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元宵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農曆正月十五·十六 各鄉各里迎大王

    来源期刊:《闽聲》 第49期  出版时间:1972-02-29
    关键字: 塑像 元宵 鞭炮 稻草

    全鄕男女老幼,均穿着花花绿绿的新衣,各提灯笼一盏,齐集境内庆赏元宵。大王未出发前,在境内先放联珠鞭炮,再放各样各色烟火,接着,龙灯、狮子、高跷等会阵,依次在大王殿前表演一番,叫「过殿」。然后由迎神的「总指挥」下口令:「各班侍候!各执其事,大王起驾。」这一令下,顿时炮声四起,锣鼓齐呜。一对大高照为前导,跟着迎神队伍以及各种会阵依次起行。大王穿戴新抱新冠,披着红缎被风,坐上銮驾,八个轿班抬着,煞是威风!大王神驾每到一家门前,这一家男女老幼都要在门前烧起稻草

  • 文章親家舅送燈

    来源期刊:《闽聲》 第42期  出版时间:1970-12-30
    关键字: 元宵 习俗 童谣 甘蔗

    在正月初二以过,元宵之前,新婚娘子,母家照例均有送灯赴女儿婆家之习俗,盖取「添丁」早生贵子之吉兆。女儿出嫁第一年为岳父母者即安准备:「观音送子」、「天赐麟儿」,等灯,加上甘蔗两全根,头尾围以红帋,由新娘之小弟弟送往姐丈家。福州童谣有「亲家舅送灯,亲母「戴身」(即怀孕);亲家舅送蔗,亲母「病泻」(即拉肚子)」之语,乃戏谑者。女儿出嫁之首年,送上列之灯后,如生一男孩,翌年即送「状元骑马」灯,如生女孩仍要送「天赐麟儿」希望再生男子。第一年送灯,女儿未添男女

  • 文章福州人的生死:榮哀續談

    来源期刊:《闽聲》 第28期  作者:瑩侔 出版时间:1968-12-15
    关键字: 结婚 元宵节 花灯 守灵

    福州人的「生榮死哀」已發表於前兩期,以臨稿匆促,未及詳盡,故有續稿之必要。福州人一結婚,堂上即抱孫心切,二三個月之後。如果沒有「喜」訊,就會向注生娘娘廟裡「請花」,禱吿早生貴子。至元霄節(正月十五日)前,娘家更有送燈(音興丁同)之舉。送燈使者,多用男人,蓋以其宜男也。故正月一過,路上可以看到許多男孩子以甘庶挑着各種花燈行走。這十有八九總是「親家舅(小舅子)送燈」的。送燈之例,每年均有,即已生有男孩之家,希望生的更多,故此例不可斷。並且一定要比現有的男孩多...

  • 文章閩俗元霄燈節

    来源期刊:《闽聲》 第43期  作者:蘭亭 出版时间:1971-03-31
    关键字: 除夕 元宵 俗谚 花灯

    点添丁灯闽中闽淸,古田,尤溪等县边境村庄里,从农历除夕至元宵灯节,这半个月每夜各样各色彩灯亮光,恍如点点流萤,蔚如奇观!尤其是未生育的妇女们,在闺房里要点「添丁灯」如「观音送子」、「孩儿坐锣盆」、「桔灯」等取兆早生贵子口彩。宫娥伴宴闽中闽淸县边境的,灯节对象的神,名「女娲娘娘」,因为娘娘是女性,每届灯节,擧行赛灯迎娘娘游行时,都要给娘娘选四位宫娥做随从。其所选对象为十五、六岁妙龄少女,这别开生面的灯节揷曲,倒是别有一番情趣呢!赛舞龙灯榕城每届灯节都有

  • 文章供岁迎春接福赏元宵观看花灯

    来源期刊:《闽聲》 第19期  出版时间:1968-03-15
    关键字: 迎春 接神 元宵 花灯

    香案始行拆除。「灯市」,元宵只看初八灯的流言,因为天气放晴无雨,大家都空此时买灯,出嫁的儿女,娘家要买「观音送子」花灯,赶在士上彩日前送往。因此初八日灯市畅旺,家鄕南后街,中亭街一带,为城台集中的灯市地区,拥满人潮,花灯的式样,纸扎的、草花的、藕丝的、纱布的、薄绸的、争奇鬪艳、精致玲珑,燃起红烛,五光十色,琳瑯满目,红女绿男,欣赏不已。「元宵」正月十五俗称元宵,又曰上元,相沿自唐宋时代,天下升平,官民同乐,所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迄今蔚成

  • 文章迎娘奶一段傳說請花盼天賜麟兒

    来源期刊:《闽聲》 第19期  出版时间:1968-03-15
    关键字: 元宵 陈靖姑 鞭炮 神童

    迎娘奶」,正月十五是临水陈太后千秋,鄕人以元宵俗名娘奶节,家象户户,都备着香花橙果,三牲五礼,庆祝「圣诞」,此间特别习俗,乃是礼仪中不可用鸭,据传说当年陈靖姑脱胎祈雨时,为长坑鬼陷害,在江中蓆墘四角沉了三角,许眞君饬护法相救,化了四头鸭姆精,把蓆角啣住,始免于难。因此供禳临水陈太后时,祟德德报功计所以不能宰鸭,相沿成习。陈靖姑生长于福州下渡,有救产保之功所以各地境庙,除供泰守土尊王外,并供奉临水陈太后,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夜,各地大迎陈太后,即迎娘奶

  • 文章上紙上燭和排暝

    来源期刊:《闽聲》 第9期  作者:榮謀 出版时间:1967-03-01
    关键字: 祠堂 添丁 族谱 元宵节

    赶回来,也要托人点烛。有钱人家,这种红烛,都在一个月以前订制的,料要特别好,因为燃点时,切忌「漏油」以招不利。这种红烛,大者重达四五十斤,因此烛架也要特制的。是夜祠堂里公婆龛前,但见排满红烛,的是壮观和热闹。同时有祭产的祠堂,还大事舖张,演戏外,还有酒宴。点烛人家,也都喜气洋洋地,大宴亲朋戚友。「上纸」大抵在正月玉皇诞(初九)后,元宵节(十五日)前,如■干排暝在十二日,江口上纸在十一日。(林宋两姓在台族人颇多,故仍沿俗例按年奉行。)唯独高湖「南湖郑氏」祠堂,则选择于

  • 文章上元佳節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0期  作者:鼎新 出版时间:1997-03-30
    关键字: 元宵节 花灯 糖果 灯会

    数则:添丁:灯之谐音为『丁』,取添丁发甲之义,凡新娘子出嫁还未生育,娘家必于灯节送灯,由年轻小舅子肩著两根甘蔗,首尾结以红绳,挑着麒麟送子之类的花灯,送到姊夫家为姊姊加油,希望早生贵子。农业社会没什么家庭计划,即使已有好多个外甥,做舅舅的还要年年送灯,一个外甥一盏花灯。总之,外甥玩的花灯包在舅舅身上。灯会:小孩子们生来就有好胜斗奇的心理,元宵前数夕提着自己认为喜爱的花灯,上街坊向同伴炫耀,经过斗嘴一阵就三五成群持灯游行起来。直至兴尽方散。偶尔不慎,蜡烛欹斜

  • 文章(鄉情小憶)梓里年景:童年樂事總難忘

    来源期刊:《闽聲》 第49期  出版时间:1972-02-29
    关键字: 风俗习惯 蔬菜 王审知 元宵节

    的半老徐娘,肩担着蔬菜或水果,在福州市上穿街过巷的叫卖。据说,福州在战国时是属于乌诸国,至唐朝王审知始予归化,这些妇女装束乃系乌诸遗风;是否史实,有待史家考证。惟此一地区的元宵节活动,确与各地不同,且极其有趣,兹介述如下飨读者。

  • 文章牽燈籠與跑謝猪

    来源期刊:《闽聲》 第49期  出版时间:1972-02-29
    关键字: 灯笼 竹竿 酒席 元宵

    ,甚至买一条牛或母猪生窝小猪也要写「六畜兴旺」等字样。你只要看这些灯,就知道这一鄕村的总人口多少、男的多少、女的多少、出外谋生的多少。同时还可知道这一鄕村的经济概况。等于一个活动的户口及经济统计表,颇有意义。到了十五这一天,当「灯头」的这一家,事先将灯架取出,修理妥善,排在一定位置。晚上每户一人,将灯点燃;只待境中三声炮响,各就各位持着灯笼前进。前面有一方形大灯,上书「庆赏元宵」。以锣鼓鞭炮为前导。牵此灯笼的,都是十四五岁的女孩,唱着极为悦耳的丰年歌,边唱边行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