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守岁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家鄕祭灶與除夕的傳說

    来源期刊:《闽聲》 第30期  作者:銀官 出版时间:1969-02-15
    关键字: 祭灶 除夕 守岁 孔子

    不同为此。吃过年夜饭之后,则是守岁的开始。天时严寒,合家围炉煑酒,此时做小孩的除了吃糖菓,收压岁钱之外,还躺在大人们的怀里,听大人们讲故事,说笑话。古之除夕,有所谓「压岁盘」和「压岁钱」者。据「梦梁录」云:「除夜,内司意思局,进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内簇诸般细果及市食。」所谓「压岁盘」即是守岁时用以装放糖菓的东西吧。而且眞正的压岁钱,则古时大人们用红绳穿一百文钱于守岁时给孩子,取其长寿百岁之意而已。

  • 文章臘月憶鄉俗

    来源期刊:《闽聲》 第8期  作者:鄭崇德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尾牙 风俗 祭灶 守岁

    还没有收回的,已经差不多没啥办法,只好叫伙计往催而已。而做晦这一餐,则边吃边等他们囘来。因为今晚是本年的最末了的一天,倒有「守岁」的风俗。讲究一些的人家,早一天先做「小晦」。到卅夜又做「大晦」。儿时,对于吃这一顿饭,留有深刻的印象。因为平时吃饭如果没有把碗里的饭粒吃得乾乾净净,总会挨骂。只有这一天,大人总叫你一定要留些,这是「有余」的采头,留起来,明年还可吃。此外必须吃糖粿。糖粿叫年糕,它和「年高」同音,是年年高升的吉利话。除做生意的人守岁等收账外,普通人家也

  • 文章榕語闡奇

    来源期刊:《闽聲》 第8期  作者:作靑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榕语 阐奇 寒冷 守岁

    掩 榕音泔,遮蔽也,例如:门掩一下。早先 榕音炒生或他生,不久以前也。例如:早先还看见在这里,此刻就毛去了。透夜醒 大年夜守岁,透夜未睡也,因之元旦之夜多早睡。榕人多只略知其音,少知其字者。(念为鬪早先)聒 榕音涉,亏折资金也。例如:做生意聒本。潘 榕音蜂,洗米水也。例如:潘缸;舀潘。淌 榕音桶上去声,物被水所流失也,例如:木排给大水淌去。

  • 文章從「搓丸」到「放煙火」 瑣憶兒時在福州過年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9期  作者:涵靜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福建福州 搓丸 祭灶 守岁 新春年俗

    伸手枕下,开包取钱。我记得一连几年,都从祖父和父亲各拿到一块「袁大(注:苏州年画「瓶花图」)(注:苏州年画「瓶花图」)头」银元。福州还有「守岁」的风俗。小孩子为了祷祝父母长寿,除夕彻夜不睡,谓之「守岁」。我从没有守过岁,大约在深夜里看母亲包萝卜饺,俗称「包财饺」时,便上牀了。「包财饺」是准备初一吃的。大年初一,大家起得很早,家里眞是万象更新,地板早在年底请「洗厝的」用沙水擦得乾乾净净,大门两侧也贴上春联。我们小孩子也都换上新衣。福州冬天,虽然不下雪,还是很冷

  • 文章追憶故鄕年俗

    来源期刊:《連聲》 第1期  作者:傅玉良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年俗回忆 秋收冬藏备新年 清扫贴纸 赶集采货 除夕拜神 除夕守岁 串亲拜年 奇闻异事

    油灯架下,放了一个压在红包上的橘子,以讨吉利。到晚上一切安排妥当后,由长辈分发压岁钱。主妇并叮咛大家说:「从明天初一起到初三,不可打破碗碟,不可扫地,不用针和剪刀,不说不吉利的话」。因为这类事情,都是属于过年时最忌讳的,如果小孩失言说了不吉利的话,大人马上说一句:「童言无忌」,以期趋吉避凶。除夕晚上,长辈或当家的大男人,都不能就寝,要坐着守岁,直到开门以后,才能上床假睡片刻,等到天一亮又要起来,先向祖先像前烧香行礼,再到父母房里跪拜,然后出外拜年。每当守岁时,也有嗜好

  • 文章漫談泉州過年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9期  作者:郭健斌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泉州春节风俗 奉茶问安 过年送神 年货春联 辞旧守岁 吃团圆饭 压岁钱

    撤于屋内僻暗处,名为「向老鼠分年」,意欲求老鼠不要再有破坏家物之仪式,是为极愚之迷信行为。(十一)「守岁」;家有长辈,大多至「五更分两年」之后方入睡,是在等候于子时(约在廿四时之际)「开正」,其下辈均须环绕于长辈膝下,是谓「守岁」,或谓系厮守长辈左右,是为求长辈之长寿,益守至子时又多一岁之意也。(十二)「压岁钱」,年幼晚辈,若于守岁前入睡者,长辈须备红包一个,内入钱钞若干,放置于幼辈枕下,谓之「压岁」,是以俗语有云:「大人乱糟糟,囝仔爱过年兜」,是到年兜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