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金门共返回3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金门与早期台湾的开辟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4期  作者:李仕德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金门 金门 台澎

    一、小金门—开台先驱「异哉东番!从烈屿诸澳乘北风航海,一昼夜至彭湖,又一昼夜至加老湾,近矣。」东番便是今日台湾,加老湾应是今台南安平附近港澳。这是明朝万历三十年(西元一六〇二年)闽省连江人陈第随浯屿水寨沈有客将军征台所著「东番记」所言,四百年前沈有客所率水师已经纵横「台澎金马」各岛屿,今日马祖的东西莒,东引都有沈有客的纵迹,至其所辑的「闽海赠言」遗留了很多「台澎金马」的史料,「东番记」至今仍是华人对台湾初貌最早最详实的记载。四百多年前烈屿人已泛海浮舟到

  • 文章金门古宁头的“石战”习俗谈起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8期  作者:陳淸添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金门 古宁头 石战

    石头,这种地球上最原始的东西,或许已不为一般人所重视,但在人类文化演进中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当初原始社会,先民们既无任何进步的器械,也欠缺制造器具的槪念。其生活环境中除了遍地榛莽,再就是垂手可得的坚硬石材。于是在面对许多问题和困难时,石头,就成了最原始的器具——这就是古史上所谓的「石器时代」。事实上早期的人类生活,从食、衣、住、行、育、乐到医药、战争,几乎都与石头密切相关,如越绝书就有「以石为兵」的记载,而宋代也有「石手军」的正式编组。笔者的故鄕金门

  • 文章金门的孩子访陈汉平•吴玲瑶夫妇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6期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陈汉平 金门 侨胞

    民国四十七年,八二三炮战发生时,吴玲瑶七岁,陈汉平九岁。金门笼罩在战火下,书读不成,只能躱防空洞。最后不得已而离鄕来台。吴玲瑶家住永和,陈汉平住到木栅。他俩虽不相识,上一代却有往来。陈汉平从汐止国中、建中、交大到美国加州大学(UCLA)博士班;吴玲瑶则从北一女、高师院、文大西硏所,也申请到加大念语言学位。从金门到台湾,从台湾到美国,他们认识、结婚,像是早就注定好了,一切在自然中进行,没有什么曲折波澜。婚后,吴玲瑶持续写作,以散文为主,触探形形色色的生活

  • 文章金门宗祠大观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8期  作者:本刊資料 出版时间:1991-10-31
    关键字: 金门 宗祠 金门宗祠大观》 文化资产

    金门很快就要宣布解严,结束战地政务,开放民众观光,而最有可能成为观光旅游新焦点的,应该是金门三宝之一的宗祠。姓氏学家陆炳文,适时推出『金门宗祠大观』一书,提供纸上导游,让人有先睹为快的机会。该书是作者继三年前所出『台湾各姓祠堂巡礼』之后,国内外仅见的宗祠专书,先后成了当代姓氏学或宗祠学的经典之作。『金门宗祠大观』的问世,不按历史考据的方法进行,而改采田野调査方式,它是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痕迹。作者陆炳文廿七年来走访金门三十九趟之多

  • 文章现住石牌回故里 古厝门前话当年叶华成老先生 金门高粱酒鼻祖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6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叶华成 金门 高粱酒 鼻祖

    联合报七月三日:现年八十四岁的叶华成老先生是金门高酒的鼻祖,他在民国三十九年自酿硏发高粱酒技术,受到当时金防部司令官胡琏将军的赏识为「好酒」,而命令筹建「九龙江酒厂」(即金门酒厂前身)生产高梁酒发展出今天驰名的金门高粱酒,叶华成功劳最大。叶华成老先生现居台北市石牌,昨天受文艺季「高粱、酒鄕、金门城」活动邀请返回金门城故里,参加这项以「高粱酒」为主轴的文艺季活动,昨天回到他的老宅古厝前,述说他硏发制造高粱酒的过程。叶华成是金门高粱酒硏发酿造的鼻祖,三十八

  • 文章八闽胜景集锦金门之旅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2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8-12-31
    关键字: 金门 风景名胜 照片

    注:■毋忘在吕 位于太武山山巓,勒石由手工雕刻而成,为先总统 蒋公,于民国四十一年巡视金门所题。)(注:■兰湖 位于小径村之右侧,为人工湖泊,民国五十七年八月完工,原为灌溉而建,如今已成为休憩胜地。)(注:■千枫园位于碧山附近,在往民俗文化村的山路旁,枫树林立,很有诗意,风景十分幽雅,在枫林中休憩,有种忘我的感觉。)(注:■民俗文化村 位于山后村中堡,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俗称「十八间厝」,民国六十八年由金门县政府改建并改名。)(注:■中山育乐中心

  • 文章访金门书法学会理事长——张奇才先生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8期  作者:陳志達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张奇才 书法 金门 政务

    笔者趁赴金公干之暇,前往拜访素有〝金门奇才〞之称的——金门书法学会理事长张奇才乡长,请教学习书法的门径,张理事长以其浸淫卅余年的书法经验说:「书法一途,唯勤练、苦练而已,就是要有写完一缸水的决心」,一语道破书法之奥秘。张理事长自幼热衷书法,苦练书法,并组书法学会,改变社会风气,提升文化水准,促进文化外交,尽心尽力,奉献牺牲,建树良多,其间的努力奋斗过程,尤其值得我们敬佩与效法,这也是他为什么能执金门书法界之牛耳廿余年的主要因素。

  • 文章中原姓族花开浯洲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4期  作者:洪伯温 出版时间:1987-09-01
    关键字: 中原姓族 浯洲 金门 居民分布

    一、前言金门旧称浯洲,明洪武二十年(西元一三八七),建金门城,而改今名。昔时岛上居民多来自北岸泉州府属,承继中原南迁入闽之姓族。据史籍载:福建于周时泛称闽、七闽,以其为种族名。春秋时,周太王亶父之子泰伯、仲雍封于吴(今江苏无锡)而得姓,地称闽越,吴为今金门之一大姓。秦置闽中郡,即闽江流域一带。汉高帝五年(西元前二〇二),立无诸为闽越王,统闽地。汉武帝建元六年(西元前一三五),闽越乱,河南许州(今许昌)之许濙奉命讨伐之,而后其子分居闽地,许氏盛于闽之始;亦

  • 文章故鄕戀之二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4期  作者:蔡炳焜 出版时间:1978-10-01
    关键字: 金门 围头湾 献解 南沙岗

    金门,远东的直布罗陀,它屹立在台海的最前线,担负着历史上最大的使命,如今,太武山的英挺,与广濶无边的大海,正表现着民族的正气!金门对面就是晋江县围头湾,该地系晋江的最南端,晋江的地形是长狭形,围头却似象鼻垂直入海,形成一小小半岛,附近一小丘,名为广山,围头鄕倚山聚族,鄕人以吴姓洪姓居多,但也杂些小姓居民,均以讨海打渔及耕农为生,大多数则往菲律宾南洋经商,民性纯朴。以围头湾半岛作分界线,东边沿海溯向北方,海边有南沙岗、大房头、榕霞、石圳、福全、深沪、衙口

  • 文章(人物专访)文化感与乡土感交融的人杨树清的成长与历程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4期  作者:帝古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杨树清 金门文艺》 洪建全基金会 金门报导》

    杨树淸,一个三十岁不到的金门子弟,仅受了一年高中教育即辍学来台投身文化传播界,办过社区报纸,从事过出版,得过金鼎奖公共服务奖,如今已出版了11本个人著作,更为金门桑梓创办了《金门报导》这份家鄕媒体,他的身世与「低学历」的奋鬪与历练过程,以及浓厚的文化感与鄕土感,为新起一代金门人写下了活生生的学习典范与「现代启示录」……。燕南山下的古坵村 魏氏妇人降难产儿民国五十一年农历十月初一日,位于金门金城朱熹讲学遗址燕南山麓的古坵村,一魏氏妇人在产婆与道士经过十个

共37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