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郑和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吟

    来源期刊:《闽聲》 第9期  作者:王調勳 出版时间:1967-03-01
    关键字: 郑和 李忠定 书法 故乡

    以违令斩之。公仅一子,凯旋时至西门外,建思儿亭。百年亡我忆竣邨。竣邨,林文忠公则徐号。公自伊犂归,叹曰:百年之后,亡我者其俄罗斯乎,果生赤祸。黄花烈士光国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闽侯连江籍为多。画上中原流民图。一雨三日人人喜。宋字侠郑介夫,福淸人,画流民图以献。废靑苗法,时大旱忽雨三日。郑和奉使出吴航。功略南洋岂一己。明郑和在吴县造船,集中是乐出海,故名吴航。九鲤飞崖喷雪珠。穿云溅月近天咫。仙游九鲤湖瀑布千丈,建为水电,可供十县之用。奇中更有奇中奇。片瓦石簷

  • 文章詩鑑 中華五千年史詩(14)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1期  作者:廖從雲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郑和 俺答汗 倭寇 土木堡 朝鲜

    郑和出使将命更番临海表,瀛寰胜境泛星槎。橹声遥和涛声壮,剑气翻因蜃气加。蕉雨润滋敷德泽,椰风骀荡挹皇华。依稀谁识桃源路,几见渔郎去后花。其二、历国卅余奉使频。波澄南海不生尘。马来半岛欣朝贡,满刺加邦解礼仁。威盛遐方甘向化,惠深穷裔乐称臣。苏门答腊阿(阿拉伯)非(非洲)地,印度名都(如孟加拉、孟买、锡兰等地)一例亲。明之边祸土木之变风云塞外郁苍茫。历刼前元尚自王。堠火宵明笼寇帜,魫鱼晓烬黯边疆南迁计已嚣廷议,北狩车仍返上皇。一柱擎天于少保,不平终古涌钱塘

  • 文章郑和下西洋宝船模型简介

    来源期刊:《同安》 第75期  作者:陳延杭 出版时间:2001-04-01
    关键字: 郑和下西洋 行船模型简介 船只二百余艘 郑和航海图 复原模型 全球展出

    (陳廷杭:同安馬巷人就學於啓智幼兒園、牖民小學、集美初中(一年在安溪,一年在馬巷,一年在集美)、廈門雙十高中、北京清華大學機械系、冶金系碩士;曾先後工作於一機部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集美大學航海學院、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的中國古船模型研製中心。)

  • 文章福建台灣民間最崇拜的天后

    来源期刊:《連聲》 第11期  作者:羅佩光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妈祖 生平事迹 历代帝王 郑和 建筑

    庇民妙灵招应宏仁普济天妃」,且从此遣官致祭,岁以为常。宣德五年(西元一四三〇年)宣宗以郑和出使南洋获得庇护,特遣太监会同京官及兴化府县官诣湄州岛致祭并修整庙宇。康熙二十年(西元一六八〇年)封为「昭灵显应仁慈天后」。雍正十二年(西元一七三五年)降旨春秋祭祀天后,凡在省会督抚大臣均应主祭吿虔。乾隆五十三年(西元一七八〇年)台湾寇乱平定,加锡天后庙额「泽潭海宇」四字。台湾文化志引闽书云,当大海风浪危险之时,如号呼救,往往有红灯或神鸟飞来,辄得免于沉没。近阅闽园

  • 文章郑和遗蹟—钟与碑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6期  作者:王鐵藩 出版时间:1991-08-31
    关键字: 郑和 福州 天妃行宫 《天妃灵应之记》

    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从福州长乐太平港扬帆出国。他在明永乐十年(一四一二年)在长乐城外南山顶上创建天妃行宫。宣德六年(一四一三年),第七次下西洋前又重修了这座宫,幷在宫左建一座三淸殿,除重塑天妃神像外,还铸了一口铜钟,立一座石碑。碑高一百六十二厘米,宽七十八厘米,厚十六厘米,额题「天妃灵应之记」篆文六字,左右饰以祥云拥日图案。碑周围环绕枝莲图案。碑文分三十一行,楷书,计一千一百七十六字。内容记述七次下西洋的日期、船双、人员和到达的国家,以及办理的大事等等

  • 文章馬鐸与李騏没有血緣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6期  作者:李守亮 出版时间:1997-10-31
    关键字: 郑和 《长乐县志》 马铎 李骐 《闽都记》

    长乐自永乐初年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后,闽海贸易兴盛,经济繁荣。明代王应山的《闽都记》特载其况:『十洋成市状元来,郑和时造舟贸易如云。』,未几马铎、李骐大魁天下。』这便是《长乐县志》所载的连科两状元:明永乐十年(一四一二)壬辰马铎登榜;永乐十六年(一四一八)戊戌李骐登榜。马铎(一三六六—一四二三)字彦声,一字梅岩,长乐岭前人。幼异常儿,稍长,受礼记于王宣,为文援笔辄就。作为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成祖两幸北京,皆留侍监国,屡顾侍臣杨士奇说:『马铎可谓质实无伪

  • 文章明代航海家郑和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期  作者:老太婆 出版时间:1975-07-01
    关键字: 航海家 郑和 永乐皇帝 马哈只

    失踪的惠帝,或可能逃亡于海外,遂屡次派遣了不少中官去搜索惠帝的踪迹。衔命浮海出使异域的,纷纷四出,如以:侯显前往乌斯藏;马彬到爪哇和苏门答腊;李兴去暹罗;尹庆到满剌加和柯枝等国。而以三保太监郑和的航海次数最多,时间也最久,而所得的效果,也是最可观的。根据明史的记载,郑和奉永乐皇帝的命令出使西洋,先后有七次,自永乐三年(西元一四〇五年)开始从苏州的浏家港浩浩荡荡泛海,到了宣德七年(西元一四三二年)最后一次囘国,时间达二十七年之久。郑和每次率领船队浮海下西洋

  • 文章活動日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58期  出版时间:2005-12-31
    关键字: 郑和下西洋 周年纪念 郑和与海洋文化展 出席人员 展出文物

    宏扬郑和下西洋百周年纪念特展,福建省文物局与国立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郑和与海洋文化展,于九月十五日—十月廿三日在台北市国立历史博物举行特展,十一月五日—十二月廿五日在台中港区艺术中心展出。展览主题:(一)郑和下西洋史迹,(二)海上丝路,(三)古代航海科技。展出文物有郑和舰队模型,郑和航海全图,郑和塑像,郑和剑和矛、天妃灵应记碑原拓,郑和行香碑原拓,郑和钟及船锚,明代外销工艺品,宋元明贸易瓷,明代航海用具或复制品等。提供展品有福建省文物局,福建博物院,福州市

  • 文章泉州東門外 靈山聖墓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7期  出版时间:1984-12-01
    关键字: 伊斯兰墓 聚宝街 郑和故里 唐初传教 阿拉伯石刻

    的土地上,葬于泉州东郊灵山,称为「圣墓」。圣墓是用花岗石建造的。墓后砌筑一道半圆形的石岸,高三公尺,并依岸建造石碑廊。三贤,四贤的灵柩,为花岗石雕琢而成,花纹,图案布满棺座,两棺并排,前端为石砌供案桌,正中矗立一座平盖石亭。一千多年来,圣墓虽然承受着风雨侵袭,但在中国人民的保护下,至今依然完好无损。明朝三保太监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路过泉州时,特地前往圣墓行香,幷立下碑记。这万碑刻,立在墓旁的石碑廊左侧,为靑石琢成,高一点五公尺,阔二十八公分,上刻:「钦差总兵太监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