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港口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泉州鱗爪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6期  作者:淳于旭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港口出洋 铜钱买卖 海关检查 市舶司设立 藩民常驻 澎湖旧载

    出洋宋·咸淳十年(公元一二七四年)吴自牧「梦梁录」曰:「若要航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便可出洋。」又曰:「若有出洋,即从泉州港口。」可见泉州在当时是对外交通的门户。直到如今,我们家鄕人到海外来,叫作「过蕃」,也叫作「出洋」。铜钱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评南宋的经济问题曰:「南渡后,经费困乏,一切倚办海舶,岁入固不少,然金、银、铜、锡、钱币,亦由是漏泄外境,而钱之泄尤甚。法虽严禁,奸巧愈密,其弊卒不可言。」由于对外贸易愈盛,钱币外流愈多,特别是铜钱一项,随着

  • 文章泉州宋代的海船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泉州 刺桐城 重要港口 马可波罗 宋代海船

    古代的泉州城,称为「刺桐城」;泉州港,称为「刺桐港」。那是因环绕东西南北四大城门,栽遍刺桐树的缘故。刺桐树,属于高大乔木,树干挺拔,皮色靑白,树叶阔大,枝干长满尖刺。每到夏天,盛开红花,一树灿然,似火焰烧空,勃勃生姿是好看。晚唐诗人陈陶有咏泉州刺桐花诗:「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杨愼在「刺桐花行」一诗中写道:「红欺鹦啄浅,砂点鹤头鲜,连枝千炬烂,照水百枝然。」海船抵达港口之前,从海面上远远看见这丛丛簇簇的刺桐

  • 文章泉州昔為國際大商港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陳仰青  出版时间:1973-06-15
    关键字: 泉州市 商业港口 历史地理条件 互市

    亦可操纵。商人贪利,自然趋之若鹜,泉埠因而得以迅速发达。同时亦因由泉州转运货物至福建以北之沿海各省及内地,比广州为近而迅捷,故能取广州之部分交易而代之。此种盛况,继续维持到明代初期,而后则迅行衰退。此㸃,就三宝太监郑和,奉永乐命下西洋[2]时,舰队必停泊于晋江港埠,以充实置备,检查或补充船只,而后始行向南洋诸岛屿出发,可以证明其时仍大有利用之处。不特此也,南征之舰队回航时,亦必停泊泉埠,以为整理,并顺便带回福建之土产,以供进奉及自用等,又足征该埠之尚繁盛。考

  • 文章宋元時代泉州的國際貿易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泉州 港口 海上贸易 金字塔 尼罗河 金刚经 泉州绸缎

    宋,元时代,泉州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它与亚洲,非洲三十二个国家发展海上贸易和友好往来,开辟了一条漫长的友谊航线。亚非朋友,带着恒河的宗敎,带着金字塔故鄕的文明,带着尼罗河的刻,带着萨特罗季河的音乐,带着幼发拉底河的艺术,带着湄公河两岸的特产,带着各国丰富旳卖品和各国人民深挚的友情,不远万里来到了泉州城。第一位来宾,是印度僧人拘那罗陀。那是在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五五八年),这位身披袈裟,足着麻鞋的僧人来到了泉州城,登上九日山,将梵文的「金刚经」翻译成

  • 文章話福州從長樂到榕城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9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福建福州 福州历史沿革 福建与福州 福州的通商港口

    位於閩江口上游附近的福州巿,自漢代以來卽已開發設治,歷代均爲閩江流域出入重鎭,進入明代人口漸增,遂躍居福建第一大城,也是省治所在。民國沿之。沿革福建的開發,早期以建寧爲主,福州則後來居上,福建地名卽取此兩地名而來。通典記載,福州地域屬古揚州,所謂古流服之國,春秋時屬越,戰國時屬楚,秦併天下置閩中郡,包括建安、長樂、淸源、漳浦、臨汀等地。文獻通考記載,福州屬長樂郡,漢代高祖立無諸爲閩越王,武帝時,閩越反,滅之,盡虛其地,後有遁逃山谷者頗出,立爲冶縣地。東漢...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