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闽剧共返回4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福建省实验闽剧团历史与进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6期  出版时间:1995-10-20
    关键字: 唱腔 剧目 闽剧 实验闽剧团 发展历史

    看过闽剧《百蝶香柴扇》、《钗头凰》、《荔枝换绛桃》、《炼印》、《陈若霖斩皇子》、《贻顺哥烛蒂》等戏的观众一定会记起该戏的领衔主演,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李铭玉、黄荫雾、陈平、郭西珠、洪深、林务夏等五十年代由“旧赛乐”班更名为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起,这批老艺术家先后把闽剧推向全国并得到至高的赞誉。这是我团辉煌的过去。七十年代,我团涌现了从六十年代艰难起步而趋向全面成熟的以林瑛、黄愿亭、李少华、林聪中等为代表的中青年国家高级演员、优秀专家,其演技之精湛,知名度

  • 文章同鄕國樂名導師李瀾平譽滿嘉南全省音樂比賽獲榮譽

    来源期刊:《闽聲》 第10期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荣誉 音乐 比赛 闽剧

    嘉义讯】嘉义同鄕李澜平先生,人极忠厚,平日热心公益,为旅嘉同鄕人士组织之「闽剧研究社」义务导师。渠现任省立嘉义师专音乐敎授,国乐造诣湛深,为国内闻名之国乐家。本(五六)年度全省音乐比赛,于四月一、二两日,假彰化县社敎馆、省立彰化女中、中山国校三处分别擧行,李澜平先生一人指导四校,均获国乐组荣誉。一、大专组:国立中兴大学国乐团,荣获第三名。省立台中师专国乐团,荣获第四名。二、高中组:省立嘉义师范学校国乐团,荣获第二名。三、社会组:省立嘉师校友会平熙国乐团

  • 文章京戏闽剧戏名数字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71期  作者:歐存德 出版时间:1994-01-25
    关键字: 京戏 闽剧 戏名数字

    ⑴一箭仇。一棒雪。一文錢。一匹布。一縷麻。一兩漆。一代賢后。一計害三賢。⑵二度梅。二進宮。二堂舍。二龍山。二縣令。二洞房。二將軍。二子乘舟。二桃殺三士。⑶三上轎。三擊掌。三家店。三求計。三結義。三雅圖。三劍客。三世修。三婦艷。三進士。三門街。三盡忠。三千戶。三岔口。三字經。三山關。三敎寺。三不可。三笑奇緣。三讓徐州。三顧茅廬。三堂會審。三娘敎子。三搜索府。三搜臥龍崗。三搜幻化庵。三斬薛仁貴。三戲白牡丹。三審雲翎燕。三盜呼龍豹、三江越虎城。三打陶玉春。三休...

  • 文章臺中市福州同鄉會主辦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11期  出版时间:1998-06-10
    关键字: 福建艺校闽剧 闽剧公演 日月潭 闽剧 两岸交流

    陈理事长赠沈团长银盘(本刊讯)台中市福州十县同乡会邀请福建艺校福州市闽剧班,于五月十二日下午七时假台中市文英馆演出闽剧「渔女状元」并举行摸彩助兴,奖品有家电用品及金戒只等一百余奖,由理事长陈天汶主持并致词祝贺演出团在台湾各地演出成功,莅临台中市公演以慰乡亲,并致赠「促进两岸」,文化交流银盘及金饰礼品。沈团长华奎回赠国画乙幅并致词感谢乡亲热情接待。云林县福州同乡会理事长吴洛动致赠「唱作俱佳」锦旗及赏金,台中县福州同乡会理事长胡育秀致赠「聆曲思乡」及赏金

  • 文章以嶄新民俗面貌展現的:福州南公園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24期  作者:潘群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福州 南公园 民俗 闽剧

    本刊讯:二〇〇〇年春节,福州南公园以福州民俗公园的崭新面貌出现在福州市民面前。初一至初三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传统的十番伬、钱剑舞、官轿、花轿、家车等民俗又再现广大民众面前。公园内新开的叫卖小吃摊格外火爆。老字号『新发明三豆糕』、『没牙花生汤』、『金木鱼丸』、『扁肉扑扑面』和『新庙包点』等。闽剧舞龙灯、舞狮马、十番伬坐奏、走奏、舞奏,晚上放无声焰火等吸引了许多观众。让市民过一个喜庆、欢乐、吉祥的春节。福州南公园娱乐公司,一月廿八日上午举行的福州民俗踩

  • 文章(细说闽剧)复兴剧社和四赛乐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77期  作者:陳明鏘 出版时间:1994-08-31
    关键字: 复兴剧社 四赛乐班 闽剧轶闻

    正适合了这一时期观众心理的需求,使四赛乐也在风雨飘摇的戏景中站稳了脚踏。这时期有一现象需要提到,就是闽剧各个班社演出的剧目,大都带有武侠仗义行为,机关布景,剑光闪铄,今天电影中流行的插曲,明天便会被融进闽剧舞台,直到一九四九年。(十)

  • 文章四十五年前闽剧三宝(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20期  作者:林光耀 出版时间:1999-08-31
    关键字: 闽剧 《八大锤》 《炼印》 《荔》

    不是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一九三四年,福建省民众教育馆将闽剧《八大锤》拍成无声电影,畅销海内外,是闽剧首次搬上银幕。闽剧武生宗师陈春轩(嘉宾弟)饰陆文龙、著名武生赵长顺饰岳飞、唐秀山饰金兀术、林赶山饰锤将。当时,林务夏正走红,主演《七侠五义》中的绿脸白眉毛徐良。一九四九年后,闽剧在全国有很深的影响。一九五四年,『闽剧三寳』又同台合作演出《炼印》,林赶山饰杨传、林务夏饰李乙。唐秀山先饰黄卞(属三花行当)后萧太师(属大花行当),一人双角。在福建省

  • 文章细说闽剧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51期  作者:鄭行泰 出版时间:1992-01-31
    关键字: 闽剧 四大名旦 粤剧发源

    福州戏是闽省许多地方戏剧中的一种,它流行于福州语系十一县市及闽东五县,在艺术领域中具有相当的水准,演出戏剧以「忠孝节义」为主,身段优美,唱工细腻,演来维妙维肖。加入丑角打诨逗趣,时事的穿揷,言笑戏谑,雅致的文词夹带诙谐精采动作,剧情推展悲中带喜,轻松浪漫令人叫绝,深获观众的共鸣。闽剧全盛时期虽然只有六十余年,笔者童年时福州戏班林立,在时代潮流冲击之下,福州的改良式闽剧亦渐式微,对年靑人而言,他们宁可接受刺激急促的现代电视、电影等娱乐,所以逐渐被年靑一代

  • 文章闽剧老艺人之家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16期  作者:林光耀 出版时间:1998-12-31
    关键字: 闽剧老艺人 重阳节 盛会 演艺

    九八年十月廿八日,福建闽剧老艺人之家在福州南台唐城大厦举办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盛会。省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蒋夷牧、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林明、福州市文化局局长吕赣明、福建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袁荣生等与全省两百多位闽剧老艺人欢聚一堂。会上,蒋夷牧先生高兴地说了三句话:向闽剧界四十六位老寿星(黄荫雾、唐秀山、林务夏、林祯藩、李铭轩等)拜寿!希望保重身体,健康长寿;祝愿老前辈家里孙子、儿子安居乐业,万事如意,合家幸福;老艺术家们是社会财富、文艺界财富、要

  • 文章漫话闽剧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56期  作者:張泉俤 出版时间:1992-06-30
    关键字: 闽剧 儒林戏 逗腔 剧目 班社组织

    闽剧,也叫「福州戏」,用福州语系的方言演唱。它流布干闽中、闽东、闽北的二十多个县市、台湾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闽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儒林戏」是它最初的艺术形式。「儒林戏」是以外来声腔结合俗曲俚歌所创的逗腔,为主要唱调。可以认为,「逗腔」是明末福州地区民间音乐和外来声腔音乐互相溶化的产物。而这种新腔—「逗腔」的创始者,则是明万历年间由省外从宦多年归来的福州西郊洪塘鄕人曹学佺及其密友随从,是他们把从省外带回的声腔音乐溶进福州地区的俗曲俚歌中,从而

共41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