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辛亥革命共返回3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辛亥革命前——旗营内情实录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3期  作者:伊通甫 出版时间:1996-06-3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伏天 婚嫁 通令

    這個規矩實在不好受,新郎回家後忙于招待客人,直到夜晚二更始大開筳席,三更轎抬新人。四更新娘子抬進門(新娘身穿大紅湖縐的絲棉旗袍——即令伏天亦如此,足穿藍布襪和薄布底、青布幫的綉花鞋,頭上梳一對抓髻,髻上插兩支四季紙花,儼如一個女道童)。新郎先已立在弓箭案前等候(案上斗内盛滿一斗米,三支箭插于其中,弓弦搭在箭上),新娘下轎後同新郎先拜弓箭,然後拜天地祖先,繼而送入洞房。洞房門口侍立二人手執腰刀,一俟新娘進房即將刀入鞘(俗稱『鎮煞去邪』),所發聲響足使新人嚇...

  • 文章藍布長衣永伴靈魂

    来源期刊:《闽聲》 第5期  出版时间:1966-11-01
    关键字: 布料 郊游 辛亥革命 法治

    先生自幼受儒家思想的薰陶,富有民族意识,胸怀匡复大志,一生崇向法治。忠贞廉洁,待人以宽,律己以严,晚年虽尊为国家元首,衣食住行,与平民无与,公余治农林园艺,一草一木,必亲培植,郊游每摒除随从,遇农夫老幼,辄訽近况,其宁静淡泊,平易亲民之风范,见之者均能畅言。先生喜着布料长衫,曾语人曰:「辛亥革命前,靑天白日旗为国父所定之革命军旗,自国父病北平逝,余即不穿西装,改穿蓝布长衣,乃示靑天白日永不离余灵魂和躯壳。」

  • 文章詩人陳衍小傳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10期  作者:詠門 出版时间:1998-04-20
    关键字: 陈衍 梁启超 赵熙 辛亥革命

    衍的说诗论诗,妙语连珠,推崇备至。樊增祥尝作诗赞陈衍云:「……石遗于学无不邃,太阿出匣当者谁?河岳蟠胸作根底,风霆入笔驱文词。……」秀野诗会两年中举行二三十次,作诗无数。后因同人离散而暂停。旋草堂亦为北京政法学校教务长林启(字肖顼,闽县人)所赁。辛亥革命后,陈衍自乡来北平教书,又于一九一五年在东城顶银胡同寓所恢复了诗会,名日「春社」,亦有诗家十余人参加。

  • 文章開國元戎林述慶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3期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人物传记 林述庆 辛亥革命

    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旨在推翻專制,實行民主,以福國利民。這浩然的正氣,自爲人們所嚮往,是以辛亥黃花崗一役啟其端,而武昌義師繼起,各省爲之響應,乃使淸廷莫之能禦,而民國創建了。但攻克南京,以解武昌之圍,乃能振奮全國人心,奠定共和始基,此之關鍵極大,則實我閩林述慶之振臂一呼,群皆效死所由致也。林述慶字頌亭,爲福建閩侯縣之快安鄕人,淹通典籍,才華非凡,而慷慨有大節。淸末科擧旣廢,遂投身福州陸軍武備學堂,與許崇智、王麒爲同隊。光緖三十一年畢業,許等赴日留學,他則...

  • 文章辛亥革命前——旗营内情实录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4期  作者:伊通甫 出版时间:1996-07-3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祭祖 丧事风俗

    (三)喪事風俗家中人亡故後,將死者遺體横堂中,頭西脚東,未俟『姑奶奶』來到不得入殮。『姑奶奶』有『老』、『小』之分,『老姑奶奶』是死者的姐妹,『小姑奶奶』是死者的女兒(均就已出嫁者而言)。這姑奶奶權最大,喪事辦理中,一切都是聽她支配,此風俗頗特别。此外,還有『出殃』之説,照此説,人死後要請道士開好『殃榜』貼在靈前,上寫某日某時『回殃』(指亡靈歸來),全家人在這天要藏避起來以免『冲殃』,并在死者生前所住房内灑布石灰。如第二天發現灰上有痕迹,全家即放聲大哭,...

  • 文章辛亥光復:閩省首任都督孫道仁(上)

    来源期刊:《闽聲》 第47期  出版时间:1971-09-3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孙中山 昭忠祠 塑像

    福州城里一条通到水部门的马路,旧名大墙根以后改称大根路地方,有一座建筑得很讲究的祠堂,一般称为孙公祠,附近居民则叫做「孙道祠堂」,孙道者,指辛亥革命第一任福建都督孙道仁也。这所祠堂是他父亲孙开华的专祠,建于淸光緖十九年庚午(一九三〇),予谥「壮武」,所以正名应作「孙壮武祠」。辛亥武昌起义,各省相继光复,农历的十一月初十,各省代表选擧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十三日,大总统莅临南京,行就职礼,改用阳历,是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旦,典章开国,咸与维新

  • 文章福州究竟有沒有人才

    来源期刊:《闽聲》 第5期  作者:祝傳鉞 出版时间:1966-11-01
    关键字: 林则徐 辛亥革命 文学 郑孝胥

    培育出不少海军人才,储为国家使用,沈文肃公之流泽,迄今犹存。淸季民主政治勃兴,君主专制,已难立国,林旭先生旷观世界潮流,势非变法不可,他和康有为、粱启超诸人,组织保皇党,共谋变政,身列六君子之一,戊戍变起,身遭杀戮,他宝具■远大的政治眼光,究不能以成败论英雄。黄展云、方声涛均为革命先辈,他们在辛亥革命以前,便在福州创办侯官学校,明为敎育学生,暗实灌输革命思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十九人是福州人,方声洞、林觉民、便是该校的学生,民国十六年第三路军政治部主任江董琴

  • 文章先烈遺蹟光邑乘——同安鐘樓漫筆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9  作者:顏立  出版时间:2001-05-01
    关键字: 同安钟楼 庄尊贤 潘节文 辛亥革命

    注:同安钟楼照片)同安旧县城中,矗立著一座方形砖混结构建筑物,这就是钟楼,是纪念辛亥革命后在护国战争(即维护中华民国的共和体)中牺牲的庄尊贤和潘节文两位烈士修造的纪念建筑物,原是同安县城最高的地物标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作过防空警报处,一九八四年原同安县人民政府把它作为辛亥革命活动史迹,而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庄尊贤、潘节文何许人也?庄尊贤(一八七五~一九一六),字育才,同安县安仁里山兜徐厝后人(今属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鎭)。他自幼读书,十五岁经营粮食和布匹生意

  • 文章陳延香鄕賢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6期  作者:康大可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陈延香 同安 辛亥革命 救济院

    陈延香,又名树坛,字澄怀,晚年号慧香居士。清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七年)出生于同安阳瞿乡。其父系清末秀才,在村里开设私塾。陈延香少年时就读其中,十岁时,父亲病故,陈延香子承父业,受聘在灌口风山书院及角尾1带私垫任垫师。宜统二年(一〇一〇年),陈延香在灌口石头亭乡加入同盟会,后受命在同安组建青年自治研究会并担任副会长。一〇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爆发,陈延香、陈仲赫等率领青年自治会会员,号称「同安革命军」,与庄尊贤所率灌口革命军里应外合,于十一月十三日光复同安县

  • 文章鄭宗林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1期  作者:劉澄清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郑宗林 人物生平 辛亥革命

    风雨同舟,合作无间,初以风气未开,而又不谙当地语言,情形隔阂,困难可想见矣。惟先生意志坚强,不屈不挠,奋鬪数载,乃奠丕基。此后顺序进展,深入鄕间,勤勤恳恳未敢或懈。计在永安十八年,先任牧师十三年,续任敎区长五年,开设敎堂十四所,新建敎堂,医院、学校,牧师宅十一栋,成就辉煌,非偶然也。先生以基督敎乃入世主义而非出世主义,故于地方亟欲有所贡献:方辛亥革命,永安驻有淸军五百余名,先生奔走慰解,遂使帖然归顺,安然光复。闽都督孙道仁为请临时大总统孙公,颁赐二等勋章以酬其功

共30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