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7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宋•爱国诗人•画家连江郑思肖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5期  作者:陳國春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郑思肖 忠孝 爱国

    氏亦早丧,仲氏震即先生之父,自敍云:「郑氏得于周宣王母弟桓公受封之后,至晋永嘉分派入闽,定居连江东导村,而世世以读书传家。」先生叔祖讳鉴,字目明,号植斋。宗淳熙初年,以太学生释褐[1]为著作郞,事宗朝,极有名声。先生尝于「书先君跋先著作叔翁行述后」云:「忠荩极谏,斥骂奸邪,不顾一身,唯为天下虑。晦庵、南轩、东莱、艾轩[2]均深敬之。先生父讳震,字叔起,号菊山,为淳祐道学君子,素性豪迈,明义理,不畏权贵,理宗端平元年,闻郑淸之出师复二京大败误国,即登门

  • 文章死哀一样受到重视子孙表现道之时

    来源期刊:《闽聲》 第20期  出版时间:1968-04-15
    关键字: 孝道 讣告 同堂 棺材

    再说关于「死哀」:死哀和生荣一样受重视。因为中国一向提倡「」。做子孙的平时不易表现其道,到了这个时候,当然要尽其能力——常常超出其能力而负债办理。极尽舖张耗费,以示人子的心。既死矣,何用浪费人在父母生时,并不十分道,但于其死后,则大大的破费一番,一以表扬自己,再则堵塞被人说不的讥评。在福州,人死后,第一步工作是「挂白」,即将大门刷白或用白纸张贴,表示在做丧事。再于上面书写某老爷或某太太的讣吿。以表明什么人死掉。再在门口或大厅前张挂白灯笼,有官衔

  • 文章纪念母亲节读历代贤母的风范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4期  作者:施春達 出版时间:1989-05-01
    关键字: 母亲节 贤母 孝道

    一年一度的纪念母亲节的日子又来临了。吾人纪念母亲节,应宏扬母敎的功能,倡导子女克尽道,尊敬父母,贡献社会。母亲节的由来,是由美国安娜·贾维斯女士,因她的母亲于五月仙逝,其追悼母爱的伟大,呼吁建立母亲节,于一九一四年五月七日,经参议员汤姆斯提交参院通过,以每年五月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旋获四十三个国家,同时响应倡导。我国亦认为阐扬母敎,极符提倡人伦之旨。本省于民国四十二年开始,各地于是日集会庆祝母亲节,并选举表扬模范母亲。子女在这一天母亲去世者,佩一朶白

  • 文章和尚遭殃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3期  作者:吳緜衛 出版时间:1978-08-01
    关键字: 和尚 孝女 大脚

    从前―位女,漂亮又伶俐,年近「而立」尙未出嫁,原因是她「大脚」。由于她「感动天」,所以,上苍令天神带药下凡托梦,着醒后在案上取药冲温水洗脚,自然立刻缩小。果然在棹上发现一包药粉,依梦中所示而行,霎时间,脚缩小仅三寸,女喜出望外,随取其母的弓鞋一穿,一面将洗脚水倒出门外,此时,适一和尙经过,竟被洗脚水浇至满头淋漓,而和尙头也立刻缩小,想要向人家借镜一看,碍于难为情见人,乃到山间想照水影,见一井,随伸出头一探,适井中二人在「淘井」,一听上面脚步声,擧头

  • 文章

    来源期刊:《同安》 第53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养育之恩 诗歌 教导之情 体仁行孝

    人人皆为父母生,含辛抚育始长成;养育之恩高如天,敎导之情似海深。天下万物皆有源,人间百事为先;伦理道德人范本,体仁行即圣贤。

  • 文章经心得(三)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11期  作者:黃和平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孝经》 心得体会 孔子 修养 孝心

    第五章 士原文: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而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事父也。故以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浅说:用敬奉父亲的方式来奉侍母亲,敬爱母亲。用敬奉父亲的眞诚来尊敬君主。但对奉侍母亲着重于爱,对君主着重于敬,而对于父亲是敬爱兼备,所以用来对待君主一定会尽忠,用敬来尊重长上,就会择善顺从。只有用敬用顺来尊重君主和长上,就能保全职位和守住

  • 文章经心得(七)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15期  作者:黃和平 出版时间:1976-04-01
    关键字: 《孝经》 心得体会 孔子 寒门出孝子

    第十一章 五刑原文: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浅说:孔子说:五种刑罚虽然有三千条文,但不之罪是最大最重的。威胁长官者,是目无长上,诽谤圣人是目无法纪,不者是目无尊亲,都应该科处重罪,不然,天下就会大乱。心得:孔子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对于父母,都应该敬爱,绝对不可以有不敬或忤逆的情事发生,如果有这种不肖的子弟而发生这种行为,绝对不能姑宽,主张严厉处刑,以儆傚尤。按我国现行

  • 文章行感动天人的妈祖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0期  作者:吳越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妈祖的神话 妈祖的孝行 孝道的传承发扬

    女妈祖的伟大事蹟五代末期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湄洲屿有一受鄕民尊称的「林善人」林愿,别名惟悫。曾官至都巡抚,后来吿老回鄕隐居,过著耕读生涯。由于林愿为人敦厚朴实,乐善好施,鄕人尊称他为「林善人」,他就是妈祖的生父。妈祖是林愿的第六个女儿,本名默娘,自幼颕悟,喜欢诵经礼佛,十三岁那年巧遇道人,传授给她铜符秘诀;十六岁泅水救火,名广扬,后来也常常拯救水患中的人脱离险境,并普渡众生,深受鄕里所爱戴。二十八岁成道升天,死后成为海洋之神,灵爽昭著。元、明、清历代

  • 文章经心得(十五)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0期  作者:黃和平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孝经》 孔子 孝顺 父母 安生 慰死

    即「父在观其志,父没显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矣。」这就是说,在丧居期间,要追思父母生前之志节和其立身处世的行谊,在这三年居丧期间,甚至于终身,都要遵照老人家的志节素行为今后修身、立志、行为的方规,来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群服务,这就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而显父母,能如此,当可称之为大。又关于居丧何以为期三年?孔子又有进一步的启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父母乎?」这是说明居丧三年的原因,即父母养育

  • 文章和现代青年谈——

    来源期刊:《鄉音》 第13期  作者:吳宏一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孝道 青年 父母 文化

    古人说:「百善为先。」在传统观念里,是一切德行的根源,也是一切行为的准绳。,原来只是善事父母的意思,但是早从孔子开始,就已经不把道囿限于对父母的衣食之供、菽水之养等狭小的生活范围里。古人所谓的道,不但是正心养性、修身齐家的德业,而且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大戴礼记的「曾子大」篇和小戴礼记的「祭义」篇,同样都引用过曾子所说的这段话:「有三:大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是说:能够立身扬名,光耀门楣,使父母祖先得到尊荣,这是最高的道:能够

共74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