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闽江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海濱鄒魯是吾鄕

    来源期刊:《闽聲》 第44期  作者:勳伯 出版时间:1971-04-30
    关键字: 河流 闽江 武夷茶 林则徐

    福建是我国东南角的一省,与台湾隔海相望,关系也最密切。开发台湾、福建人尤有最大功勋。福建之名初始于唐代,唐置福建经略使而名,取福州、建宁(今建瓯县)二地首字而命名。福建省简称闽,古时周代为七闽之地,省内又有闽江最大的河流而名。又称为八闽,自元代分全省为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等八府而得名。媲美欧洲之莱茵河福建省的最大河流闽江流域占全省五分之二,武夷山以东,戴云山以北诸水,皆汇流于闽江。上流有三,曰建溪,出浦城县,至福州八百里;曰富

  • 文章金鋼腿的故事

    来源期刊:《闽聲》 第7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67-01-01
    关键字: 岩石 盔甲 闽江 金钢腿

    金钢腿在马江下游南岸闽安鎭附近山麓水边。船经闽江狭道,可见一大岩石,长数丈,形状如古代将军穿盔甲坐而伸出右腿,踏在水面的样子。相传左腿于兴建万寿桥(福州大桥)时为取石工人凿下,运至工地后,丈量足够跨放于两桥增中而有余,但一经搬运靠上去时,忽然不够长而跌落桥下。神话中说是这个神腿(大石)会伸缩的关系。又据说:昔日在闽江投水或失足者,其尸身绝不会流向大海。因为尸身流至闽安鎭时,即为金钢腿的大腿踢回。故绝不流出海外。自这左腿失而「风水」破后,以后尸身就不

  • 文章福州婦女中曲蹄婆三條簪的特色

    来源期刊:《闽聲》 第37期  作者:蘭亭 出版时间:1970-01-31
    关键字: 交通工具 闽江 风俗习惯 自卫武器

    在故鄕福州的街道上,可看到两种装饰很特别的妇女——「曲蹄婆」和「三条簪」,她们都能勤劳操作,自食其力,进而养其家。福州南台台江汎一带的江边,有无数的小船停泊在那里,以供作水上交通工具。原来闽江流经福州,南岸是仓前山,北岸是南台台江汎一带,中间夹着一个小小的中洲岛,有两座大桥横跨江上,万寿桥连系着台江汎与中洲,仓前桥连系着中洲与仓前山。人们往来,多半取道两桥,但也有人喜欢乘坐省钱的小船渡江。同时台江汎与三保、洪山桥一带(闽江上游小轮及帆船停泊之区)的交通

  • 文章閩都快訊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48期  作者:俊哲、藝華 出版时间:2004-04-30
    关键字: 城市交通 马江海战 金外滩 闽江 榕城美食街

    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外滩』是指闽江三桥至四桥之间的沿江景观带,广义的『金外滩』则包括了整个台江行政区域。其构成可以归纳为一江、二路、三圈、五大支柱、十大特色街区。『一江』指闽江,包括沿江的景观带和沿江的经济繁荣带,以商贸为主、商务为中心,涵盖旅游、文化、休闲、餐饮、娱乐等诸多行业。『二路』指五一路和八一七路。五一路沿线主要培育楼宇经济和餐饮美食业态;八一七路沿线经过改造后将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彻底告别台江旧屋区的时代。『三圈』指台江

  • 文章不是天方夜譚——福州大力整治內河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8期  作者:海峽都市報陳金、王萍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引水冲污工程 大腹山 抽水泵站 闽江

    隧洞、渠道』(暗涵)和调控闸四大部分组成。引水工程将从洪山桥文山里闽江口抽水泵站,以每秒三〇六立方米水量,经过三公里大腹山隧洞和二点七公里渠道(暗涵),流经屏西河,并在西湖北侧进入西湖,使西湖水变活,然后对安泰河冲污稀释。余下每秒二七立方米的水量引至湖前河,进入晋安河水系,对树兜河、龙峰河、五四河等内河进行冲污稀释,最后进入晋安河经光明港流入闽江。通过引入闽江水加大内河径流量,提高流速,使市内大部分河段水流呈单向流,当天污水当天排入闽江。改变以往把内河当作

  • 文章闽江大学文化访问团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10期  作者:行泰 出版时间:1998-04-20
    关键字: 闽江大学文化访问团 福州市经济文化考察团 台北市福建省同乡会 台北市福州同乡会 王友涛

    福州闽江大学文化访问团(福州市经济文化考察团)由团长赵守箴,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团长林文斌,福建省民族委员会主任,副团长兼秘书长吴赞明,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团长杨爱金、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副秘书长邱吉天,中国福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总经理,成员:林森铨,福州市经济委员会主任,陈文彦,福州市农业局局长,林越,福建华榕超市集团公司董事长,黄木基,福州城市合作银行董事长,顾问李熙政,福州安通集团总经理一行十人。于三月十八日由台北市福州同乡会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