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谚语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连城谚语

    来源期刊:《連聲》 第11期  作者:江道鎔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连城 谚语 牛角

    作者江道鎔鄉親我邑蓮峰鎮人,曾在中學師資訓練班任語文敎員,退休後硏究文史,從事整理「俚語」工作,編輯「連城方言本字考」獲得福建師大敎授李如龍,廈大敎授黃典誠之賞識。

  • 文章福建謠諺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51期  作者:明端 出版时间:1992-01-31
    关键字: 渔家 妇女 歌谣 谚语

    漁家婦女賀年一官大娘高廳坐,二子攜孫來拜年,三女女婿人品好,四盞紅燈掛門前,五色龍鳳雙飛舞,六張靠椅排兩旁,七代同堂名聲好,八仙月桌圓又圓,九落大厝眞巍峨,十全如意福連綿,春節賀年把歌唱,送我粿迎新年。㈡正月正頭開大門,看見龍鳳兩飛翔,船下賀年船規矩,只求吉利呈福祥。㈢舊年過去換新年,恭喜發財多賺錢,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喜連連。唱八仙漢鐘離羽扇招財進寶,李鐵拐葫蘆百寶仙丹,呂洞賓寶劍驅邪扶正,曹國舅大板天下太平,張果老騎驢年豐物阜,何仙姑遮籬五谷豐登...

  • 文章編者的話

    来源期刊:《闽聲》 第1期  出版时间:1966-07-01
    关键字: 文献 传奇 谚语 习俗

    我们对提供珍藏「抄本」的郑源深先生,表示万分的谢意。本书开头平淡,逐渐引入化境,故开头几期拟多刊载,以后每期拟保持三千字左右。有关家鄕谚语和习俗及掌故的文章,正在多方蒐集中,今后二三版的副刊,拟多刋载此类的文字。保存有此种稿件的同鄕,希望多多提供。

  • 文章(福州话)气候上的谚语

    来源期刊:《闽聲》 第2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66-08-01
    关键字: 气候 谚语 清明 台风

    家鄕气候谚语,为积许久的经验得来,灵验异常,过去没有气象局的时候,民间都以这些谚语作重要的参考,希望读者,多提供这类的谚语。朝霞暮雨,晚霞晴——早上东方有红霞,主下午有雨,夕阳西下时,如果有红霞,主明天晴朗。惊蛰未到雷先发,四十九日毛好天——惊蛰节气未到,而春雷先响的话,主多雨的朕兆。淸明榖雨,寒死老鼠——喩淸明和谷雨附近,虽然已是春天,但尙有严寒。五月十三,关老爷磨刀水——旧历五日十三关公诞辰附近,因上游多雨,往往溪水陡涨。晡时雨,落三日——晡时雨

  • 文章人與地

    来源期刊:《闽聲》 第12期  作者:欽唐 出版时间:1967-06-01
    关键字: 王昭君 李世民 谚语 孙中山

    有「只许周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谚语。现代情形恰恰相反,中山路、中正路是每个县市,每个鄕鎭的通常路名,还有成功路、陈棱路、继光街、罗斯福路等名称,更有把人名为校名、园名,亭台名的也很多。可是县市用的人名殊不多见,因此人必须对国家有卓越的贡献才能取用,像美国首都的名华盛顿,是纪念开国元勋华盛顿而命名的,我国广东的香山县改称中山县,也是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故鄕的县名,原称侯官,民国成立后,和闽县合倂改称闽侯县,抗战胜利以后,又和福州市分开改称林森县,是纪念

  • 文章虎戏·虎联·虎谚语(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12期  作者:林光耀 出版时间:1998-07-31
    关键字: 虎文化 谚语 张居正 福州谚语 乡土民谚

    『半月依旧照乾坤。』天子无言以对,心服口服,只好录用。福州话谚语生动多彩,富有哲理。如『老虎挂素珠』〈假慈悲〉、『牛仔不识虎』〈不知利害〉、『龙虎相斗,虾鳖做灾』〈大人物互斗,老百姓遭殃〉、『老虎吃苍蝇』〈有吃没吞〉、『老虎未吃人,土地公先画号』〈凡事应有制约〉。还有『伴君如伴虎』、『虎落平洋被犬欺』、『老虎莽凶不咬子』、『老虎嘴拔鬓鬏(胡须)』、『死老虎好打,活老鼠难抓』、『画虎画皮难画骨』、『虎头蛇尾』等。字字珠玑,叹为观止。

  • 文章家喻户晓的:福州谚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6期  作者:劉大治 出版时间:1997-10-31
    关键字: 福州谚语 乡土民谚 方言语系 谚语解读

    民国初年,福建省分设行政道。当时之闽海道即今福州与宁德两个地区,语言属福州语系。本地区俗谚丰富多采,其中有些与福州历代名人有关,或是从本地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里提炼出来的谚语,颇有意思。如:有一千年尚干,无一百年陈若霖。传说这是闽侯螺洲人陈若霖中进士拜刑部尚书后回乡时,答复乡亲、们的一句话。意谓我们对待尚干(闽侯县一乡名,与螺洲毗邻)人,应以和为贵,及时消除积怨,言归于好,若以势压人,恐仍代代结仇,永无宁日。尚干人闻之,亦深感其诚。从此两乡人

  • 文章福州谚语集解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8期  作者:陳仰青  出版时间:1969-12-30
    关键字: 谚语 方言 风土习俗

    谚语即俗语。虽然通俗;但多数都是由有学识经验者所拟定的。再经过千百年之相传,大众都认为合情合理,然后才能立于不敝之地。谚语中多属至理名言,可以作为格言用。或者是幽默语,使接受者当时,不感有难堪之处。有益于世道人心,并有助于语言文字之不足。有的一句谚语,可以替代许多语句,而且更加明显。因为有的人说话甚无条理,人家听了半天,还不知他所说的是甚么意思;如果能够用一句谚语来代替这些话,听的人马上即可明白了解。是以谚语之用途,甚为深广而收效至宏。兹集福州谚语较为

  • 文章福州谚语集解(续第八期)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陳仰靑  出版时间:1971-03-29
    关键字: 谚语 方言 风土习俗

    冬寒之时,极想弹一床新棉被过冬;但未能筹得此款,只好在心中想望而已。三五九、臭也有臭瓮通 物以类聚。恶劣的人,也有坏人跟他在一起,或是丑妇也有丑男娶等,均可引用此谚语。三六〇、圆鼎对四角甑 此谚乃为:「枘凿不相入」之意。凡物与物,或人与人之间,不能调和或配合,均可以此谚喩之。三六一、五帝惊呆人 五帝是福州有名之瘟神,计有张、钟、刘、史、赵五姓,皆凶恶异常,而对于恶人,彼等亦无法应付,且受其侮弄。此谚以喩:世人之「欺善怕恶」,或「强中胜过强中有」之意。三六二

  • 文章福州谚语释解下渡迎神·好看在后

    来源期刊:《闽聲》 第37期  作者:黑人 出版时间:1970-01-31
    关键字: 福州谚语 祠堂 神像

    下渡原名藤山,位於市郊交界,爲南郊一百零八鄕必經之大道。有十境祠,祀鎭藤王,俗稱大王廟。大王之名姓,亦無從稽考,蓋即當地之土神。藤山原有二十一境——十境祠,在廿一境內之十境。該地有周王鄭蔡陳五姓之祠堂。由陳都堂説起相沿陳姓,爲五姓中人口最少之一姓,有陳都堂者(忘其名,明朝總督巡撫亦有此稱),其父於元旦率都堂到大王廟上香,當都堂下拜時,其父忽見大王座位而起立,心以其子將來必大貴,遂向大王許願,『如其子他日能做大官,當思報答神恩,使大王必有光彩。』並將此語吿...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