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贸易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去国廿六载现已退休•拟返国定居叶落归根 旅德乡亲黎本眞•读闽园倍感亲切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5期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黎本真 德国 贸易 收藏家

    置产的人反而认为这是一项负担,事实上有房子的人,不仅房地不可能增値,相反的还会「减値」,原因是各种花费太多,置产后十年、八年要遵照政府规定修缮如新,才能自住或出租,加上各种税捐、房租又不能任意调整,因此有房子的人就愈来愈少了,租屋公司成了普遍的行业。他又说,德国人的社会福利也做得很好,全民保险制度下,看病不需要自己付钱,退休以后不分公私机构,一律都有养老金。大家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工作都很积极。黎本真谈到中德贸易,他说,台湾产品销德不多,原因是我们的品质

  • 文章漫話福州方言(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9期  作者:李如龍 出版时间:1991-11-30
    关键字: 福州 方言 五口通商 贸易

    福州方言与外国语的交流位于闽江口的福州的兴起就与造船和海运相关。三国时孙吴就在侯官设有典船校尉,在温麻(今霞浦)建有船屯,并派员到夷洲(今台湾)亶洲(今吕宋)探险。王审知治闽后,福州港进一步开发,与东洋、南洋有了贸易往来。莆田人蔡襄任福州太守时就有「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的记载。明代郑和下西洋多次在长乐太平港造船备航,不久泉州市舶司移设福州,这里成了朝廷指定的外贸主要港口之一。经过明淸的闭关,首先打开的五口通商口岸也有福州。在福州海外交通

  • 文章家鄉經建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53期  出版时间:1992-03-31
    关键字: 鼓山 莆田酵母 安平桥 武夷贸易 南平交通

    宽七米0建成后将接通回龙到长汀、武平,使上杭通往江西、广东的里程缩短五十公里武夷贸易观光恳谈会具有中外驰名,风景秀丽的武夷山旅游区将于四月十日至十三日在南平举行台湾同胞闽北投资贸易、旅游观光恳谈会。恳谈会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沟通闽北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之联系。旅游期间来宾除住宿费自理外,在南平的短程车辆,膳食,武夷山导游费用悉由主办单位负担。福州市台湾事务办公室接受南平地区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委托,竭诚邀请旅台福州同鄕光临参加,如有应邀请向南平市人民路30号严孔仁先生

  • 文章结合理论与实务的闽籍企业家王作彦先生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6期  作者:雷嘯風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王作彦 闽籍企业家 余丰贸易公司

    的年纪,与唯一的兄长,含泪告别了福建家乡。王先生在家乡仅读毕流芳小学及剑平中学,离开家乡虽历经异地漂泊风霜之苦,但来台后仍在艰辛的环境下,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了高等教育。「事业之起步是艰辛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论从事任何行业,理论与实务必须互相配合,要从基础做起。」王先生以平实的口吻道出了他创业的经验和办事的原则;民国四十五年至五十年间,王先生创立了余丰贸易公司,经营薄荷、香茅油等香料外销;五十年起开始经营檀香木及其附属品之内外销。并且在五十四年间曾赴

  • 文章泉州城門外名橋——順濟橋、笋江橋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22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77-03-01
    关键字: 海外贸易 罗城 鲤城 顺济桥 笋江桥

    五代时,留从效统治泉州,为发展海外贸易,把泉州(晋江)城原有四个「子城」拓展扩建为七个城门。称为罗城,以适应国际通商。(泉州为最早的东方名港)泉州城后来称为「鲤城」。泉州城南临晋江,江在德济门外的西方由东、西二溪流会合而称晋江。城西临笋江。因此在城门外有溪、江河流阻隔城外交通之处必须造桥。泉州城门外在宋代建造名桥有笋江桥和顺济桥二座,斯时在建筑工程上之卓越,名闻天下。顺济桥在晋江城德济门外,横跨晋江,宋嘉定四年(一二一一年)建,长一百五十余丈,三十一

  • 文章旅菲許寶强鄉親返國 在高市經營日祺公司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8期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许宝强 堪舆之学 日祺企业 贸易 王和声

    □晋江杂志驻南区采访编辑郭健斌报导□旅菲许宝强鄕亲,擅堪舆之学,近期返国在高雄市与友人合创日祺企业有限公司,自任总经理,其在菲律宾及香港也有贸易关系企业,晋江杂志社王和声社长特致电祝贺。

  • 文章古代的晉江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84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贸易 龙眼 第二威尼斯 木雕 泉南佛国

    晋江(旧称泉州)。在历史上一千多年前,唐朝时代极尽煊赫繁荣,闻名天下的国际贸易大港,昔日千百帆舟竞渡,天下万商云集,商业发达最早,与广州,扬州并列为当时中国对外三大贸易港。至南宋,元朝时代,晋江的海外贸易达到顚峰兴盛时期,(泉州四大名桥,都是在宋朝建造,其中二座名桥(顺济桥又名新桥,笋江桥又浮桥)都建筑在晋江干支流一。可见海运发达,而建大桥发展陆运交通,当时无空运,能有海陆发达的港口府城,仅有晋江尙胜过广州及扬州,当时从泉州港输出亚洲的数十个国家,以至

  • 文章營造金同廈繁榮海域共圓大同安夢

    来源期刊:《同安》 第123期  作者:黃德全 出版时间:2013-11-01
    关键字: 同安 同乡会 联谊大会 自由贸易 传统文化

    失去和平自身难保,如何关心下一代?自家相打还互称英雄岛,竟然是自家英雄打自家。令金同厦共同祖先搥心肝!海内外大同安人,应集思广益共同守护和平,营造金同厦繁荣海域,造福地区,才是真英雄!二〇〇八年,翔安世界金门日,厦金交流合作研讨会,笔者曾发表文章,希望在大嶝与金门间,填海造陆建一有机场与码头之商业科技岛,使两岸距离更近,和平大桥不建而自建其中,随后平潭一天赚一个亿,积极建设招商引资,上海最近也高喊自由贸易区,竞争力大增,深受各界瞩目,幸好大小嶝之间已积极填土

  • 文章昔时泉州与新加坡贸易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作者:鄭文輝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新加坡 华人 海上交通 龙牙门 泉州贸易

    华人到新加坡经商与拓荒为时已久,在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之前四百年,就有福建泉州与新加坡的贸易记载,在元朝末年汪大渊所著的「岛夷志略」一书中,曾提到当时泉州与新加坡通商贸易的情形。中国元朝时代,海上交通频繁,与南洋羣岛贸易发逹,且在泉州、上海、澉浦、温州、广州、杭州、庆元设置有七个市舶司,所以通南海贸易,使臣往来不绝。在这其间,泉州与新加坡的贸易很繁盛,而泉州人也开始在新加坡居留下来,这是中国人在新加坡开始居住的最早记录。据汪大渊于一三四九年来新加坡返国后著

  • 文章福建省貿促會陶瓷行業訪問團抵台台北市閩南、南安、德化各同鄉會聯合歡宴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8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福建省贸易促进会 陶瓷行业 闽台交流 访台名录 同乡联谊

    本刊讯)福建省贸易促进会陶瓷行业访问团应台湾区装饰陶瓷同业公会彭天生理事长邀请,一行十人(名录附后)由泉州市副市长李天乙率领,于二〇〇〇年十二月十四日抵台访问,该团于十六日拜访台北市闽南同乡会,该会理事长施宪章特邀集理监事予以盛大欢迎,在茶会中,宾主双方互相介绍认识。旋由施理事长致词介绍乡会状况及旅台乡亲因关怀家乡建设,对于来自乡里之访问团体,无不竭诚欢迎,泉州市李天乙副市长及南安市陈庆宗市长……诸贵宾亦先后起立致词就闽南各县市当前经贸发达,社会繁荣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