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海关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旧事重提)闽省匪盗猖獗民国廿一年闽海关报告船运派饷情形

    来源期刊:《闽聲》 第18期  出版时间:1968-02-15
    关键字: 海关 报告 交通 贸易

    福建自光复以后,初为北洋军阀所割据地方治安,自不必说,自民国十六年革命军入闽后,因鞭长莫及,且军阀余孽,化整为零,边远地区之治安,仍在「匪」保护中,老百姓被鱼肉,其痛苦可想而知。这里找到民国廿一年度的闽海关报吿,摘录如下,作为参考:以下是闽海关报吿的原文:「闽省匪盗,终年猖獗,贸易孔道,时生阻梗,甚至闽赣交界的城鎭,如建寗、邵武、崇安、浦城等处,且曾一度失陷,备遭荼毒,而延平西北,以闽赣干路一带的重鎭,实际虽未被匪占据,然邻近该路村落,已经被蹂躏得不

  • 文章清代之马祖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5期  作者:林金炎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海禁 船政 海关 渔汛 盐政

    清后,才全面开海禁,设海关。二、船政与海关道光二十一年(西元一八四一年),敲开了福州通商的门户,夷人番商,纷纷前来福州,设教堂,开洋行,进棉花西药洋货,出茶叶杉木土产,自然连带有征税的事务,而中国户部的旧式「海关道」,缺乏与洋商打交道的能耐,咸丰初年,在闽江口南台岛上辟设新式的海关(洋关),改派由洋人「把关」收税,咸丰十一年,西元一八六一年,福州海关由英人赫德(Robert Hart)任税务司,他建议恭亲王,从鸦片的税收购买砲艇,雇用英人来司砲,华人从而

  • 文章從道光廿二年説起

    来源期刊:《闽聲》 第32期  出版时间:1969-04-15
    关键字: 南京条约 海关 序言 福州港

    話說:道光廿二年(一八四二年)簽訂「南京條約」後,一直至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年)英國的領事前來福川設舘後,福州才算正式變爲國際港口。但是被開放的福州港的範圍又如何呢?當時旣沒有劃定一個港區,也沒有今日如高雄港務局和基隆港務局等的機關來管理,因此除海關外,沒有一個專責的單位和人員來管這些事。那麽只有任令英國領事自己來定了。據英國第二任駐福州的領事,「鴉魯確」在福州貿易規程的序言裡說:福州港是包括自閩江口的金牌(五虎島前)起至福州萬春橋(俗稱大橋)爲止。換言...

  • 文章泉州鱗爪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6期  作者:淳于旭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港口出洋 铜钱买卖 海关检查 市舶司设立 藩民常驻 澎湖旧载

    订:「二贯者,徒(刑)一年;三贯以上者,弃市(斩头)。」检査泉州是宋朝对外货易的唯一大港,所以成为中国铜钱外泄的一大漏洞,据「宋史」载:「绍兴十三年,凡『贩蕃船』(本国船)或『回蕃船』(外国船),槪遗官吏登船检査,以防禁物外泄。」这项严格的「海关」检査制度,在八百三十年前的中国,就切实施行了,比起英国设立海关制度,还早了几百年。铜瓦「三佛齐」是南洋的一个古国,即现今苏门答腊的巨港,明代称为「巨港王国」,一向归属受中国藩封,年年进贡。宋史汪大猷传:「大猷知

  • 文章重逢與回溯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2期  作者:鄭元亭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厦大校庆代表团 匾额揭幕 陈列馆剪彩 师生相见 老校长陈诗启 抗日歌曲合唱 《中国海关史》 吴厚沂老师 朱一雄老师 县中旧址 刻骨铭心

    在街头,在学生中演唱和教唱抗日歌曲。他到县中立即组建起了「群声歌咏团」,自任团长兼指挥,并排练了《歌唱八百壮士》、《到敌人后方去》、《救国军歌》等爱国歌曲,伺机在音乐会上和在县抗敌后援会的舞台上表演,使抗日歌声响遍山城,深入人心,起了唤起民众奋起抗日的效应。1945年厦大迁回厦门,陈校长随校返厦,在厦大历史系任教授和系主任多年。他呕心沥血的专著《中国海关史》,是近百年来罕见的宝贵史料。陈校长今年已八十七高龄了,我们谨祝他健康长寿,晚年幸福!吴厚沂老师是当时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