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建筑共返回3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海哥”——一位在建筑界享有盛名的闽籍建筑师沈祖海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5期  作者:雷嘯風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沈祖海 建筑 嘉奖

    海哥」,当前执中华民国建筑界牛耳,一位在建筑界享有盛名的沈祖海鄕长。民国十五年出生于福州,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工程学系毕业,曾荣获第一届十大杰出建筑师奖,目前担任沈祖海建筑师事务所董事长,拥有员工一百余名;曾经规划设计了数以百计的重大工程,其中包括:机场、医院、学校、社区大楼、电视台……等。除了受委任国内工程外,事务所在国外亦享有盛名,事务范围广及新加坡、印尼、关岛、夏威夷及沙乌地阿拉伯等国家,在开拓国民外交方面,也尽了很大的心力。五月初夏的一个午后

  • 文章崇武古城简介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5期  作者:崇武人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城门 建筑 渔业 沙滩

    成高丈余,全系石板筑成,徒步绕城一周约需二小时。立于城上只见城内尽是密密麻麻的房屋,而城外则是浩瀚的海洋。一九八八年为庆祝建城六百年,已将城墙倒塌部份加以整修,焕然一新,惟独留南门左侧于抗战时遭日本军舰砲击所毁损的一大破洞,并在其旁竖碑载明原委吿示游人。由于半岛属岩石构造,放眼望去只见到处都是岩石而不见树木,因此,当地任何建筑自以就地取材为主。一般居住房屋不但四周用石板堆砌,就连屋内横梁亦用长条状石板架构,仅屋顶以瓦片覆蓋。至于大街小巷,其路面也无一不是用

  • 文章媒婆坐大位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11期  作者:呉綿衛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媒婆 大位 建筑师

    某村有一位殷户,当其建筑房屋落成的时候,依照鄕下的俗例,在建筑的过程中,「上梁」(俗称吊梁)必须设席招待土木匠及工友。及至全部落成后,更须擧行大谢天,大讌亲友,而土木匠被列为上宾,尤其必须让建筑师坐大位。家鄕的桌是四方形的,厅中东面最内的一位就是大位,对面西畔次之。所谓「建筑师」者,就是土木匠中最高的一位,(俗称头手司夫)他主理全座楼屋的设计,建筑前,须持「」先行测量面积及高低尺寸,(是用长木制成的长形测量具,等于长尺一样)量好之后,不论栋、梁、柱,匠工

  • 文章(客家风情)客家建筑的特色

    来源期刊:《永定會刊五十週年慶紀念特刊 1969~2019》 第50期  作者:◎文:江彥震 出版时间:2019-07-21
    关键字: 客家建筑 建筑特色 土楼 围屋 永定承启楼

    江家祖屋客家人选择居住地时,往往以『唯恨所居之不远,所藏之不密』为基本原则,客家人因避居战乱而离乡背井迁居他方,但在他乡常受到当地各种势力之欺凌,故客家人对外排斥性高,对内凝聚力强,也因此客家人多群居。再加上客家人简朴、注重风水和不忘本的族群特性,造就客家建筑之独特格局。也因此客家人非常重视同姓宗谊的力量,往往会以「某某姓伙房」自称;另外,在客家人的观念 ,单家园屋不能形成伙房,也就是同姓血缘的多个家庭所共同居住的房子才能构成伙房的概念。由正屋与横屋围出

  • 文章閩江的柴排

    来源期刊:《闽聲》 第10期  作者:振瀛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木材 松树 林区 建筑 造船

    福建是我国著名的林区,木材的产量丰富,除可供自用者外,每年出口额达二三千万元(银圆)之多。福建的木业,以闽江流域为主,闽江产的松树,是世界有数的良材。因含油量的特多的关系,故能防蛀(白蚁不食),除为优良的建筑用材外,亦为造船所不可缺少的材料。每年春天枯水季一过,自闽北上游有许多柴排(木排)顺流沿江而下,源源不绝,蔚成壮观。闽江木排:福建西北,盛产木材,采伐后,由闽江顺流而下,至福州装运外销。柴排的组成,有其一贯传统尺寸。其计算单位分:底、连和厂三种。底

  • 文章參觀台北市重要建設(中)

    来源期刊:《同安》 第18期  作者:童叟  出版时间:1986-05-01
    关键字: 观光游记 台北市 重点建筑

    有士林、北投、内湖等观光农园,木栅、南港等观光茶园,广受市民欢迎,成效卓著。铁观音、包种茶展示中心参观队伍离开了新建设中木栅动物园,分乘两部游览车,依照预定行程,驶上指南路,而后转进观光茶园山区产业道路,奔驰前向木栅观光茶园,途经指南国民小学、天恩宫等,沿路林木葱茂,农舍整齐,远山耸翠,景色幽美。一会儿,一座红砖墙壁,美奂美仑我国古典式的建筑物—台北市铁观音包种茶展示中心,已经呈现在眼前。大家鱼贯下车,步上展示中心大楼台阶,台北市农会理事长、黄总干事等春风满脸

  • 文章林衡道教授口中的福州三坊七巷朱門憶舊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1期  出版时间:1996-04-30
    关键字: 累代通婚 黄巷 建筑 杉木 风俗

    巷、安民巷,也有和黄巢相关的说法,虽然都只是传言,但却证明三坊七巷的悠久历史。三坊七巷的建筑,是以四合院为基础,随家族组织发展,向后方和左右扩增三、四、五进,形成一个庞大的居屋群。在屋子中,经常可见「五子登科」、「六子科甲」、「世进士」等等牌匾,琳瑯满目。由于福州是杉木的集散地,加以四面环山,因此木材石料易得又廉价,巨宅古厝,触目皆是高大木柱和大块石板,非常壮观。一层楼往往比诸台湾支厝高上一、两倍。左右通常建有「马鞍墙」,又称「火墙」作为防火、防盗、防风

  • 文章金門築屋禮俗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期  作者:李怡來  出版时间:1968-03-10
    关键字: 金门县 筑屋礼俗 风俗 建筑

    古築屋禮俗,今多不存。金門地處偏僻,各種古俗,廢除較遲,故至晚近,尙可査出築屋舊俗,雖不盡全,但亦有其價値。下面各種築屋行事,約在戰前尙多遵行者,故特採輯,以供參考。採辦建材:先購樑椽磚瓦,忌先買石;云能蓋不成功。木料多向東石採購,以福杉爲佳;磚瓦多採自漳碼;石料以泉州之靑石、白石爲尙;花岡石,多採自厦門。近年本島自行開採,故石價頗廉。房屋型式,有兩進、三進、左右護厝、大九架、小九架、大七架等,均有固定規格。其高、低、寬、長尺寸,槪由木匠配定,書於桷木、...

  • 文章基隆林森紀念舘决建在中正公園圖樣畫就一俟批准即可發包動工

    来源期刊:《闽聲》 第28期  出版时间:1968-12-15
    关键字: 林森纪念馆 生平文物 建筑物 募捐

    本刊讯】基隆市林森纪念舘,舘址初步勘定,将建于基隆市中正公园上,总工程费四百余万元,预定明年施工。林森纪念舘占地三百余坪,为两楼建筑物,楼下定名为林森厅,二楼是林森纪念舘,陈设林主席生平文物、墨宝等遗物,供人观赏。据悉:筹建林森纪念舘系福建同鄕会发起。基隆市福州十邑同鄕会舘,已决定卖掉义三路的办公室约二百万元,作为筹建基金,同时并发动募捐筹建委员会已在中正公园山顶上觅得一块空地,经勘查及复丈结果,画就图样,已送基隆市政府静候批示后,即可进行各项手续,幷

  • 文章共享國家寶貴文化資源——中央圖書舘

    来源期刊:《同安》 第18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86-05-01
    关键字: 中央图书馆 建筑介绍 文化资源

    敎师节过后连续三天,有十万名民众,涌进本市中山南路中正纪念堂正对面国立中央图书舘参观。这座受人称赞的新舘,环境适中,设备齐全,布置完善,是名符其实的现代化国家图书舘。本舘原设于南海路植物园内,因舘舍不敷使用,经八年规划筹建,新舘于七十一年破土兴工,终于今年佳节前完工、开始使用。该舘面积壹万贰千余坪,地上七层,地下二层,仅建筑费八亿七仟万,连设备约共十二亿,依台湾现住人口数,平均每人要付出六百多元。长形舘舍如堡垒,外贴深红色磁砖坐北朝南,内面是两列并排

共31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