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习俗共返回5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俗鄕午端

    来源期刊:《闽聲》 第12期  作者:父漁湖南 出版时间:1967-06-01
    关键字: 端午 消毒 验方 习俗

    端午(五月初五日)俗称五日节,又称五月节,为年中三大节(端午,中秋,过年)之一。有许多俗例奉行,除全国性,或各地均有之习俗外,这里专谈「家鄕习俗」。端午吃粽,以艾,菖蒲烧汤洗澡,饮雄黄酒,这些都是普通性的例行应节俗例,家鄕的雄黄酒是以原刀(白酒),或蕃薯烧渗雄黄精的,吃完酒后,把剩下的雄黄渣,覆以生肥肉一块保存起来,遇有被虫蚊,或无名肿毒时,拿来抹擦一下,马上见效,比什么都灵验。蒜头有强力杀菌作用,现在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家鄕俗例多于端节吃蒜头,但因怕辣

  • 文章五月五日端节的习俗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2期  作者:鄭行泰 出版时间:1996-05-31
    关键字: 习俗 粽子 季节 朱砂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我国古代是把月份按照干支的次序来排列的,正月为「寅月」,十二月为「丑月」,如此类推,五月称为「午月」。而「端」者是「初」的意思,合起来把五月初称为「端午」。天中记:「又称五月为端五,盖端者,初也。」在闽台两地端午节盛事莫过于龙舟竞渡(扒龙船),及包粽子(角黍),至于粽子的种类而今不胜枚举。在闽台两地端午节均有门悬菖蒲艾叶以避邪,飮雄黄酒和贴「午时书」(小型对联)的习俗。五月酷热的气候疾病流行,威胁着人们健康,因古代医学并不

  • 文章闽南中秋习俗充满了诗情画意

    来源期刊:《闽聲》 第26期  作者:蘭亭 出版时间:1968-10-15
    关键字: 中秋 习俗 皓月 嫦娥

    拜月娘拜月娘是中秋一個充滿着詩意的節目,閩南人頗爲重視,入夜,家家都在自己屋頂天臺上或院子裏,擺張方桌,桌上供列瓜菓和月餅之類供品。當那一輪皎潔的皓月,懸掛在天空時,先由家長點燭、焚香、面對月娘禱拜,後闔家就可邊吃月餅,邊講月娘的故事:「嫦娥奔月」或是「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末了,各人可分頭玩自己所嗜愛的活動,如吟詩、作對,或者賭六骰,聽香等。放孔明燈放孔明燈則在中秋節前幾天擧行,村中靑,少年們自行集合三、五人,買幾大張白油光紙,及竹篾、粗紙、鐵絲,煤油...

  • 文章富貴三世半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50期  作者:泉州客 出版时间:1981-10-01
    关键字: 婚礼 习俗 富贵 荔枝

    晉江縣城南門外西邊鄉宮口角祠堂邊,有一林家,三世名宦,本任布政,告老還郷,欲嫁孫女,匹配某暴發戶,門當戶對,彼此富甲一方,婚禮備極隆重,平日生活亦甚豪華,四時蔬菓常備,山珍海味不稀,羨煞人也。相傳當婚禮進行是日,迎親與送嫁排場浩大,以在禮堂內外,「白米舖路,赤米舖磚,右踩金,左踏銀」最燴灸人口,所謂「白米舖路,赤米舖磚」者,乃是當新娘出轎下脚處之門口路上整條路不見天,以白米平舖墊上,入門之廊,廳原砌紅磚,則以「秋晚」種之赤米敷墊,此世所未之有也,不但此也...

  • 文章灶君之傳説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2  作者:翁維鈞 出版时间:1998-12-31
    关键字: 灶君 传统习俗 民间传说

    作者:劇作家;曾任台北市同安同鄕會常務理事

  • 文章閒話榕城年景

    来源期刊:《闽聲》 第30期  作者:憶生 出版时间:1969-02-15
    关键字: 年景 除夕 鞭炮 习俗

    阴历十二月一过初八,过年景致便浓厚起来。这的确是事实,这时候家家人家,没有一家不为准备过年而忙,这是数百年来的传统习俗,即使到今天,改也改不了多少。作为家庭主妇,第一件事是洒扫屋宇庭院,这是年常旧规的淸洁运动之一,规模与端午节不相上下,不过端午节的大扫除是为了消毒,而腊月里的洒扫则是为了送旧迎新。第二件事是摆年夜饭,摆年夜饭这风气,江南好像特别流行。吾鄕也有「团年」之举,但多数是一家团聚之意。成人儿童,新年必穿新衣。孩子们所最为大惑不解的是,家里平时好像

  • 文章親家舅送燈

    来源期刊:《闽聲》 第42期  出版时间:1970-12-30
    关键字: 元宵 习俗 童谣 甘蔗

    在正月初二以过,元宵之前,新婚娘子,母家照例均有送灯赴女儿婆家之习俗,盖取「添丁」早生贵子之吉兆。女儿出嫁第一年为岳父母者即安准备:「观音送子」、「天赐麟儿」,等灯,加上甘蔗两全根,头尾围以红帋,由新娘之小弟弟送往姐丈家。福州童谣有「亲家舅送灯,亲母「戴身」(即怀孕);亲家舅送蔗,亲母「病泻」(即拉肚子)」之语,乃戏谑者。女儿出嫁之首年,送上列之灯后,如生一男孩,翌年即送「状元骑马」灯,如生女孩仍要送「天赐麟儿」希望再生男子。第一年送灯,女儿未添男女

  • 文章編者的話

    来源期刊:《闽聲》 第1期  出版时间:1966-07-01
    关键字: 文献 传奇 谚语 习俗

    我们对提供珍藏「抄本」的郑源深先生,表示万分的谢意。本书开头平淡,逐渐引入化境,故开头几期拟多刊载,以后每期拟保持三千字左右。有关家鄕谚语和习俗及掌故的文章,正在多方蒐集中,今后二三版的副刊,拟多刋载此类的文字。保存有此种稿件的同鄕,希望多多提供。

  • 文章立夏小滿

    来源期刊:《闽聲》 第11期  作者:鑑年 出版时间:1967-05-01
    关键字: 立夏 菜花 习俗 灌溉

    五月六日立夏,时令屈此,炎暑将至矣。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江南人在立夏有许多习俗,如家设靑梅樱桃等物荐先,飮烧酒。苏浙人于是日喜吃蚕豆,谓可解除百毒,即误吞铁针,亦可化解,验否则不详。我国东南各地,立夏有秤人之擧,至立秋又秤之,以观夏季体重的增减,盖常人夏李食欲大减,因之体重亦减矣。立夏后十五日,斗指已为小满,日行六十度,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也,故名。此时为江南各属农家最忙李节。俗称小满动三车,谓丝车,油车,水车也。是时蚕妇煮茧,治车

  • 文章閩南年俗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9期  作者:黃錦鋐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闽南年俗 莆田习俗 泉州天公生 元宵习俗 节日习俗来源考

    扬州,自古为七闽之地[2]。春秋以后,称为越地。秦倂天下,置闽中郡,从此逐渐开发。南宋时,中原扰乱,衣冠南渡,福建遂为人文汇萃之区,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然因境内多山,东面临海,广谷大川,气候寒暖燥湿不齐,制度互异,风俗亦因之而不同。闽南地区,包括漳州府、泉州府、兴化府、以及厦门、金门二海岛,虽皆自中原迁徙而来,习俗大致相同;然日久境迁,同中亦有异处。就正月初一拜年而说,各地均有拜年贺节习俗,但细节不太相同。在漳州地方,新年亲友初次见面,必定互相笑说

共56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