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史料记载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興化倭冦之慘禍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寄老  出版时间:1971-03-29
    关键字: 兴化县 抗击倭寇 明代史料记载

    元末明初之際,日本有南北朝之爭,南朝敗後,其遺臣及海邊不逞之徒,剽掠高麗及中國東南沿海各地,史稱倭寇。不久,元亡明興,倭氛益熾,明成祖朝,日本幕府義滿通聘於明,成祖遣使報聘,封義滿爲日本國王,使協同勦捕,倭寇稍戢。義滿死後,幕府威令不行,寇勢復熾,尤以嘉靖年間爲甚。是乃倭寇之所由起。先是,朱洪武二十年十一月,命信國公湯和加强浙江福建沿海防務,繼又命江夏侯周德興於福建瀕海之福、漳、泉、興化四郡,築城練兵以備之。德興往四郡視察形勢,築城十有六,民戶三丁取一,...

  • 文章閩台習俗 多緣閩北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1  作者:羅小平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闽北习俗 宗教文化 史料记载

    作者:南平市人

  • 文章顏氏起源譜系及其南遷分佈槪述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7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2-12-30
    关键字: 颜氏宗谱 姓氏起源 姓氏分布 史料记载

    (一)起源顏氏之先出自黃帝,黃帝生昌意帝—帝高陽—靑—卷章—吳回—陸終—晏安(陸終第五子其裔孫歷唐虞夏商四朝,至周武王時封其裔孫俠爲邾子—俠—輝—成—車輔—將新—訾父—夷父字—伯顏諡武公,子孫以其字顏爲姓爲顏姓開姓始祖。夷父—友—爽—通—激—嗚—音—羽—訓—簡—箱—虎—景—整—恤—求—有—無繇字季路—回,回字子淵。自夷父至回,世世任魯爲卿士大夫,自回以後則有族譜存留矣。(二)北方顏姓世系(自春秋至唐中葉後)一世回 字子淵娶宋國戴氏生子歆,回從學孔子,才冠...

  • 文章泉州古樂(中)(一)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2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68-06-10
    关键字: 泉州市 古乐 音乐文化 史料记载

    大凡禮樂之作,所以類物表庸,而不忘其本,況音樂之聲足以發揚其歌咏之情趣,習之則人樂其度,而社會人心,於焉歸一,風俗因之而得淳正,光輝日新,這就是禮樂之功用,社會安定,國家進步,新的生命,由此而生,而擴大而到達完善優美的佳境。故音樂以正樂爲主,摒棄邪樂,使後之學者相繼,雖一代有一代之樂,然皆一脈相傳,着重元音,以歌咏盛世,使澆漓薄俗的風氣,不能發生。我國音樂的五聲,十二律的理論,到了呂氏春秋,同馬公史記等書,出世以後,便可算是完全確定,而爲後世所遵循,但到...

  • 文章由福建之開發兼論中國南北文化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2期  作者:梁子涵  出版时间:1968-06-10
    关键字: 福建开发 南北文化 史料记载

    自從隋唐統一中國之後,因爲南方的文化,頗有突飛猛進的發展。所謂南方文化的領域,其北部包括今日之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一帶。唐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二:「永嘉之後,帝室東遷。衣冠避難,多所萃止。藝文儒術,斯之爲盛。今雖閭閻賤品,處力役之際,吟詠不輟,蓋因顏(延之)、謝(靈運)、徐(陵)、庾(信)之風扇焉。」資治通鑑梁紀十九:「自晉氏渡江,三吳最爲富庶。貢賦商旅,皆出其地。」文中子述史篇第七:「江東中國之舊也,衣冠禮樂之所就也。」隋書卷三十一地理志:「自晉...

  • 文章明鄭元勲陳永華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7期  作者:弋旦  出版时间:1985-03-01
    关键字: 陈永华 施琅 郑成功 人物生平 史料记载

    「台灣通史」載:台灣「國姓爺」「明鄭時,有陳永華其人,鄭經世子嗣延平郡王時重臣,且譽之爲「賽諸葛」,有曰:「漢相諸葛武侯,抱王佐之才,逢世季之亂,君臣比德,建宅蜀都,以保存漢。奕世稱之。永華器識功業與武侯等,而不能輔英主以光復明室,徬徨於絕海之上,天也。然而開物成務,體仁長人,至今猶受其賜,因此民立宮奉祀,以昭勳業。」按陳永華,閩省同安人也,明末諸生,世代書香,忠孝傳家,乃父陳鼎,擧孝廉,出仕同安敎諭,淸兵攻閩,以死殉節,國姓爺延攬永華爲參軍,成功病逝,...

  • 文章福建清光緒朝革命事誌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陳漢光  出版时间:1971-06-30
    关键字: 汉族独立会 清末革命事迹 福建学生会福州支会 史料记载

    一、引言淸末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創,其近因,實由於甲午戰敗所引起;繼則因割臺而激起全民憤怒,影響形成,建立革命力量推翻滿淸。臺灣原屬福建,當時雖建省,惟唇齒相關;且居民絕大多數人係屬福建移民,故福建人對割臺之激憤,尤甚於各省人士;參加國民革命者,亦較各省人士爲多,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中,卽有十九人屬福建人,此爲一例也;而革命之發展、進行中,海外閩僑捐助,款數甚巨。凡此種種,均足以闡明福建對於革命之貢獻也。福建人在他省之革命行動以及海外之經濟捐助,類此事蹟甚多。惟...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