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贸易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舊事重提)閩省匪盜猖獗民國廿一年閩海關報告船運派餉情形

    来源期刊:《闽聲》 第18期  出版时间:1968-02-15
    关键字: 海关 报告 交通 贸易

    堪了。是年本省第二货物集散中心的延平,尙未受有重大的威胁(注一)[1],货物仍得借此要路以达福州,然亦不无刼掠的危险,商旅咸惴惴不安,甚予贸易之影响,较之交通断绝,不过五十步与百步耳。盖当赣边军事紧张的时候,延平福州间也不安谧,所有经过货物除缴纳官抽外,尙须纳税捐于匪首,然后沿途始得通行无阻(注二)[2],此年商务因内地捐税既很繁重,海外市面又复萧条,所以顿形叠落,试看………」[1] 本年八月间,某军侵入王台,八月三十夜包围延城,经五十六师力战结果至九月二日

  • 文章李光前鄉親編印發行 一九八〇年版世界進口商名録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2期  出版时间:1980-03-01
    关键字: 李光前 进口商 全球贸易 连锁资料 分类

    □晋江杂志讯□英文台湾企业杂志社发行人兼社长李光前鄕亲最近编印发行「世界进口商名录」一九八〇年版,以拓全球贸易增进国务关系。按「世界进口商名录」系刋录全球六十余国家之数万家进口商,并按其国家及进口产品精确分类。自一九七九年第一年版发行以来,除列入美国国会图书舘目录外,并与世界六大工商贸易名录等连锁资料合作,发行遍及全球一百余国,行销五万多册,是国内工商贸易名录唯一进军国际市场而获得相当成功的一项好资料,在此名录上刋登广告之外销工厂,可持久增加国际和国内

  • 文章輿論民意長話短説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6期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舆论民意 社会治安 国际贸易 社会政策 人权

    在法制的规范下,纳入正轨」。△自立晚报十一月二十四日社论「中国国民党任重而道远—贺执政党建党九十周年」,指出「我们于道贺之余,也期望执政党能恢宏气度,扩大参与,排除万难,建立长治久安的民主制度,突破中共统战阴谋,并厚植经济,提升科技,俾为国家立下长治久安的基石」。短评「江湖道义」,指出「黑社会重视的江湖道义,不是社会公义」,「唯有眞正使社会公义得到伸张的机会,黑社会的江湖道义自然会消失」。△中央日报十一月二十九日社论「国际贸易应加速迈向自由化与多元化」,强调

  • 文章殷商鄉親陳國棟病逝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期  出版时间:1975-08-01
    关键字: 陈国栋 晋江 病逝 同乡会 贸易

    陳國棟鄉親於本年五月二十七日丑時病逝於新店耕辛醫院,享壽六十六歲,已於七月一日中午在台北市立殯儀舘公祭後發引火葬;執紼者近千人。按陳國棟鄉親世居晋江縣安海鎮後庫村,字樂生,七歲失母,九歲喪父,自幼失怙,孤苦伶仃。少時携幼弟隨叔父學商,刻苦自勵,早作遲息,從不鬆懈,奮發圖強,逾於常人,及冠,娶妻林氏,乃出自安海名門,勤奮賢淑,相夫治家,井井不紋,國棟鄉親因無内顧之憂,致力向外發展,自身待人以信,對同事則誠,由是信譽日隆,業務大有進步,大好基業日益鞏固,乃於...

  • 文章漫話福州方言(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9期  作者:李如龍 出版时间:1991-11-30
    关键字: 福州 方言 五口通商 贸易

    福州方言与外国语的交流位于闽江口的福州的兴起就与造船和海运相关。三国时孙吴就在侯官设有典船校尉,在温麻(今霞浦)建有船屯,并派员到夷洲(今台湾)亶洲(今吕宋)探险。王审知治闽后,福州港进一步开发,与东洋、南洋有了贸易往来。莆田人蔡襄任福州太守时就有「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的记载。明代郑和下西洋多次在长乐太平港造船备航,不久泉州市舶司移设福州,这里成了朝廷指定的外贸主要港口之一。经过明淸的闭关,首先打开的五口通商口岸也有福州。在福州海外交通

  • 文章家鄉經建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53期  出版时间:1992-03-31
    关键字: 鼓山 莆田酵母 安平桥 武夷贸易 南平交通

    宽七米0建成后将接通回龙到长汀、武平,使上杭通往江西、广东的里程缩短五十公里武夷贸易观光恳谈会具有中外驰名,风景秀丽的武夷山旅游区将于四月十日至十三日在南平举行台湾同胞闽北投资贸易、旅游观光恳谈会。恳谈会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沟通闽北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之联系。旅游期间来宾除住宿费自理外,在南平的短程车辆,膳食,武夷山导游费用悉由主办单位负担。福州市台湾事务办公室接受南平地区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委托,竭诚邀请旅台福州同鄕光临参加,如有应邀请向南平市人民路30号严孔仁先生

  • 文章《閩北與臺灣文化習俗》出版李孔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41期  作者:李孔鋭 出版时间:2003-02-28
    关键字: 闽北 台湾 文化习俗 贸易往来 图腾崇拜

    由福建省南平市台湾事务办公室罗小平,论述闽台文化习俗的专著——《闽北与台湾文化习俗》去年十月中旬由海风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对明清时期闽北与台湾人员交流、宋代以来闽北与台湾的贸易往来和两地相同相近的生产生活、婚姻礼仪、图腾崇拜、宗教信仰习俗及闽学在台湾的传播及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和介绍,填补了闽北历史文化在闽台文化中空白。书中百余幅两地特有的民俗图片,展示闽北与台湾区域性地方文化习俗的特色。从一个侧面证明闽台同根同源、自古一家、台湾文化的主体

  • 文章泉州城門外名橋——順濟橋、笋江橋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22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77-03-01
    关键字: 海外贸易 罗城 鲤城 顺济桥 笋江桥

    五代时,留从效统治泉州,为发展海外贸易,把泉州(晋江)城原有四个「子城」拓展扩建为七个城门。称为罗城,以适应国际通商。(泉州为最早的东方名港)泉州城后来称为「鲤城」。泉州城南临晋江,江在德济门外的西方由东、西二溪流会合而称晋江。城西临笋江。因此在城门外有溪、江河流阻隔城外交通之处必须造桥。泉州城门外在宋代建造名桥有笋江桥和顺济桥二座,斯时在建筑工程上之卓越,名闻天下。顺济桥在晋江城德济门外,横跨晋江,宋嘉定四年(一二一一年)建,长一百五十余丈,三十一

  • 文章旅菲許寶强鄉親返國 在高市經營日祺公司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8期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许宝强 堪舆之学 日祺企业 贸易 王和声

    □晋江杂志驻南区采访编辑郭健斌报导□旅菲许宝强鄕亲,擅堪舆之学,近期返国在高雄市与友人合创日祺企业有限公司,自任总经理,其在菲律宾及香港也有贸易关系企业,晋江杂志社王和声社长特致电祝贺。

  • 文章古代的晉江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84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贸易 龙眼 第二威尼斯 木雕 泉南佛国

    晋江(旧称泉州)。在历史上一千多年前,唐朝时代极尽煊赫繁荣,闻名天下的国际贸易大港,昔日千百帆舟竞渡,天下万商云集,商业发达最早,与广州,扬州并列为当时中国对外三大贸易港。至南宋,元朝时代,晋江的海外贸易达到顚峰兴盛时期,(泉州四大名桥,都是在宋朝建造,其中二座名桥(顺济桥又名新桥,笋江桥又浮桥)都建筑在晋江干支流一。可见海运发达,而建大桥发展陆运交通,当时无空运,能有海陆发达的港口府城,仅有晋江尙胜过广州及扬州,当时从泉州港输出亚洲的数十个国家,以至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