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郑和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长乐显应宫发现:郑和最早的塑像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42期  出版时间:2003-04-30
    关键字: 巡海大臣 郑和 显应宫 塑像 妈祖

    经专家确认,长乐市1992年出土的显应宫文物中的10尊神像中一尊为『巡海大臣』郑和塑像。这是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国家历史博物馆等相关单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专程到显应宫,对这一尊像进行鉴定,确认此塑像为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一尊郑和塑像,也是全国发现的惟一作为神和妈祖像供在一起的郑和塑像。这一极有价值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郑和与长乐历史,将有重要的意义。

  • 文章福建的古塔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34期  作者:淙源 出版时间:1990-08-10
    关键字: 石塔 花岗石 长乐县 三峰塔 郑和

    雕刻精美的石塔福建盛产花岗石,古塔也以花岗石构筑者为多。长乐县的三峯塔是石塔的代表作。塔在长乐吴航鎭,北宋绍圣三年(一〇九六年)创建,高二十七点四米,八角七层仿木楼阁式。一至六层塔壁浮雕莲花座佛,共二百尊,刻工精细,风格古朴。石刻以底层为最多,有文殊、普贤及五十罗汉、十六飞天乐伎及一组佛敎故事等,占六十尊。塔内拱顶空心,第一层开一门,二层至六层开两门,第七层四门。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既可供在室内张灯,作为航标,又便于游人远眺。明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均在

  • 文章月是故鄉明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4期  作者:晉江 王和聲 出版时间:1978-10-01
    关键字: 郑和 洛阳桥 福泉厦公路 蔡襄

    护廊内部的西侧,也立着一大石碑。这是明代郑和下西洋经过泉州前来行香的碑记,是长三尺多、宽二尺的靑岗石,上面刻着:「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祐!鎭抚蒲和日记立」。在护廊的西南隅,有淸代同治十年提督福建陆路军务江长贵修碑记:「盖三贤四贤于唐武德中入朝,传敎泉州,卒而葬此山者,厥后屡显圣异,郡人士崇祀之。明永乐太监郑和出使西洋,道此蒙佑,曾立碑记……」。「永乐」,是明朝成祖的年号,成祖疑惠帝逃亡海外,想

  • 文章活動日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58期  出版时间:2005-12-31
    关键字: 郑和下西洋 周年纪念 郑和与海洋文化展 出席人员 展出文物

    宏扬郑和下西洋百周年纪念特展,福建省文物局与国立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郑和与海洋文化展,于九月十五日—十月廿三日在台北市国立历史博物举行特展,十一月五日—十二月廿五日在台中港区艺术中心展出。展览主题:(一)郑和下西洋史迹,(二)海上丝路,(三)古代航海科技。展出文物有郑和舰队模型,郑和航海全图,郑和塑像,郑和剑和矛、天妃灵应记碑原拓,郑和行香碑原拓,郑和钟及船锚,明代外销工艺品,宋元明贸易瓷,明代航海用具或复制品等。提供展品有福建省文物局,福建博物院,福州市

  • 文章新聞快訊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47期  作者:俊哲、藝華 出版时间:2004-02-29
    关键字: 弯边大桥 船政文化 闽剧 商品交易 郑和下西洋

    1699人次,比去年分别增长38%和3865。△郑和七下西洋,有多次是从长乐扬帆起航。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去年以来,长乐市在闽江南岸先后建成了郑和广场、郑和航海馆、三宝亭、祭海坛、郑和宝船等众多人文景观。据悉,长乐还将举行郑和塑像落成、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研讨会等系列活动。△1月29日,船政文化展示中心建设项目在福州马尾造船厂正式启动。该中心计划建设船政博物馆、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船政创业雕像群、飞机工程处遗址园、船政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融古建筑

  • 文章長樂八大公園融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42期  出版时间:2003-04-30
    关键字: 郑和公园 郑振铎 小青云山 琴江满族水兵营 沿江公园走廊

    郑和公园、郑振铎公园、绿色明珠公园、吉祥长乐公园、洞天岩公园、晦翁岩公园、金刚腿公园、月亮湾公园和建于雍正年间的中国第一个水师营——琴江满族水兵营、云门寺等名胜古迹组成的福州第一条沿江公园走廊,今年『五一』黄金周正式向海内外旅游者开放。这条『走廊』位于长乐市闽江口环江路上,与马尾隔江相望。八大公园各具特色,其中的五大公园刚建成,今年『五一』首次开放。首次开放的郑和公园,由郑和史迹陈列馆、三保亭、郑和兵营、郑和海船、郑和水师演练台、郑和舟师起锚处等主要

  • 文章泉州東門外 靈山聖墓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7期  出版时间:1984-12-01
    关键字: 伊斯兰墓 聚宝街 郑和故里 唐初传教 阿拉伯石刻

    的土地上,葬于泉州东郊灵山,称为「圣墓」。圣墓是用花岗石建造的。墓后砌筑一道半圆形的石岸,高三公尺,并依岸建造石碑廊。三贤,四贤的灵柩,为花岗石雕琢而成,花纹,图案布满棺座,两棺并排,前端为石砌供案桌,正中矗立一座平盖石亭。一千多年来,圣墓虽然承受着风雨侵袭,但在中国人民的保护下,至今依然完好无损。明朝三保太监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路过泉州时,特地前往圣墓行香,幷立下碑记。这万碑刻,立在墓旁的石碑廊左侧,为靑石琢成,高一点五公尺,阔二十八公分,上刻:「钦差总兵太监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