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倭寇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戚繼光「草鞋陣」

    来源期刊:《闽聲》 第13期  作者:李時福 出版时间:1967-07-01
    关键字: 戚继光 名将 倭寇 草鞋

    这位使倭寇闻名丧胆的名将,他在闽海可门港(即罗源港)一带破倭英勇■蹟,许多人知道,但这位民族英雄在闽建立奇功,把倭寇打得惨败而知道他详细战鬪经过的太少了。他的确是智勇兼全的良将,当倭寇侵犯闽浙沿海羣岛时,他奉命■领大军由浙江方面经仙霞岭、分水关、莆城转海岸线布防,捍卫国土,抵抗犯寇。在福建东由福鼎啣接浙属牙城,再由寿宁露浦(三沙湾)福安(三都澳)宁德罗源湾、连江港、闽侯(福州湾)、长乐港、福淸、莆田(涵江湾)、惠安、延伸至泉漳厦门一带沿岸布防。同时由

  • 文章经史兵剑、文韬武略的大学问家——连江先贤陈第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7期  作者:酉盦  出版时间:1989-11-01
    关键字: 陈第 倭寇 五岳

    一、年少岐嶷、留心国事陈第字季立,号一斋,生于明嘉靖廿年(一五四一年),卒于万历四十五年(一六一七年),世居连江西郊化龙桥北。当时,明朝国势衰败,南有倭寇连年侵扰,北有鞑靼可汗俺答及辽东三卫的入侵,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陈第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祖父原本赤贫,后渐置田宅。父亲名应奎,字元瑞,号木山,潜心书史,由庠序而任郡曹,负责认眞,谦和孝友,对国家大事极为关心。母亲杨氏,手滑心慈,多济闾里,据称杨孺人梦雷震而生先生,颧骨高耸,隆准方瞳,有游方僧见之

  • 文章莆仙新春的习俗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5期  作者:吳越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除夕 白联 卤戏 贴圆子 倭寇

    了,原来他的母亲饥饿难当看到树干上所贴的「圆子」,赶忙摘下来就吃,一路上照着贴「圆子」的树干走去边摘边吃,无意中走回了住家附近,孝子看到摘「圆子」吃的女人,心想一定是他的母亲,喜极而哭,情不自禁地跪下来,赶忙迎接母亲回家奉养。㈦甘将军坐鎭 乘机宰倭奴除夕,家家户户门边放着一綑细长尾巴的甘蔗,这些甘蔗,必须等到新正初五日后,才能拿着吃。相传把成綑长尾甘蔗放在门边是与抗倭有连带关连的。缘明朝嘉靖年间,倭寇进犯莆仙,烧杀奸淫,无法无天,激起人民公愤,羣众领先把武器藏在

  • 文章明代儒将俞大猷之风范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8期  作者:林春水 出版时间:1988-05-01
    关键字: 俞大猷 明代儒将 昭代将军 抗击倭寇

    我着此袍经百战,半襟犹带血淋痕。」读此诗句,犹如一股慷慨激昻侠义之奇气呈现在眼前,它是出自胸藏韬略,气呑湖海,经文纬武,深于易而精于兵的兪家军领导者——兪家军之父兪大猷之手。因他曾与戚继光联手平靖东南百州县寇氛,使倭寇闻风丧胆,而同时被人誉为「兪龙戚虎」两总兵,鲁、苏、浙、闽、粤百姓视之为「海上长城」。兪大猷,转战五省,身经百战,捍卫明朝半壁江山,他之所以有如此彪炳功绩,永垂不巧,评者谓其才兼文武,知人善任,长于料敌,在军中五十年,未尝挫衂,为人崇伦尙义

  • 文章一九九四列爲文物保護單位—遠洋將軍廟楹聯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2期  作者:李鄉瀏 出版时间:1995-03-01
    关键字: 金伯通 倭寇 琉球 楹联 远洋将军

    福州远洋将军庙建于明嘉靖壬戍年(一五六二)迄今四百卅余年,几经修葺,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扩建为五楹大殿,三层钟鼓楼,配有戏台、观众厅、厨房等,殿中石柱镌刻:「勇驾李北平而上,功居戚少保之先」,大致概括了将军的建勋立业的事蹟。将军姓金,佚名,字伯通,琉球国唐营(俗称久米村)人,其先世金暎为侯官县壁团洲人。明洪武二十五年(一二九二)为扶持琉球国朝贡贸易,选派善操舟航者三十六姓赐往琉球,金暎衔命其中,籍入琉球。金伯通为第六世,屡立战功,为冲破倭寇截劫,力保

  • 文章石獅城隍公的由來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6期  作者:吳緜衛  出版时间:1979-03-01
    关键字: 城隍庙 石狮街 倭寇 永宁

    远在明朝中叶,自西元一五四一年辛丑至西元一五六八年戊辰,在这廿七年中,闽、浙沿海遭倭寇(日本)侵袭前后达九次之多(较前者莫谈),仅晋江永宁一地,已遭三次登陆,所以在闽南一带的人,都称谓「走祸贼」。永宁为晋江最南沿海的口岸,为防止外来的侵略,故在周围筑一石城,高丈余,宽近四尺,并在「大东」(近北门)多筑一城门(共五城门),门上多筑一城楼,用以瞭望远方的海面,并在东门内至小街筑一地下道,上盖宽长的石枋,相等于防御工事的战壕。某年的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倭寇登陆

  • 文章詩鑑 中華五千年史詩(14)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1期  作者:廖從雲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郑和 俺答汗 倭寇 土木堡 朝鲜

    其二俺答入侵建言远识收河套,蹙敌穹庐已北移。一自佞臣翻舌剑,三教强虏犯京师文忠幸有筹边策,武毅长麾定远旗。顺义厌兵终少戢,知几巾帼亦匡时,倭寇之乱来是狂飚去疾风。海防久弛战无功。纵横千里伤荼毒,剽掠万方类断蓬。贪黩奔泉多病骥,流离扑地尽哀鸿。庙堂清议纾筹策,几见东南刼火中其二、弭祸终难玉石焚。居然鸟兽与同群。徐(海)汪(直)蠧国丧狂甚,严(嵩)赵(文华)要功黩财勤。砥柱横流俞(大猷)总镇,干城一帜戚家军。出民水火基仁勇,庙貌长新不世勋。朝鲜之役为国外藩求援频

  • 文章興化倭冦之慘禍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寄老  出版时间:1971-03-29
    关键字: 兴化县 抗击倭寇 明代史料记载

    元末明初之际,日本有南北朝之争,南朝败后,其遗臣及海边不逞之徒,剽掠高丽及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史称倭寇。不久,元亡明兴,倭氛益炽,明成祖朝,日本幕府义满通聘于明,成祖遣使报聘,封义满为日本国王,使协同勦捕,倭寇稍戢。义满死后,幕府威令不行,寇势复炽,尤以嘉靖年间为甚。是乃倭寇之所由起。先是,朱洪武二十年十一月,命信国公汤和加强浙江福建沿海防务,继又命江夏侯周德兴于福建濒海之福、漳、泉、兴化四郡,筑城练兵以备之。德兴往四郡视察形势,筑城十有六,民户三丁取一

  • 文章岳口石宮仔之來歷

    来源期刊:《同安》 第32期  作者:陳樹碩 翁維鈞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铭恩亭 潭维鼎 外御倭寇 内抚盗贼 纪念恩德

    同安县城岳口社,有间佛庙,名称「铭恩亭」,又名「石宫仔」,庙虽小,名气却不小,自有其一段荣殊的来历,虽是留传故事,却有实际的事蹟,就是由鄕贤刘御史亲自撰文勒石,纪念一位保县卫民的清官—同安知县潭维鼎而建立的。明,嘉靖年代,同安县境,外遭倭寇时常劫掠,内受盗贼横行抢夺,官府无能,民不聊生,朝廷适时派遣一位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潭维鼎,出任同安知县,自从到任以后,明查暗访,体恤民情,减轻赋税,平反冤狱,为安内御外,团结民众,组织联防,恩威并济,功过分明,县民尊

  • 文章近代虎年發生在同安的大事

    来源期刊:《同安》 第64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1998-06-01
    关键字: 倭寇 郑成功 陈化成 厦门 虎年

    一、一五五四年,倭寇首次破城焚劫明代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政,朝政腐败,东南海防松懈。此时日本的「浪人」结成了武装海盗集团,向我国沿海地区窜犯侵扰,他们杀人越货,无恶不作,我国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时闽浙两省海防最弱,加上内地奸商劣绅和土匪头子充当汉奸,引狼入室,故倭患为害最烈。同安地处沿海,人烟密集,物产丰富,久为倭寇所垂涎,故明代同安的倭患特别严重。据县志载自明英正统末年起,倭寇就开始进犯同安沿海,此后百余年间,从未间断,其间有六次大攻城,三次破城焚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