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校共返回2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奴化敎育学校:东瀛、旭瀛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7期  作者:林衡道 出版时间:1991-09-30
    关键字: 奴化教育学校 东瀛学校 旭瀛书院

    福州、厦门,很早就有「台湾籍民」的同鄕组织。日本领事馆为管理之方便,下令将「台湾籍民」的同鄕组织一律改组为台湾公会。于是一九二二年厦门成立台湾公会,一九二四年福州也成立台湾公会,皆以举办敎育事业、卫生、救护事业、共同墓地之经营为主要业务,此外亦顺便举办代写日文公事,调解各种纠纷等等之服务。福州东瀛学校、厦门旭瀛书院,都是台湾公会为「台湾籍民」所举办的敎育事业,但事实上却为「台湾总督府」所控制,在它指挥之下,推行和台湾岛内完全相同的奴化敎育。汕头无台湾公会

  • 文章呂文起鄉親為長男鴻聲立室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4期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警官学校毕业 军警任职 长子成婚

    □晋江杂志特派员黄忠报导□晋江吕文起鄕亲,中央警官学校特警班毕业,对日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历任军警要职,现已退休。民国七十四年十二月八日为令长郞鸿声立室,新娘为黄斯炳先生次女公子明美小姐,是日下午假台北市珍宝大酒楼举行结婚典礼,并宴请致贺亲朋云。

  • 文章影集

    来源期刊:《連聲》 第13期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第一山 福建连城同乡会 姓名 学校

  • 文章沉鈎曆史識英雄——舫山碑苑的兩塊殘碑

    来源期刊:《同安》 第91期  作者:蔡鶴影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马巷 启智学校 残碑 高云览 舫山碑院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厦门舫山中学(前身是集美学校马巷校舍)为纪念陈嘉庚先生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应马巷父老的请求创建该校五十周年而构建全国罕见的校园碑苑。这时,从马巷镇某个建筑工地挖出两块残碑,其镂刻的阴文都填满了泥土,字迹模糊不清。冲刷后碑文现出,那块上端断裂的碑石,剩余的部分约六十多公分,上面竖刻「…亡将士纪念碑」几个大字,左右两边各竖刻一行小字:「同安马巷各界敬立」和「…年七月七日奠基」,碑石的下端横刻两行字:「人人到此必须致敬」。另一块碑石尾端残缺

  • 文章鰲峰坊裡書香飄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0期  作者:李鄉瀏 出版时间:1991-02-20
    关键字: 鳌峰坊 鳌峰书院 福州师范学校 幼儿园

    鳌峰坊里书香飘」这并非夸饰之语。坊内三民中学旧址,现扩建为福州师范学校,其附属第二小学,便设在原法政学堂址内,址的前身为淸代福建学府之一「鳌峰书院」。这里现有二千余名师生,作为福州地区小学敎师的摇篮引人瞩目。据地方志书记载,鳌峰坊在于山北麓,唐名九仙坊,宋名登瀛坊。所谓九仙坊,指坊后有径可通九仙山;所谓登瀛坊,指宋代出了个状元陈诚之,鄕里荣耀,立祠赞誉。坊内的鳌峰书院,系明郡邹捷春的宅第,中有池舘。淸代康熙四十七年,巡抚张伯行倡建省学,始成书院:前构正

  • 文章財政部主任秘書 鄕賢連龍輝的公務生涯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7期  作者:陳志達 出版时间:1988-03-01
    关键字: 连龙辉 台湾高等法院 公务员 警官学校

    充实自己。首先在屏东的警民协会工作,一年以后,因工作勤奋而被推荐到警务处工作,并被分派至刑事警官大队(刑事总队前身)任职,不久刑事警官大队与警务处刑事室合并,改组为行政总队,连主任秘书也随着改分配到该总队来,后因工作绩效良好,荣调台北市警察局工作。学有专长竞相争取不久,中央警官学校从重庆、广州迁到台湾,起初并未对外招生。仅设立「台湾警官训练班」,以中央警官学校的教育系统,来选训台湾地区没受过警官教育的警察干部,民国卅九年,连主任秘书通过考试,而获得录取,成为

  • 文章福州十邑閩劇票友聯誼會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40期  出版时间:2002-12-31
    关键字: 闽剧票友 黄瑞霖 林铭森 张礼星 闽剧学校

    通过了工作报告、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青年部部长、闽剧票友联谊会常务理事张礼星先生在会上表示捐助三十万元给省实验闽剧院作为纪念郑奕奏诞辰一百周年活动费用,并无偿提供中洲岛四千多平方米的场所用于演出,张先生还为市闽剧学校捐助剧五万元,作为培养闽剧人才之用。当天的晚宴上,市闽剧学校的学员们还作了精彩的演出。晚上,市委领导何立峰、宋立诚、梁建勇等和与会理事共同观看了由省实验闽剧院演出的闽剧《莫愁女》①常务理事会议会场,②全体常务理事祝黄总会长生日快乐,③主席台上嘉宾

  • 文章教育女鬪士——許逾雪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20-21  作者:林騮 出版时间:1976-12-01
    关键字: 许逾雪 培元中学 菲律宾 闽商学校 吟诗咏歌

    一个人的诞生以迄成长,这期间的痛苦经历,惟有母亲感受最亲切,原因她经一番辛苦的分娩,培养与敎育,尤如炎夏转凉秋,隆冬接春寒,风霜酷热接踵而来,直至屹立人世,自我谋生,母亲责任才算完成。所谓男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一个孩子长成到这阶段,母亲何况须再操心虑患,再为儿子虚寒问暖。反之,应是从儿子身上讨还酬报,享受反哺而养颐天年的时候了。可是一所学校的创立与发展,若与哺婴育儿比较,可还要艰难千百倍,人体的长大乃是顺乎自然的发展趋势,只是要防范气候,飮食,生理

  • 文章惠安郭廸修鄉親生平略歷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8期  出版时间:1979-07-01
    关键字: 晋江 美术专科学校 郭迪修

    惠安郭迪修老鄕亲,于四月十六日仙逝,享寿七十有三,已于五月五日中午安葬。郭迪修鄕亲惠安白鹅人,自幼在基督敎家庭中长大,一生笃信耶稣敎,以基督之爱心从事敎育和社会服务的工作,不怕辛劳以造福社会,利益人群为其人生之目的。郭氏家敎甚严,长辈之期望也殷,七岁入塾,十岁时随长兄远赴他鄕就读小学及中学,曾在晋江县安海铸英中学及县城培元高中就读,在校期间,对于美术、音乐及体育等科极感兴趣,乃于中学毕业之后,考入美术专科学校,修完美专课程,即应聘在家鄕担任小学专任敎员达

  • 文章思親與自強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1期  作者:陳東曙 出版时间:1978-04-01
    关键字: 育东小学 宪兵学校 七七事变 抗日战争

    菽水之奉,聊尽子职,越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妄想灭我国族;国难已至最后关头,我国上下,在英明领袖 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奋起神圣抗战,我亦神明华胄,天职无可旁贷,于是辞职返家,将拟投笔从戎之志,禀告我母,母初以寡母孤子,自幼形影相依,安忍使我万里远征;及明抗战大义,毅然应允。临行训诲,勉我精忠报国,以壮征程。于是在泉州培元中学,投考宪兵学校,学习国家军事法令,以为革命内层保障;毕业时,在重庆复兴关,中央训练团,荣获校长 蒋公,亲临点名校阅,恭聆

共28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