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科举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和美淸代科(貢)擧一瞥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8期  作者:黃開基 出版时间:1979-07-01
    关键字: 和美镇 清代 科举

    歲貢生:王祖培(同治二年癸亥賜准)生:黃際淸(以光緖乙未之役尙未賜准貢生)監生:阮傳芳(以光緖乙未之役尙未賜准例貢生)明淸各書房、義塾之生童,進修上進爲書院生童,經歲考錄取後始稱秀才(亦名茂才),皆爲廩食生員,且有儒學生員,附學生員,增廣生員,廩膳生員等之分,歲貢生爲府州縣學就生員中之食餼久者,於歲試中甄選一二,貢諸京師,入國子監肄業,謂之歲貢,唯監生有兩種:一爲優行生員由附生或武生被擧入監肄業,曰優監生。一爲恩賜入監肄業之生員,曰恩監生。如阮傳芳則爲優...

  • 文章大醇小疵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7期  作者:鼎新 出版时间:1991-09-30
    关键字: 科举 苏东坡 棘院 《宋史·文苑》

    考试防范已严,而时以弊闻,终不能绝,大可叹!往昔科举时代,试场称为棘院,具见关防严密,而奸弊滋生。例如考官受赂,或授暗记,或与全篇,或怜才困扼而思援引。再则士子怀挟、换卷、易号或代名入试。更有老儒不仕专事卖文场屋。历朝因考试弊案,考官坐黜问罪甚或株连大狱者有之。士固不以昭昭隳节,尤不应于冥冥坠行。虽能做到大德不踰闲,然而有时小德出人亦足伤廉。不无小疵之玷。东坡知贡举,其友李廌方叔就试,将锁院,坡缄一简令送与方叔,不在,仆授简置几上。被章惇二子曰持曰援者窃

  • 文章泉州人講古後洋相國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5期  作者:泉州客 出版时间:1980-10-01
    关键字: 泉州 种田打鱼 科举 书塾 县官 相国

    泉州南門外通石獅必經之地的后洋,和塘市毗鄰,爲楊姓聚族而居的鄕里,鄕里人以種田討漁爲生,在明朝時代,「埔隻壽(巢)內出鵝蛋」,出了一個相國,大家只知影叫做后洋相國而袂知伊的名,據說只位后洋相國姓楊名道南。當楊道南十年寒窗歲月中,千眞萬確是窮卡連食飯穿衫都袂通好勢,是一位道道地地散赤的讀書人,親堂,鄕里人都看伊唔起,伊說話也無人愛聽,受盡人目眉無。還好得厝內嘴頭少,艱苦讀書度到考着秀才,到了卜上京赴試,自己無所費,親成唔帮贊,親堂笑伊窮鬼無福氣,那會中擧,...

  • 文章林志怅失三元及第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5期  作者:施春達 出版时间:1987-11-01
    关键字: 林志 三元及第 开科取士 科举制度

    五百里;科名盖代第十三人」。由此可见唐至清朝甲辰未科三元及第者,仅十三人。以赵、潘诗来讲,洵可征信。惟科举制度迄清有一千二百余年,平均每百年三元及第约产生一人,实凤毛麟角,寥若晨星。乡先贤林志,硕学渊博,通达古今,可惜运气大差,不意于抡元夺魁时,竟由一日君马(长乐)琼林苑宴,得中状元郎,志屈居榜眼,其未能连中三元,不无怅惘!闻者多为林尚默所惋惜!不过以清朝来讲,读奏大臣率多偏重书法,如笔力遒劲,虽文句通常,既连捷解,会两元,则予以三元及第,以增「熙朝盛事

  • 文章福建第一位進士——歐陽詹之詩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51期  作者:陳長賢 出版时间:1981-11-01
    关键字: 南北运河 科举制度 隋炀帝 国子监 第一位进士

    一、前言以科擧取士,始建進士科此爲隋煬帝。我國歷史學家每駡煬帝爲暴君,好大喜功、征役不息。實則幷不盡然,民以彼用鑿運河,屬役民一時,却澤及萬世,在鐵路未興築以前,東西南北交通胥以彼所開之南北運河(自杭州至河北)、廣通渠(自長安至潼關)、通濟渠(自洛陽引洛水入黃河,自汜水引黃河水通汴水入淮至揚州)、永濟渠(引沁水南通黃河北通涿渠),是賴,對中國之交通,具有極大之價値與貢獻。魏晉六朝,仕途爲世族豪門長期籠斷,貧寒或門第低者,報國有心,登龍無門。煬帝首建開科取...

  • 文章晉江楊啓善廷機父子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8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诚信经商 赈济灾民 帝皇赐匾 弱冠科举 纂修玉牒 茶叶生意 满门忠烈

    楊啓善先生,一字孫祥,祖先是關西人,自從始祖元一公,由河南的固始縣遷居晉江,已歷多年。先生幼年時,他的祖父悠遠公和夫人,便先後逝世,孤苦伶仃的依靠伯母撫養成人,所以年靑時候未能好好的讀書,便跟他的從兄啓文先生,同赴福州省城學習商業。因爲他生性勤儉,而重信用,所以經過長時期的奮鬥,家道便一天比一天隆盛起來,而稱省城的巨富。但他不像一般的市儈一錢如命,唯利是圖。他認爲錢只要用的得當,雖整千整萬,在所不惜,凡不當化的,雖一文也不虛糜,所以他的生活非常簡單,享受...

  • 文章近代詩人教育家康詠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1期  作者:鄒子彬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才子康詠 科举受职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上宗室宝竹坡夫子留别》 新政失败 《题六君子传后》 返汀从教 创办学校 兴建实业 《漫斋诗稿》 《中国近代诗钞》 《汀江舟中诗》

    未免怨苍穹!」他于是便返汀从教,在龙山书院讲学四年,这时间是康咏从悲观失望中看到办新学拯救国家的曙光,是他思想的转折点。康有为政治革新的第一条是「废科举、兴学校。」他认识到西太后专政误国、荣禄、袁世凯已成鹰犬,兵权在握,政治革新时机尙未成熟,而办新学、教育改革却切实可行。光绪二十八年(一九〇二年),这时留日士人学子,逐渐增多,而日本教育改革已臻于成功,为了参观考察日本教育乃自费乘船东渡。遍历东京、长崎、大阪等地。是年冬回国,潮州知府留康咏在汕头创办同文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