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建筑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崇武古城简介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5期  作者:崇武人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城门 建筑 渔业 沙滩

    成高丈余,全系石板筑成,徒步绕城一周约需二小时。立于城上只见城内尽是密密麻麻的房屋,而城外则是浩瀚的海洋。一九八八年为庆祝建城六百年,已将城墙倒塌部份加以整修,焕然一新,惟独留南门左侧于抗战时遭日本军舰砲击所毁损的一大破洞,并在其旁竖碑载明原委吿示游人。由于半岛属岩石构造,放眼望去只见到处都是岩石而不见树木,因此,当地任何建筑自以就地取材为主。一般居住房屋不但四周用石板堆砌,就连屋内横梁亦用长条状石板架构,仅屋顶以瓦片覆蓋。至于大街小巷,其路面也无一不是用

  • 文章(客家风情)客家建筑的特色

    来源期刊:《永定會刊五十週年慶紀念特刊 1969~2019》 第50期  作者:◎文:江彥震 出版时间:2019-07-21
    关键字: 客家建筑 建筑特色 土楼 围屋 永定承启楼

    江家祖屋客家人选择居住地时,往往以『唯恨所居之不远,所藏之不密』为基本原则,客家人因避居战乱而离乡背井迁居他方,但在他乡常受到当地各种势力之欺凌,故客家人对外排斥性高,对内凝聚力强,也因此客家人多群居。再加上客家人简朴、注重风水和不忘本的族群特性,造就客家建筑之独特格局。也因此客家人非常重视同姓宗谊的力量,往往会以「某某姓伙房」自称;另外,在客家人的观念 ,单家园屋不能形成伙房,也就是同姓血缘的多个家庭所共同居住的房子才能构成伙房的概念。由正屋与横屋围出

  • 文章閩江的柴排

    来源期刊:《闽聲》 第10期  作者:振瀛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木材 松树 林区 建筑 造船

    福建是我国著名的林区,木材的产量丰富,除可供自用者外,每年出口额达二三千万元(银圆)之多。福建的木业,以闽江流域为主,闽江产的松树,是世界有数的良材。因含油量的特多的关系,故能防蛀(白蚁不食),除为优良的建筑用材外,亦为造船所不可缺少的材料。每年春天枯水季一过,自闽北上游有许多柴排(木排)顺流沿江而下,源源不绝,蔚成壮观。闽江木排:福建西北,盛产木材,采伐后,由闽江顺流而下,至福州装运外销。柴排的组成,有其一贯传统尺寸。其计算单位分:底、连和厂三种。底

  • 文章林衡道教授口中的福州三坊七巷朱門憶舊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1期  出版时间:1996-04-30
    关键字: 累代通婚 黄巷 建筑 杉木 风俗

    巷、安民巷,也有和黄巢相关的说法,虽然都只是传言,但却证明三坊七巷的悠久历史。三坊七巷的建筑,是以四合院为基础,随家族组织发展,向后方和左右扩增三、四、五进,形成一个庞大的居屋群。在屋子中,经常可见「五子登科」、「六子科甲」、「世进士」等等牌匾,琳瑯满目。由于福州是杉木的集散地,加以四面环山,因此木材石料易得又廉价,巨宅古厝,触目皆是高大木柱和大块石板,非常壮观。一层楼往往比诸台湾支厝高上一、两倍。左右通常建有「马鞍墙」,又称「火墙」作为防火、防盗、防风

  • 文章金門築屋禮俗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期  作者:李怡來  出版时间:1968-03-10
    关键字: 金门县 筑屋礼俗 风俗 建筑

    古築屋禮俗,今多不存。金門地處偏僻,各種古俗,廢除較遲,故至晚近,尙可査出築屋舊俗,雖不盡全,但亦有其價値。下面各種築屋行事,約在戰前尙多遵行者,故特採輯,以供參考。採辦建材:先購樑椽磚瓦,忌先買石;云能蓋不成功。木料多向東石採購,以福杉爲佳;磚瓦多採自漳碼;石料以泉州之靑石、白石爲尙;花岡石,多採自厦門。近年本島自行開採,故石價頗廉。房屋型式,有兩進、三進、左右護厝、大九架、小九架、大七架等,均有固定規格。其高、低、寬、長尺寸,槪由木匠配定,書於桷木、...

  • 文章福建台灣民間最崇拜的天后

    来源期刊:《連聲》 第11期  作者:羅佩光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妈祖 生平事迹 历代帝王 郑和 建筑

    天后就是妈祖,妈祖就是天后。一提到这两个名字,福建和台湾几乎尽人皆知,无人不敬。就连广东、江苏、浙江、以及四川等省的百姓,也都很崇拜。凡有福建移民或商人的地方,都有天后宫或妈祖庙的建筑,香火鼎盛。台湾街市村庄过去都有天妃庙祠,到现在北港的天后宫,还是非常热闹。最有趣的事,过去有许多不讲卫生的人,常在街头巷尾随意便溺,在墙角上除贴有「君子自重」之类的文字外,时常有「妈祖在此、放矢者必夭死」的条示。每年春季,到天后宫去进香者甚多,俗称「香脚」。拦途抢劫的匪徒

  • 文章開元寺的飛天雕刻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6期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开元寺 飞仙雕刻 佛教雕刻 基督建筑

    的天使。第一类的飞天雕刻可再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翅膀的飞天;另一种是不具翅膀而有飘带的飞天。前一种的体形特大,每个飞天连其伸出的手臂测量起来有2米长,如开元寺及城隍庙大殿的柱头及屋顶下梁椽飞子上和魁星楼第四层转角铺作昻下的飞天羣便是。第二类也可分作具有翅膀和不具有翅膀而有飘带的两种,前一种多见于聂士脱里派的基督敎墓碑石及佛寺的石经幢最末层的四个角。这些飞天,除两只手臂外,全身是一木(樟树木)雕成,各用其头,顶住上面的莲花斗拱,而以其上半身出现于云间,双手

  • 文章台北市福建長汀同鄉會籌建長汀蓮塔勸募經費啓事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7期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长汀莲塔 建筑筹募 会建做功 陵墓修建

    访问中南部鄕亲,沟通情感,以及每年办理重阳敬老联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公益事业,殊足称道。本会前蒙台北市政府拨供长汀公墓用地,已被占尽,无地伸展。际玆葬地阙如,寸土万金,故有筹建长汀灵骨莲塔之议,使老有所终,死有葬所。凡我汀籍鄕人,无论已葬后检,或火化骨灰之安灵,如莲塔落成,均可提供灵位。玆为筹建长汀莲塔需募集经费新台币二百万元正,预先购地,而后策划绘图设计,编列建筑预算,招商议价兴建,拟订管理要点,筹备春秋二祭,俾便海内外鄕亲灵位安置有所。语曰:集腋成裘

  • 文章絲綢之路記遊——白話詩草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6期  作者:野叟 出版时间:1995-10-20
    关键字: 碑林 大雁塔 小雁塔 古建筑

    第三六首 碑林篆隶正草石刻传 历代名家千古扬中国碑林到处有 唯独此处最齐全第三七首 大小雁塔陆路取经存大雁 小雁译作海上来建筑符合科学化 屡经地震迄不移注——唐僧由陆路往印度取经,建大雁塔翻译典存,而某和尚由海上往印度取经,建小雁塔译存。大小雁塔经数次地震除略损外迄今无恙。

  • 文章故鄉神遊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5期  作者:王人瑞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东西双塔 花岗仿木 古代石料建筑 麒麟壁

    是荒地,没有街道,更没有房屋,所以,南门的「土山街」,就是当年由各地采取石灰、泥土、石块,准备建塔用,临时堆放场,而得名的。东西塔,塔身全部用花岗石,仿照木头结构的楼阁式,平面八角形,五层五簷,国内很少看到的建筑,两塔除某些部局略有差别外,基本规制都相同。如同孪生姊妹。距今数百年,仍然是富丽堂皇,结构上的紧凑完善和科学合理,经得起天灾地震的考验,至今仍然巍然耸立,尤其塔顶上的铜质葫芦,还是金光闪闪,毫不生锈烂。可见中国人的建筑艺术,堪称世界第一。足可安慰。双塔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