官方堅持是始皇陵寢陪葬

共115条记录 1/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