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江湖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東引黃花魚汛

    来源期刊:《闽聲》 第43期  出版时间:1971-03-31
    关键字: 江湖 唱腔 立夏 习性

    场面方面也非常复杂,文场称为「软爿」,武场称「硬爿」。全场七人,称为「七条椅」。「软爿」三人,上把一人,兼司京胡、二胡、哨呐;下把一人,兼司笛、月琴、柳胡、小钹;絃鼓一人,兼司头管、三弦、大钹、堂鼓;另设副鼓一人,是文场的帮手。「硬爿」三人是鼓板一人,大锣一人兼司梆子板、鱼鼓、淸水磬。闽剧的腔调有四称,就是江湖、飏歌、逗腔、小调。江湖是一种徒歌帮腔的形式,具有阳腔的色彩。飏歌是一种小调,淸代乾嘉年间流行于江苏扬州一带,后来因为南台辟为商埠,扬州人挟技南下

  • 文章細説閩劇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68期  作者:陳明鏘 出版时间:1993-08-31
    关键字: 闽剧 平讲班 福州方言土语 江湖 江湖

    、「小调」。其特点是方言俚句尽可入曲,口语化、大众化容易为一般群众所接受。演出时有帮腔、有插白、有滚唱。曲调多为牌子音乐、冠以曲牌名,如《赏花》、《花鼓》、《孝顺歌》等二十多支。剧目原本无多,后袭提线木偶本子如《破地狱》、《西游记》、《包公案》等传统剧目,并移植了江湖班、徽班的剧本,加上以地方故事新创作了《和尙讨亲》、《红裙记》、《苏百万讨亲》等剧目,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剧目才逐渐增多。主要艺人有仕梅、宝发、朗朗、培官等,班名有「旧宝发」、「旧仕梅」、「群乐天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