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通工具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福州婦女中曲蹄婆三條簪的特色

    来源期刊:《闽聲》 第37期  作者:蘭亭 出版时间:1970-01-31
    关键字: 交通工具 闽江 风俗习惯 自卫武器

    在故鄕福州的街道上,可看到两种装饰很特别的妇女——「曲蹄婆」和「三条簪」,她们都能勤劳操作,自食其力,进而养其家。福州南台台江汎一带的江边,有无数的小船停泊在那里,以供作水上交通工具。原来闽江流经福州,南岸是仓前山,北岸是南台台江汎一带,中间夹着一个小小的中洲岛,有两座大桥横跨江上,万寿桥连系着台江汎与中洲,仓前桥连系着中洲与仓前山。人们往来,多半取道两桥,但也有人喜欢乘坐省钱的小船渡江。同时台江汎与三保、洪山桥一带(闽江上游小轮及帆船停泊之区)的交通

  • 文章(福州故事)往事瑣憶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2期  作者:方炳桂 出版时间:1996-05-31
    关键字: 交通工具 祖墓 公共汽车 人力车

    如今,福州市内交通工具发展到公共汽车、电车,以至出租小轿车(的士)。从『大桥头野桥』到公共汽车、电车、出租小轿车,其间不外经过七、八十年的历史。民国初年,在福州街头还可以看到供人乘坐的出租小轿,尤以大桥(中洲大桥)头为最多,所以就有了『大桥头野轿』的俗语。这里说的轿是指两人抬的黑色小轿,有家轿和野轿之分。家轿为私家自备的轿,野轿为在街上出租的。过去,经济稍宽裕的老人、病人、产妇出门,到街上雇一辆小轿坐坐,很是方便、舒服的。笔者儿时就常见附近一个有钱的人

  • 文章臺北愛心行善會泰北慰問難胞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0期  出版时间:1997-03-30
    关键字: 行善 行程 交通工具 捐助

    为关怀和慰问流落在泰北的难胞,平日默默行善的一群爱心人士廿四人组团,由台北市爱心行善会萧理事长金诗先生担任领队,于本年一月卅一日直飞曼谷,当日转清迈,次日即展开一连三天的访问及宣慰,行前曾拜请救灾总会电泰北工作团龚团长协助,到达清迈一切的访问行程、住宿、交通工具,均由龚团长安排,泰北难胞住地范围较大,因此只能作选择性的访问,我们访问中小学校及一些村落及伤残荣民之家,这些都是极需帮助的地方。我们访问和宣慰了二所中学、八所小学、一所荣家、一所伤残荣家。此次

  • 文章福州的人力車(下)

    来源期刊:《闽聲》 第46期  作者:董乃正 出版时间:1971-07-31
    关键字: 人力车 交通工具 公共汽车 脚踏车

    一个在后面推,步伐整齐,很轻松的跑上坡道;下坡时,前面的车夫只要拉住车柄,让车子顺路溜下去,后面的车夫则用力倒拉着车子,使车子不致溜得太快;这样当然不至发生危险,车夫也不十分吃力。这种车夫都穿着号衣,白色的衫裤,镶着红色或蓝色的边,上衣还绣着「×国领事舘」或「××洋行」等字样,益发显得他们的优越。「老鼠拖尾」四轮车「老鼠拖尾」,这是一个很奇特的名称,也是一种很奇特的人力车。在民国二十七年间,福州已是非常普遍的主要交通工具。以前的人力车,除了少数「家车」之外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