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南戏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泉州南戏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14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76-03-01
    关键字: 泉州 南戏 昆曲 杂剧 剧本

    我国以人搬戏,而有乐曲、道白、科介,三者为要素,自宋杂剧以来,逐暂形成规模,南戏(戏文)乐曲的组成,则源于北宋,纒令转踏,或称为纒达,诸宫调、南宋唱赚,由成熟而迈前一步,道白则改为口语说出,不再流入敍事的文章形式,增加了剧中人地位、身份,意志环境的明晰表达,科介则由于歌舞的舞容,收纳很多古舞,以充实而美观的悦目动作,是以有动必舞,随剧情的需要,采用最适合的舞容,现今平剧的身段,比较上已缺少古舞的内、了,因此平剧就没有载歌载舞,如泉州南戏的搬演,生旦失色

  • 文章泉州南戏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15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76-04-01
    关键字: 泉州 南戏 编剧 西江月

    听明白,但一过后便无良好印象,故必以曲中语句唱出,以抑扬顿挫之妙音,震动声浪之表情,使观众有一份精神享受,所以南戏出场,必先唱曲,然后说白,所以说白的用处是自说或对说。(宾白)1、口语说白说出自己心境,意志,环境,经过事实,过去怎样,未来希望,抱负,计划,人生观,其他想像关系,行为,都要明明白白在嘴里说出来,给观众。2、曲中白也是将现在,过去,或者未来,一切经过情形,或状态,思慕,怨恨,悲思,家中,途上,就诸宫调中的曲牌,词牌,分别选择制就,曲词,以较抽像

  • 文章泉州南戏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0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泉州 南戏 元曲 杂剧 院本

    的霜天晓角,二人合唱,小儿队舞,且舞且唱,小儿队羣舞也,为羣唱,唯元杂剧,只有正末,或正旦,有唱,如某一剧正旦当主角时,正旦唱,余皆不准唱,如正末当主角,也是如此,元剧的革新进步,唱曲这一门,却后退了好几步;后来不敌南戏,终于不振。一角唱曲,是其衰落最大原因。元曲音乐的组成,虽有诸宫调的成分,但大部分可说,是由南宋唱赚编成,唱赚特色,在同一宫调之曲,必以一韵到底,元曲每一折之曲,也同一宫调,一韵到底,上述南吕一枝花,结以三煞二煞,曲律之外,纪动作者曰科,言语曰

  • 文章泉州南戏 十一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2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78-05-01
    关键字: 泉州 南戏 元曲 旦本

    第四折(駕引內官上)自家漢元帝,自從明妃和番,寡人一百日不曾設朝,今當此夜景蕭索,好生煩惱,且將這美人圖掛起,少解悶懷也呵,(唱)(中呂粉蝶兒)寳殿涼生,夜迢迢六宮人靜,對銀臺一點寒燈,臨寢處,越顯的吾身薄幸,萬里龍庭,知他宿誰家,一靈眞性,(云)小黃門,你看香爐盡了,再添上些香,(唱)(醉春風)燒盡玉爐香,再添黃串餅,想娘娘似竹林寺,不見半分形,則留下這個影,影,未死之時,在生之日,我可也一般恭敬,(云)一時困倦,我且睡些兒,(唱)(叫聲)高唐夢,苦難...

  • 文章从高甲戏话锣鼓唱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5期  作者:謝炳南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锣鼓唱 闽南戏剧 高甲戏 金门戏剧

    南戏剧源流考自闽南戏剧源流,同属漳州、泉州两府的戏剧艺术,都承袭中华文化传统的结晶,盛行于南安同安、惠安等县的民间戏剧,再揉合闽南自有的方言,延续地方的风俗习惯,由北方中原传入的艺术娱乐,因语言的不同,而改变了道白和曲腔,来自北方的京腔,崐腔,秦腔,晋腔的演变。独树一格的特有风貌,除了饶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的傀儡戏、掌中戏外,而流行于闽南一带的民间戏剧,最脍炙人口,普获农村群众所欢迎的戏剧有猴戏,和尙戏,高甲戏,俗讹音为「交加」、「戈甲」戏,芗戏(歌仔戏

  • 文章泉州南戏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20-21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76-12-01
    关键字: 琵琶记 方国珍 南戏复兴 牛相国 蔡伯喈

    来,寂寂无闻的原因之一。闽南人博学之士甚多,对于故鄕文物之记载,不致全无,希望关心人士,注意搜罗,去除贱视心理,而向往古人作者之伟大,两宋人士词曲,制作记录有官居宰执者,如北宋曾布之水调歌头,南宋之史浩鄮峰眞隐漫录,洪适之盘洲集,皆身居极品,而注意民间乐曲,多所记述,以遗后人,又如明中叶邱濬,为有明宰相,著有南戏五伦全备剧本,此擧其卓卓者古南戏剧目依宦门传奇南词叙录等宋元旧篇戏目如下。王魁负桂英,孟姜女送寒衣,薛云卿鬼做媒,鸳鸯会,郭华买胭脂,临江驿,周勃太尉,崔护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