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搬「家」

    来源期刊:《連聲》 第13期  作者:江舉謙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寝具衣物 餐桌 书籍 慈母

    后应聘东海大学任敎,迁居台中。这是第一次的正式「搬家」,也就尝到了「搬家」的艰辛。文儿当时只有一岁多,南蕾负责全心照顾,搬家工作就由我一人承担。好在当时的「家」仍属草创阶段。除了厨房炊具餐具,就只有简单的寝具物。床椅傢俬都粗品,不値得搬运,就一概放弃,分别赠送朋友,经过如此淘汰,眞正搬运起来仍然感到十分累人。幸而「东海大学」这招牌洋溢美丽远景,所有艰辛都咬紧牙关认了!东海大学的创校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结合大陆十三所敎会大学的力量,在台湾宝岛重新承担基督敎弘扬

  • 文章思鄕小記㈠

    来源期刊:《闽聲》 第1期  作者:一士  出版时间:1966-07-01
    关键字: 风俗 省会 马车 皮衣

    小引:羁旅廿年,鄕思弥殷,午夜梦囘,思緖輙萦旋于旧日钓游之地,及耳闻目接之事,挑灯作记,以志鸿爪。数十年间之风俗变迁:闽侯虽为省会之地,在前淸季年,风俗尙极俭朴,以着言,士大夫阶级,春夏秋三时均半节衫,上布下纱罗,有传至两三世者,下身亦仅着布袴,外盖绸绑腿,即仅有裤管而无裤裆者,取其省料而耐用也。冬令亦仅布面棉袍,非老年不裘,虽或具备皮毛轻裘亦什袭藏之不轻御也。商场及农村中人,非大富不着绸至有布终其身者。有钱庄掌柜某,偶着遍身绸赴宴,其东家

  • 文章我回到了家鄉—浦城(上)

    来源期刊:《浦城鄉親》 第4期  作者:劉文達 出版时间:1988-06-10
    关键字: 回乡 浦城 交通 衣食 经济

    用水泥造的很少。在城市仅有很少高楼大厦,跟我们台湾来比,差得太远。在行的方面:在县里来讲,县、局、课、组长,多乘单车上下班。汽车惟有县长乘坐到省管区开会时用,局单位只有一部旅行车,公务才可用。鄕鎭仅有一辆跟我们军中一様的吉普车,也是公务用。在自用的汽车根本就没有,公用货车载货后带拖车,还是汽油车,柴油车很少,跟台湾相比差得太远了,在县城方面来说,计程车、自用车,根本就没有见过。⒉在食方面来说:近几年开放了些,穿的很普通,男的穿一般中山装和西装,女的穿西装

  • 文章故鄉近貌

    来源期刊:《浦城鄉親》 第4期  作者:葉駛寰 出版时间:1988-06-10
    关键字: 故乡近貌 探亲

    大家庭居住的原有厅、堂、通道,都有违建占用,因陋就简,无厕所设备,一般均使用公厕。但公厕多不衞生,似乏人管理,距住家远者很感不便,近者又臭气难忍,就厕须蒙鼻,衞生条件太差。现在城鄕大多均有电灯,部份地区有自来水(时断时续),必须储水街道名称,大多已更改为含有共产意识在内,如解放劳英灭资等。但上年纪的人,多仍沿称旧时路名。二、关于的方面:由于开放经济改革的关系,城里已可看到很多穿着入时的靑年男女,服装商店陈列有新式洋装、西装可任意选购,价钱不高,生意不恶,其时

  • 文章念汀中·憶往事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18期  作者:黄耀寰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汀中中小 中学顽事 巨轮篮球队 球衣设计 同乡访台

    不久便被拆掉了!汀中成立「巨轮」篮球队时,球的设计也是出自我的手,球员有高我一届的钟德源、段允荣、赖佑生,同届的有黄培正、李祖荫、张世范、张世鑫、杨道文、严政书、萧自馨、吴怡昌及兼课老师谢宝麟,就连刚上初中吴如松小鬼,他也要做一件球穿穿!球队常与厦大各院系比赛,连江西瑞金军事分校旅汀时,也来校作友谊赛。音乐老师卢达周,不知从何处弄来十几把铜乐器及一支黑管,成立军乐队,我也是队员之一。另外他还发起成立汀中剧团,他是导演,结果所有经费,事务又落在自治会里

  • 文章庾寧朋社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43期  出版时间:2003-06-30
    关键字: 庾宁朋社 渔笛 翁祖扬 高啸云 蔡鼎新

    诗钟眼字『渔笛砧』佳构列次:渔一唱沾岩溜晨穿竹渔傍溪花晚泊舟翁祖扬渔竿下己无青史桁中犹是故家高啸云裳虔祀虞忘祖渔牧幽栖慕隐贤蔡鼎新尘曾历关山险渔火如参水月虚陈实懽钵薪传区显案渔樵茗话慨兴亡顾淳镠渔父独清期激浊簪旨要贵扬芬廖从云锦功名堪自慰渔蓑风雨总相随张鹤亭冠转少人行善渔罟还多客放生赵岂器笛砧六唱悦耳谁家清笛弄撩愁远处暮砧传翁祖扬己先虞廷长笛出应前汉室一砧传高啸云武陵源衷秦砧在箫史楼中汉笛留蔡鼎新桨声悄入霜砧枕雁影横过月笛楼陈实懽汉苑

  • 文章《福州月刊》长乐特访之2巷—司马第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65期  作者:李鄉瀏 出版时间:1993-05-15
    关键字: 福州月刊 乌衣巷 司马第 陈省 长乐特访

    完整的明式民居屋构,亦感破旧,先前厅堂的摆设和布置,再也难寻了;至于花庭书斋等,连影子也没了。当年鼎盛的司马第,满眼尽是断墙,枯草和破落的门户了。如果不是第坊「司马第」的匾字提示,就难以相信这里曾是陈省,陈所立父子的旧第老宅的地方。夕阳余晖映衬下,我自然想到了刘禹锡的《乌巷》咏吟来。「旧时」的「堂前」,还有些许什么可以寻觅的史蹟呢?好像处处都是「寻常百姓家」了。那些新楼屹立在旧宅墙内,显示了主人的财力,而从明代司马第的历史来说,这些新楼套在旧墙内,犹显历史

  • 文章鄭周揚周敏令先慈仙逝 八月三十日在岷市安葬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7期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谥抱月 红衣主教 纪念医院 公祭 龚太夫人

    □晋江杂志驻岷里拉特派员罗 苹报导□旅菲企业家郑周扬鄕亲、亚洲信托关系企业主持人郑周敏鄕亲贤昆仲令先慈郑母龚太夫人諡抱月,于八月二十一日下午七时寿终于仙道示红主敎纪念医院,享寿积闰九十一高龄,即由中、菲各界近二百社团、文化机构等筹组治丧委员会,襄理饰终事宜,订于八月二十九下午八时在其灵堂前擧行公祭,藉表崇仰仪范,宏扬懿德之至意,择于八月三十日上午九时出殡,安葬于岷里拉纪墓园云。在台北,敦化南路周武敦南大厦十二楼并将设有郑母龚太夫人之灵堂,八月三十日上午

  • 文章重履榕城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9期  作者:楊思諶 出版时间:1991-11-01
    关键字: 交通建设 衣食 武夷山 西禅寺 返乡

    永安、漳平、华安、长泰直趋厦门。我赴武夷山游览,由榕城乘坐「武夷特快」,至南平仅需三小时,可谓方便多了。食入时 住所最差榕城薪资阶级收入偏低,每月工资多在人民币一百五十元至两百元之间,折合美金约二十五元至三十三元,但物价低廉;奇怪的是,市内餐馆林立,一桌酒席人民币四、五百元,仍不乏人问津。最著名的「聚春园」,以招牌菜「佛跳墙」为号召,每桌包括飮料索价人民币六百元,竟是一般人三个月或四个月的工资。东大路另有「福州大酒家」,由「全国最佳厨师」、「特一级厨师」强

  • 文章閩都故事選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39期  作者:卜夕秀 出版时间:1991-01-10
    关键字: 闽都别记 桔皮巷 郑性之 穷酸秀才 解衣表白

    郑秀才就被几个后生小子拥到一张桌上坐下。这家暴发户眞是排场,酒席上摆列著银制杯匙,看来银光照眼高贵异常,待得大家团团坐定,正要斟酒时候,忽然一个后生大声惊呼,原来席上少了一只银杯。座上诸人似乎都很郑重其事,有的自动解开袍襟,让大家察看表示并无偷取。既然有人如此做,同席的人也都一一解表白,独郑秀才非常尶尬,迟迟不肯解,那几个后生七嘴八舌喧嚷讥嘲,全厅客人数十只眼睛都朝向这边看来,郑秀才心里明白知道上了他们的当,但是没有办法,在人前出乖露丑事小,冒着偷杯子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